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脑出血患者的急救护理研究
陈雅琪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中医院 226400
摘要:目的:研究重型脑出血患者急救措施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住院治疗的62例患者,将其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实验组采取常规有效的急诊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采取一般常规抢救护理方法。结果:经过对比研究得出实验组患者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脑出血患者实施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能显著地提高其治愈率,提高其生存质量,减少其致死、致残率。
关键词:脑出血;急诊护理干预;急救效率
引言
重型脑出血是一种突发性的疾病,往往会引起脑内压升高和脑功能损伤,如果不进行积极的治疗,其病死率很高。脑出血是一种由外界原因引起的脑实质出血,引起的原因很多,其中最容易引起的就是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对于重型脑出血患者,要尽量争取最好的救治时机,配合医生进行积极的救治与护理,以确保救治成功率。为了更好地认识重型脑出血人的抢救与护理,对本院一年收治的重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现将我科62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62例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为62.7±4.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疾病状况,年龄等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采取常规有效的急诊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采取一般常规抢救护理方法实验组具体方法如下:
1.2.1 启动程序管理
脑出血通常都比较重,在救治的时候,护士不能慌张,要根据相关的急救程序,进行规范的救治。
(1)加强对呼吸道的检查与防护,保证呼吸道的畅通:脑出血患者必须要平躺,避免再次出血,因为在脑出血患者的昏迷期间,经常会出现呕吐,所以要注意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采用高流量吸氧,当患者发生深昏迷、舌后坠时,要立即用口咽通气道来保持气道的畅通,如果患者处于低氧的情况下,脸部、嘴唇、甲床都会发生发绀,还会伴随着呼吸困难,需要及时、高效地进行气管插管,这样才能确保空气的流通,使脑细胞维持有效的耗氧量。
(2) 建立静脉通路,保持良好的循环功能:建立适时的静脉通路是保障患者的正常循环血液的前提,也是抢救用药的最佳时机,此外,要尽快建立两条或更多的静脉通路,以便有足够的循环血液储备,使药物的抢救效果得以实现,如果出现高颅压的患者,要注意对其进行合理的血压管理,一旦出现增高,就要及时进行治疗,避免出现脑水肿;
(3) 评估神经功能:随时注意对患者的生命迹象进行实时的观测,并密切关注患者的精神、瞳孔等情况,及时、快速地判断出患者的情况,主要是通过对左右瞳孔的大小、眼裂的大小、眼球活动的情况、直接或间接的光反射等来进行基本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脑出血的情况。
1.2.2急救护理
1.2.2.1 控制血压
如患者有收缩压大于200 mmHg或者收缩压大于180 mmHg并伴有颅内压升高的情况,护士应立即静脉注硝酸甘油,力求保证患者血压控制在150~160/90~100mmHg范围内,则要结合其发病前的一般血压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避免过度的降压,避免导致血压急剧降低,此阶段护士要时刻监测患者,并能及时地进行检查,并能及时做出适当的处理。
1.2.2.2 严格检查患者的意识和瞳孔变化
患者的意识和瞳孔的变化通常是患者病情的最直接的反应,也是预后的一个指标,所以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意识和瞳孔的变化,此外,患者的瞳孔的变化也能在临床上判断是否会引起脑疝,如果患者小脑出血,患者的双眼会出现瞳孔缩小,注视瘫痪,伴有剧烈的头晕,并且会有明显的意识障碍和恶化,如果患者发展成了脑疝,那么患者的一侧瞳孔会有不同的颜色,并且会对光线的反应减弱或者完全消失。
1.2.2.3辅助检查过程中的护理
在做检查的时候,要密切注意患者的生命迹象、瞳孔、神志的变化情况,特别是在做放射检查的时候,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避免因呕吐而引起的室息死亡。
1.3 效果评定
采用格拉斯术后恢复评分标准对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估,标准为:显效病例为15分以上;有效病例为8~15分;无效病例以及死亡为8分以下。
1.4数据统计
数据的统计分析采取 SPSS15.0进行分析。
2 结果
经比较实验组的临床治疗疗效较对照组明显得到提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详见表1。
3护理体会
3.1抢救措施
患者体位:处于急性期的脑出血,患者应卧床让病床抬高到15~30度,这样可以防止发生呼吸相关性肺炎,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的定位能力,减少患者的颅内压力。加速脑内的血液循环,减轻脑水肿。另外,头高位还可以减少颈静脉的压力,促进静脉回流,从而降低脑部的压力。
呼吸道畅通:对于脑出血昏迷患者,需要置于一个舒服、可靠的位置,尽量让头部朝侧面倾斜,这样有利于呕吐物或口中的分泌物的排出;如果是意识不清的患者,也可以在患者的口腔内放置口咽管,以免舌头后倾堵塞呼吸道,造成呼吸困难。
静脉输液的畅通:尽早的创建静脉通路是急救的关键,通常需要两条大的静脉通道。建议采用留置针进行穿刺,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很容易的将患者的身体固定起来,而且在移动患者的时候,可以避免留置针的滑动和穿透患者的血管,同时也可以让患者更快速、更高效的服用药物。
3.2护理措施
3.2.1呼吸道、肺部护理
患者要注意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必要的时候可以做气管切开手术,同时要注意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护理,比如吸痰护理,口腔护理,或者是喷雾疗法。尽量不要让患者长期躺着,以防发生肺部感染。肺部感染要及时使用相应的抗生素,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要警惕真菌感染。
3.2.2高热、皮肤护理
脑出血患者,还会出现高热,从而加剧了缺血性脑损伤,如果患者的身体温度超过38度,给药效果不佳,可以在患者的头上放一些冰块,这样可以减轻大脑的氧气消耗。对于高热患者要注意的是,要注意日常的口腔卫生,每日用0.9%氯化钠注射液清洗2次,对于脑出血患者要多睡一会儿,要注意做好自己的身体保养,避免发生褥疮的发生,每隔1个小时翻身一次,对受压部位和骨突处进行按摩,及时更换床单和衣物。
3.2.3心理护理
脑出血具有突发性,所以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后都很难接受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会表现出焦虑、恐惧、绝望等情绪,有些患者会产生一种自我放弃的情绪,并不愿意接受任何的治疗,所以护士们要不厌其烦地给患者讲解原因和可能的诱因,并告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让患者能够更好地克服自己的病情,并与医生进行合作。
4讨论
脑出血发病急、病情变化快、预后较差等特点,要想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就必须要采取一种行之有效的救治措施,需要各医院机构按照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标准化的救治程序,配备齐全的抢救设备,让医护人员在经过专业的训练之后,才能参加急救。
在脑出血患者中进行的每一个救援步骤都是十分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情况,因此,如果医护人员能够适时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价,并且采取有效的紧急护理,就能使患者的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从而使患者的存活率得到提升,同时也能减少患者的残疾和死亡率。与此同时,医务人员也要提高应急的管理意识,经过一些训练,提高他们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抢救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宋明浩;李志祥;陈碧.高血压脑出血院前急救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22(01):12-13.
[2] 刘艳.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院前急救体会[J].中外医疗,2023(10):34.
[3] 李怀恩.高血压脑出血的院前急救[J].中国急救医学,2017(08):45-46.
[4] 王红军;候亚利;聂亚勇.院前急救中气管插管若干问题的讨论(附56例报告)[J].青海医药杂志,2017(04):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