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

作者

杨梦妮

宜城市王集镇新洲村小学 441418

摘要:本文围绕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展开探究,从核心素养角度探讨教学目标制定内容选择,教学组织及方法运用,评价机制和反馈途径等方面,提出构建符合素养导向目标体系、优化教学组织方法以及完善多元评价机制等实施策略,期望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及数学核心素养形成,为教师提供参考借鉴,推动小学数学教育质量提升与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核心素养培养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焦点,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是新型教学组织模式,突破传统碎片化教学局限,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整合知识体系强调概念联结,创设真实情境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及应用能力。探究立足教育现实,探索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全过程,从目标制定、内容选择、组织实施到评价反馈,提出系统化实施路径,助力学生数学素养全面提升。

一、构建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目标与内容

大单元教学目标制定需建立在核心素养基础上,紧密围绕数学抽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核心要素展开。一是教学目标应体现层次性与整体性,突破单课时目标局限,按照认知规律进行梯度设计,从知识理解、技能掌握到能力培养、素养发展形成完整链条;其中既要关注基础知识与算法技能习得,更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内化与应用如通过对分数概念单元设计,引导学生从感知分数意义到理解分数性质,再到解决分数应用问题,逐步提升认知深度。其二教学内容选择应突出核心概念与关键能力,立足课程标准精选核心主题知识,如数与代数领域聚焦数感培养、运算思想以及代数思维建立;图形与几何领域突出空间观念、图形认知、推理证明能力;通过构建知识网络打通学科内外联系,培养学生系统思考能力与迁移应用意识。

教学内容组织需突破教材章节限制,以大概念为统领构建知识体系框架。一方面基于学科本质挖掘数学思想如通过图形变换单元设计,将平移、旋转等概念有机整合,突出变换不变性思想;另一方面创设真实情境,将生活实际问题引入课堂,如结合校园环境设计测量活动,学习长度单位转换;与此同时重视学科融合打通数学与科学、艺术等学科边界,如将数形结合思想贯穿于画图、制作等活动中,让学生在跨学科探究中建构完整知识体系。

二、优化核心素养融入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组织与方法

大单元教学组织需突破线性教学模式局限,构建螺旋上升知识结构。优质教学组织应立足于学科核心概念,采用主题式整合方式将知识点按内在逻辑关联重组,形成网状学习路径;通过情境创设—问题探究—规律总结—应用拓展环节设计,促进学生经历完整思维过程。教学安排应考虑认知规律,实施弹性化时间分配与空间布局打破固定课时框架限制;学习活动组织可以借鉴自主预习—协作探究—成果交流—拓展应用模式,构建自主建构与互动学习共生体系。学习共同体构建应贯穿全程创设合作学习情境,设计需多元思维碰撞解决问题,培养沟通协商能力;如引入专家小组策略,每组负责某一知识点探究形成专家汇聚—拼图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建构过程,形成责任意识与团队精神,强学习主体地位与获得感。

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单元教学实践为例,教师应当借助城市规划师主题进行大单元整合设计。教师先构建贯穿单元学习情境:邀请学生担任城市设计师,承接校园改造项目,需测量圆形花坛面积、计算环形跑道长度等任务,使数学概念学习融入真实问题解决过程。在圆周率探究环节中组织学生通过实物测量、数据记录并规律发现方式,感悟圆周长与直径关系,体验数学知识形成过程;在圆面积学习中采用转化思想,引导学生将圆分割重组为近似平行四边形,通过操作体验推导公式。在圆周角性质探讨时利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观察圆周角变化规律形成直观想象;学习扇形时巧设纸杯蛋糕分享问题,体验扇形面积计算应用。整个单元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学生分组完成校园微设计,将圆形构造应用于实际情境如喷泉水流轨迹设计需应用圆弧知识,园林布局需考虑圆形构造特点等,最终以设计展示会形式总结评价。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完善核心素养落实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评价与反馈

大单元教学评价体系应突破单一考核模式,构建三维一体评估框架。核心素养评价需关注学习全过程,实施初始诊断评价、过程性形成评价与终结性总结评价相结合策略,建立全景式评估机制;学习表现维度应包含知识理解、技能应用与学习方法等方面,全面反映学生数学素养发展状况。评价工具选择应多元融合,可以通过学习档案袋记录成长轨迹,运用思维导图呈现知识结构,利用概念图评估认知连接,通过小组互评促进反思交流,借助数学日志捕捉思维过程。特别应注重评价情境创设,使评价融入真实问题解决过程如设计情境任务单代替传统习题,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展现综合能力。而核心素养评价标准设计应体现层次性与发展性,将抽象能力、推理能力等核心要素具体化为可观察行为指标,建立星级成长标准引导学生明确前进方向,激励持续进步。

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负数单元教学实践为例,评价与反馈设计可以围绕天气播报员主题展开。教师先设计前测评估,通过情境任务了解学生对正负温度认知基础,为分层教学提供依据;在学习过程中引入数轴温度计工具是形成性评价载体,学生通过标记不同城市气温、计算温差等任务,反映数轴概念理解与运算能力,教师根据学生标记结果给予针对性指导。教学活动采用项目式评价方式,学生分组担任气象站小组收集一周气温变化,记录最高最低温度并计算日温差、周温差,绘制温度变化图表形成完整气象报告。该项目要求学生综合运用负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通过观察记录表跟踪评估学生思维过程与问题解决策略,针对不同表现给予差异化反馈。单元结束后组织天气播报会进行终结性评价,学生通过播报形式展示负数运用成果,同伴根据评价表进行互评,内容包括概念准确性、运算正确性等方面;教师设计自我反思问卷,引导学生总结负数学习心得与困惑,形成完整学习闭环。

结论:基于核心素养视角构建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模式,需从目标内容、组织方法、评价反馈三个维度全面推进。通过构建层次化目标体系、整合核心概念知识网络、实施模块化教学组织等举措打破传统教学局限,促进学生数学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全面发展。未来教学实践中应持续关注教育理念转化为课堂行为过程,强化教师专业成长并深化课程资源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使核心素养培养真正成为小学数学教育动力与方向。

参考文献

[1] 吴丽芳.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22.

[2] 郑丽萍.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J].亚太教育, 2024(5):58-60.

[3] 蔡升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J].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