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策略探析

作者

刘春燕

河北省三河市东营小学 邮编:065200

摘要:古诗词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学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古代语言习惯,培养思维能力和审美意识的重要教学素材。通过古诗词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然而当前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本文针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提升古诗词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方式过于机械化,忽视学生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

目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机械化的教学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字词解释和知识讲解,将大量时间用于分析句式结构和语言特点,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引导。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无法真正感受诗词的艺术魅力,更难以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往往按部就班地讲解诗词字面含义,缺乏对意境和情感的深入挖掘,使得古诗词教学变得枯燥乏味。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度关注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和创造性思维。

在审美体验方面的缺失也是一个突出问题。教师在教学中未能充分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中的意境美、语言美和情感美,导致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排斥心理。教学评价过分注重背诵和默写的准确性,忽视了学生对诗词意境的理解和感悟。很多教师未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有利于学生感受诗词意境的教学环境。这种重知识轻感受的教学方式,使得古诗词教学失去了应有的艺术性和感染力,难以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目标。长期以往,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逐渐减退,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发挥。

(二)背诵和朗读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和实效性

在古诗词的背诵和朗读教学中,普遍存在方法单一的问题。教师往往采用机械重复的方式进行诗词朗读教学,缺乏对朗读技巧和方法的指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不懂得运用停顿、重音等朗读技巧,无法体会诗词的韵律美。教师在组织背诵活动时,过分强调死记硬背,忽视了通过理解和感悟来加深记忆的方法。这种单调的背诵方式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降低了学习效果。

朗读和背诵活动缺乏趣味性也是一个显著问题。教师未能设计生动有趣的朗读活动,使得诗词朗读变成了一项枯燥的任务。在背诵检查中,教师过分注重背诵的完整性,而忽视了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程度。学生在缺乏兴趣和动力的情况下进行背诵,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种情况下,即使学生能够背诵诗词,也往往是短期记忆,难以形成长久的记忆印象。缺乏有效的背诵方法和策略,导致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感到压力和困扰,影响了学习效果。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策略探析

(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古诗词学习兴趣和审美体验

以王安石的《元日》为例,教师可通过创设春节的节日氛围,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新年景象。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节日场景,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笔下的爆竹声、桃符、商家酒旗等新年特有的景象。教师可利用音乐、图片等多种媒介,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中描绘的场景之中。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细节,体会诗人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

教学中还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通过朗读诗句,感受语言的优美和韵律的和谐。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要用“千门万户曈曈日”来形容新年的景象,帮助学生体会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新年的期待之情。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他们欣赏诗词中的意境美和艺术美。通过情感的共鸣,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激发他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教师要善于抓住诗词中的情感点,帮助学生建立情感联系,使古诗词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二)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提高古诗词诵读和背诵效果

在古诗词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学习效果。教师可运用表演朗读、小组竞赛、情境表演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朗读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正确运用停顿、重音、语气等朗读技巧,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音韵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帮助,共同探讨朗读和背诵的方法。教师可设计趣味性的背诵活动,如诗词接龙、情景演绎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背诵任务。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背诵方法和策略。有的学生善于通过画图理解记忆,教师可引导他们将诗词内容转化为图画;有的学生适合通过音乐记忆,可以借助古诗词吟唱帮助记忆。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引导他们通过理解诗词内容来加深记忆。在背诵检查中,不仅要关注背诵的准确性,更要注重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感悟。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古诗词,提高学习效果。要根据不同诗词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三)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

古诗词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挖掘诗词中蕴含的文化元素,帮助学生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讲解诗词创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诗词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人文精神。教师要善于发现诗词中的文化价值,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让他们认识到古诗词的文化魅力和时代价值。通过文化内涵的挖掘,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其人文情怀。

古诗词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启示。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感受诗词中所表达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通过古诗词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注意把古诗词中的思想内涵与现代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现实意义。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诗词中汲取精神力量,培养高尚的情操和优秀的品格。通过深入的文化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结语:有效的古诗词教学策略能够显著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注重创设教学情境,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全面提升古诗词教学的质量。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效果,还能培养其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让古诗词教学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解莉莉.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创新思考[J].华夏教师,2024,(29):93-95.

[2]林春含.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24,(19):55-58.

[3]曾继兰.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意境创设与情感体验研究[J].科教导刊,2024,(26):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