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优化初中地理学科教学评价的策略探究

作者

彭亚富

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实验中学 525100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初中地理学科教学评价存在问题与困境,提出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及推进信息技术融合评价创新方法,期望能够改革传统单一评价模式,突破重知识轻能力局限,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全面发展。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与此同时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评价精准化,能有效提升初中地理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评价;多元化评价

引言:地理学科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及环境意识重要载体,其教学评价方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与学生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传统评价模式已无法满足素质教育要求,优化初中地理学科教学评价势在必行。探究基于现实教学背景,针对当前初中地理教学评价中存在诸多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期望促进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提升地理教学质量。

一、初中地理学科教学评价现存问题与困境分析

初中地理学科教学评价体系目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问题,影响着地理教学质量提升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首要问题表现为评价主体单一,大多数学校仍以教师当做唯一评价主体,忽视学生自评互评及家长参与评价机会,使评价结果缺乏全面性。与此同时评价内容过分注重知识掌握程度,忽视能力培养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出现唯分数论现象,致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与探究精神。另外评价方式单一,主要通过期中期末考试进行总结性评价,缺少过程性评价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学习状况与进步情况。这些问题导致评价难以发挥诊断功能与激励功能,阻碍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全面发展,制约地理课程改革深入推进。

更深层次困境在于评价标准不够科学,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完善,缺乏明确具体评价标准。教师在评价时往往凭经验与主观判断,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性与科学性,难以准确反映学生真实学习情况;且评价反馈机制不畅通,评价结果未能有效运用于改进教学实践,形成评价而评价现象,未能发挥促进教学改进作用。传统纸笔测验还占据主导地位,难以全面考查学生地理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及创新思维,造成学生重视知识记忆而轻视能力培养;评价内容与中考脱节,缺乏系统性与连贯性,导致教师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不一致影响教学效果。而评价资源缺乏,教师评价专业能力不足以及评价工具简单粗放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初中地理教学评价困境,亟需通过构建科学合理评价体系并优化评价方式,推动地理教学质量提升。

二、构建多元化地理学科评价体系的有效途径

构建多元化地理学科评价体系应从多维视角考量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发展情况,打破传统单一评价模式局限。一是建立多元主体参与机制,让教师、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评价过程,形成全方位评价格局。二是拓展评价内容,不光关注知识掌握程度更要注重地理思维、空间观念、环境意识等核心素养培养。三是创新评价方式,结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通过情境设计、实践操作、探究活动等多种形式全面考查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还要完善评价标准,制定明确且可操作评价指标,确保评价过程科学客观公正;并畅通评价反馈机制,将评价结果有效转化为改进教学指导,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真正实现评价促进学习功能。

以湘教版七年级上册认识地球章节为例,构建多元评价体系能够通过下面的途径实现:在教学中将整个地球系统当做评价背景,设计贴近生活情境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比如组织家乡位置确定项目,让学生利用经纬网知识确定家乡位置,并制作电子地图标注,通过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考查空间定位能力;或开展地球自转现象探究活动,让学生搜集日月星辰运动现象,分析地球自转影响,制作多媒体展示,教师根据学生探究过程与成果评价其科学思维能力。还可以利用地形模型设计昼夜交替模拟实验,学生亲手操作模型,观察记录光照变化规律,通过实验报告与口头表达评价其实践能力与表达能力。教师还要针对地球运动内容组织跨学科项目学习,引导学生探讨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影响,并制作主题手抄报;同时采用档案袋评价的方式收集学习全过程材料,展示学习历程与成果,全面反映地理学习状态与进步情况,真正实现评价育人功能。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推进信息技术融合地理教学评价创新方法

推进信息技术融合地理教学评价创新需要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突破传统评价局限。其一应当建立地理学科评价信息平台,整合学生各类评价数据形成完整学习画像;其二要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学生学习规律与特点,为精准教学提供支持;其三开发智能评价工具如地理知识自动测评系统、地理实践能力在线评价平台等,提高评价效率与精准度。教师还要创新评价形式,推行地理微课评价、网络协作专题探究评价、虚拟实境地理实践评价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重要是构建智能反馈机制,通过信息技术即时向学生提供评价结果与改进建议,引导自主学习促进自我调控。在此基础上推动教师评价理念更新,提升信息化评价应用能力,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评价深度融合。

以湘教版七年级下册“认识大洲——亚洲及欧洲”的内容为例,可以构建虚拟地理实境评价系统,让学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漫游亚欧大陆,考察地形地貌特征、气候类型分布以及河流湖泊资源等自然环境要素,并分析人口分布、经济活动等人文现象,通过系统自动记录学生考察路线、停留时间等数据并评价其地理观察能力与空间分析能力。与此同时开发亚欧大陆数字地图创作平台,引导学生绘制主题地图,展示亚欧大陆自然与人文地理特征,系统自动评估地图制作技能与地理表达能力。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创建亚欧地理知识智能问答系统,通过多轮对话评价学生地理知识掌握程度与思维水平。教师还应当建立亚欧大陆地理信息协作平台组织学生团队合作,开展亚欧某区域地理问题调查与解决方案设计,通过平台记录全过程,评价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与地理问题解决能力,实现评价全程信息化与智能化。

结论:优化初中地理学科教学评价是提升地理教学质量关键环节。通过分析当前评价现状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推进信息技术融合评价创新,能有效突破传统评价局限。未来应进一步完善评价标准并创新评价方式,充分发挥教学评价诊断、激励与导向功能,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全面发展,实现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提升。还需要加强教师评价能力培训,深化评价理念更新,为初中地理教学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周敏.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下初中地理教学评价优化分析[J].读写算, 2022(2):115-116.

[2] 潘正虹.浅析初中地理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J].课堂内外(初中教研), 2021(10):1.

[3] 李岭.初中地理教学中多元化教学评价的应用探析[J].读天下:综合, 2021(10):0100-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