混凝土建筑材料试验检测及质量控制措施
朱银涛
中交路桥华南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省中山市 528400
摘要:混凝土属于建筑领域极为重要的材料,其质量会给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带来直接影响,本文先是剖析了混凝土的基本特性,这里面关乎到它的合成物(比如水泥,骨料,水以及添加剂等),还有一些关键的物理和机械性能(譬如强度、耐久性和抗渗性之类的)。又细致探究了混凝土建筑材料的试验检测办法,包含对原材料的检测,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以及现场浇筑质量的监测等等事务。文章结尾给出了一系列有效的质量守护举措,原材料的管理以及施工阶段的质量保证等方面,希望借此来保证混凝土的整体质量并做到工程的长久稳固。
关键词:混凝土;建筑材料;试验检测;质量控制;措施
引言:混凝土是现代建筑工程里被广泛性采用的材料,它的物理性能和适配性让其成为各类结构形式的优选对象,混凝土的质量同建筑物的安全性,耐久性以及经济性存在直接关联,所以保证它在生产、施工及使用阶段的质量把控变得格外关键。伴随建筑技术持续提升,对于混凝土材料性能的需求也逐步增多,这便须要经由科学的试验检测手段来评定它的诸多指标、强度、抗渗性以及耐久性之类的,而且恰当的质量保障举措能够有效地防止混凝土在施工和使用时产生的质量弊病,减小工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混凝土材料的基本特性
混凝土的物理与机械性能是考量其合适与否及可靠与否的关键要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非常重要,往往经由标准立方体试件历时28天的抗压强度予以检测。普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大多处于20到50MPa之间,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可达80MPa甚至更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比较低,常常仅是抗压强度的10%到15%,就耐久性而言,混凝土的抗渗性属于一项重要的性能指标,一般会利用水泥浆的渗透性实验加以评定。良好的抗渗性可有效阻止水和有害物质入侵,进而增长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混凝土的抗冻性亦是耐久性的关键所在,往往经由抗冻试验考量其在低温环境中的表现。遵照国家标准,混凝土的抗冻等级包含F150、F200、F300等,数值越大表明抗冻性能越强,总的来说,混凝土的物理和机械性能借助恰当的配合比设计及材料选取,能够达成预期的强度和耐久性,保障建筑结构的安全稳定。
2、混凝土建筑材料试验检测
2.1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
混凝土质量控制源于对原材料的检测,包含水泥、骨料、水和添加剂这些成分的质量检测,水泥作为混凝土的主要黏合材料,其性能对混凝土最终强度和耐久性十分关键。水泥质量检测往往关乎标准稠度,初凝和终凝时间,抗压强度等指标,遵照国家标准GB175,普通硅酸盐水泥抗压强度不得小于32.5MPa,高标号水泥强度可达42.5MPa甚至更高,骨料质量检测亦不可漠视,粗骨料和细骨料的颗粒形状、级配、含水率以及杂质含量均会影响混凝土性能,粗骨料需依照GB/T14685标准,粒径处于5到20mm之间,而且含泥量要小于1%。细骨料的含水率需控制在2% - 5%之间,如此才能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水的质量很关键,饮用水常被用作混凝土的水源,水中不能存在有害物质,比如盐分和有机物,否则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与耐久性,添加剂的检测重点在于其成分及用量,减水剂的用量一般要控制在水泥重量的0.5% - 2%,从而确保其对混凝土性能起到改良效果,经由对原材料实施严格检测,就能给后续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质量控制形成稳固根基。
2.2混凝土的性能测试
在混凝土生产与施工期间,性能评定乃是保障其质量的关键环节,该评定包含抗压强度评定,抗拉强度评定,抗渗性评定以及耐久性评定等。其中,抗压强度评定属于最基本且极为重要的部分,可以利用标准立方体试件来执行此项评定,而历经28天的抗压强度则成为衡量混凝土质量的主要依照,遵照国家标准GB50081的相关规定,普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当达到设计强度的85%,常见的抗压强度等级涉及C30、C40等,它们所对应的抗压强度分别为30MPa和40MPa,对于抗拉强度的评定而言,常常会借助劈裂法予以考量,其数值大体处于抗压强度的10%到15%之间。混凝土的抗渗性检测依靠水渗透试验,其抗渗等级往往以水压为参照,P10、P15之类的表示在对应水压下的抗渗能力,耐久性评定覆盖抗冻性,抗硫酸盐腐蚀性等方面,抗冻性评定大多按照混凝土冻结 - 融化循环次数执行,抗冻等级包含F150,F200等。
3、 混凝土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策略
3.1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
在混凝土建筑材料的质量维持当中,原材料的选定与核查属于非常关键的步骤。针对水泥的质量维持务必要按照国家标准GB175来执行核查,要保证水泥的强度等级,稠度以及凝结时间均满足要求,对于普通硅酸盐水泥来说,其抗压强度不能小于32.5MPa,而且初凝时间大体上应当掌控在45分钟之内,终凝时间不可超出10小时,水泥储存的环境同样得要加以控制,防止出现受潮和污染的情况,所以水泥应当存放在干燥的库房里面,距离地面最少要有15厘米的间隔。在骨料检测这个方面,粗骨料和细骨料的粒径,级配需依照GB/T14685标准,具体来讲,粗骨料粒径常常处于5 - 20毫米,含泥量不到1%,细骨料的含水率在2% - 5%,如果含水率太高,便会对混凝土的配合比以及强度产生影响。 每一批次的骨料在投入使用前,皆要展开颗粒形状与级配检测,保证其符合混凝土配方的相关需求。水的品质亦不可轻视,混凝土所用之水应遵照GB/T3180标准,饮用水乃是上佳之选,含有杂质的水会给混凝土的强度及耐久性造成不良影响,而且添加剂的使用也务必严格把控,特别是减水剂和引气剂,其用量需依照水泥质量以及混凝土的配合比例来实施科学调配,一般处于水泥重量的0.5% - 2%这个范围之内。
3.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措施
在混凝土施工期间,质量控制措施非常关键,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要经由科学合理的实验,使其符合工程需求,一般来说,配合比设计得按照强度,工作性以及耐久性等诸多指标,最好用试件法来试配,保证最终的配合比可以达成设计强度。对于C30等级的混凝土来说,其设计强度是30MPa,在施工的时候,要在28天的养护期内做抗压强度检测,保证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85%前述。在混凝土浇筑以前,要监测施工现场的环境状况,温度、湿度以及风速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依循实际情形,混凝土浇筑应当选在气温处于5 - 30℃之间的时候实施,如果气温太低,就得采取保温措施;如果气温太高,就要马上采取洒水降温措施,防止因为水分散失太快而产生裂缝或者强度不够的情况。施工时混凝土要持续浇筑,以防产生冷缝,浇筑结束之后需马上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振捣时间应维持在20 - 30秒,防止出现蜂窝和孔洞状况。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妥善的养护举措对于保障其质量十分关键,养护期限往往不少于7天,此期间应当让混凝土表面守住湿润状态,规避表面干裂现象发生。
结语
综上所述,在混凝土建筑材料的实验检测和质量控制措施中,要想达成工程的安全与耐久性,关键在于保证材料质量并规范施工流程,严格筛选原材料并加以检测,考量水泥、骨料和水的质量状况,还要科学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并予以验证,如此便可有效改善混凝土的综合性能。在施工期间,监测环境条件,控制浇筑工艺,执行后期养护措施,这些都是保障混凝土结构强度和耐久性的重要部分,只有依托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与行业规范行事,才能够让混凝土建筑的结构做到安全,经济又环保。
参考文献
[1] 混凝土建筑材料试验检测及质量控制措施[J]. 张辉青.散装水泥,2021(03)
[2] 混凝土建筑材料试验检测及质量控制措施[J]. 邹秀芳.住宅与房地产,2021(27)
[3] 混凝土建筑材料试验检测及相关质量控制[J]. 王艳秀.居舍,2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