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研究
褚洪杰
虎林市高级中学 158400
摘要:本文聚焦高中生物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实践路径探索,通过系统设计路径、创新实施策略、构建评价方法三个维度展开论述。适切融合多学科视角、关注学生主体性体验、创设真实问题情境以及采取多元协作机制等方式能有效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培养与核心素养提升。本文构建了高中生物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完整框架,为一线教师提供实操性指导,同时揭示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价值,为高中生物教育改革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高中生物;跨学科;项目式学习
引言: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学科教学面临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思维发展等诸多挑战。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作为新型教学模式,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强调知识整合与应用,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然而目前高中生物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实践中存在缺乏系统设计、实施过程碎片化、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本文聚焦高中生物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三个关键环节,旨在构建完整实践框架,为高中生物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设计路径
高中生物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设计先需确立明确学习目标,包括生物学核心知识掌握、跨学科思维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等多维目标。此类学习设计应立足生物学科核心知识点,如生态系统、细胞结构及遗传变异等,同时有机融入物理、化学以及地理等学科视角。例如围绕植物光合作用主题,可以结合物理学光谱原理、化学反应机制、数学模型构建等内容,设计综合性探究项目。而高中生物跨学科项目主题选择应具备现实关联性,如环境污染监测、生物技术伦理、生态保护等社会热点问题,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可提升学习内容适切性。
项目设计过程中应注重问题情境创设,力求贴近学生生活经验且具挑战性。如设计校园微生物调查项目,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采样技术、物理测量方法及数学统计工具等进行综合探究。同时项目设计应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差异,设置基础探究任务与拓展性探究方向,满足不同学习需求。教师须提前规划学习资源,包括实验器材、数字工具及专业文献等,确保项目顺利开展;还要合理安排项目时间进程,明确各阶段目标任务,为学生提供清晰学习路径。高质量项目设计还应包含多元评价标准,使学生明确学习期望与成果要求,增强学习目标导向性。
二、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实施策略
高中生物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实施过程应转变传统教学角色结构,教师由知识传授主体转向学习引导者,学生则成为探究主体。开展项目前,通过真实科学问题激发兴趣,随后组建互补性学习团队,确保成员间优势互补。教学设计中应注重学习支架搭建,提供思维导图、检索指南等辅助工具,帮助构建初步探究框架。课堂互动环节需保持适度参与原则,既避免过度干预又及时引导思考方向,定期组织交流会促进思想碰撞。项目实施应培养学生多维思考习惯,引导从不同学科视角分析问题,采用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多元方法获取信息。阶段性成果展示有助学生梳理思路调整方向,教师通过启发式提问而非直接告知答案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最终引导学生整合探究发现形成完整结论。
以必修一走近细胞主题设计跨学科项目,将细胞基本单位概念与物理、化学及数学等学科知识融合。项目可以设计为“生活中隐藏细胞探秘”,学生先采集校园植物样本,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不同植物细胞形态,运用物理光学原理理解显微镜成像机制,应用数学测量工具计算细胞实际大小。随后引入化学视角,探究不同溶液对细胞膜通透性影响,通过观察植物细胞在糖溶液中变化,建立数学模型描述细胞体积变化规律;并小组合作设计细胞模型,综合物理力学平衡原理打造立体结构展示细胞内各部分。信息技术应用环节鼓励学生制作细胞三维动画,展示细胞结构与功能关系。项目最终成果以科普展示形式呈现,学生运用艺术设计技巧创作细胞主题作品,形成跨学科综合理解,实现从微观结构认知到宏观生命观念构建。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在高中生物评价中创新方法
高中生物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评价应突破单一评价模式,构建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形成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体系。过程性评价通过观察记录、学习日志、阶段任务等方式追踪学生探究历程,而终结性评价则聚焦最终成果质量与展示表现。评价主体应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及小组互评等多方视角,教师评价侧重专业指导,学生自评促进反思意识,小组互评增强协作精神。评价内容需涵盖知识理解、思维品质及实践能力等多个维度,全面反映学生发展状况;评价标准应体现跨学科特点,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同时评价方法具创新性,应当采用档案袋评价、作品展示及专题报告等形式;评价反馈环节尤为重要,教师应提供具建设性意见,指出优势与改进方向,帮助学生明确后续发展路径,既服务于学生发展,也促进教师教学反思与专业成长。
以必修二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主题为例开展跨学科项目评价创新,应当设计解密生命密码综合探究活动。学生通过模拟赫尔希-蔡斯实验原理探究DNA功能,此项目评价采用全维度评价矩阵。一是建立学科交叉评价维度,从生物学维度评估遗传概念理解程度,化学维度考查核酸结构分析能力,物理维度关注实验仪器使用规范性,数学维度评价数据处理准确性。二是创设评价情境多样化,学生以科研小组形式提交探究报告,进行专家答辩环节,教师扮演审稿人角色提问质疑。还应当组织生命科学大会,学生展示DNA结构模型,解释分子结构与功能关联,评委从科学准确性、创新性、表达清晰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判。并引入同伴互评机制,围绕如何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设计辩论赛,学生相互评价论证严密性与思维逻辑性。最终形成评价档案袋,包含实验记录、模型作品、反思日志等多元证据,全面呈现学习成长轨迹。
结论:高中生物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实践探究表明,科学设计路径、有效实施策略、创新评价方法构成完整教学体系,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学习参与度与思维深度。项目式学习通过真实情境创设、多学科知识整合并协作探究等方式,有效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创新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同时此类学习模式也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需具备学科融合视野与项目引导能力。未来探究应进一步探索学科深度与广度平衡问题,开发更多适切教学资源,完善支持系统,推动高中生物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模式普及与深化。
参考文献
[1] 汪会喆,蔡敬辉.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以"调查招潮蟹的种群密度"教学为例[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3(8):124-126. DOI:10.3969/j.issn.1674-5582.2023.08.032.
[2] 李小梅.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跨学科教学实践[J]. 生物学通报,2024,59(12):69-72. DOI:10.3969/j.issn.0006-3193.2024.12.019.
[3] 缪婧. 大概念背景下高中生物项目式学习策略探索及案例剖析[J]. 高考,2024(21):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