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电梯应急救援功能检验检测的规范性操作研究

作者

吕海兵

内蒙古自治区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乌海分院

摘要:电梯在现代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垂直运输工具,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高层建筑普及,其重要性愈发突显,不过电梯故障或者突发事件可能让乘客被困,所以电梯应急救援功能越来越重要,本文深入研究电梯应急救援功能检验检测的规范性问题。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研、专家访谈等方法,本研究系统梳理国内外电梯应急救援功能检验检测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并探讨当前检验检测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结果显示我国电梯应急救援功能检验检测工作存在标准不统一、操作流程不规范、检测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完善法律法规、制定统一标准、加强人员培训、引入智能化检测技术等建议以提高电梯应急救援功能检验检测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这一研究成果对提升电梯安全性能、保障乘客生命财产安全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电梯安全;应急救援;检验检测;规范性;智能化

1、引言

近年来,城市化建设快速推进且高层建筑数量急剧增加,电梯行业因此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统计显示2022年全球电梯市场规模超900亿美元,到2027年预计将按年均复合增长率5.8%持续扩大,电梯是现代城市垂直交通的重要工具,其安全性能与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直接相关,但电梯故障或突发事件频频发生,高峰使用时段更是如此,所以应急救援功能是否有效格外重要,虽然我国电梯制造和安装技术进步显著,可在应急救援功能检验检测环节还存在不少问题,这既限制了行业发展也给公共安全带来了隐患。

国内外电梯应急救援功能的检验检测工作发展水平不同是现状,欧美发达国家靠成熟法规体系与技术标准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电梯应急救援检测机制,而我国起步晚且相关规范不健全,实际操作时存在标准不统一、流程不规范等情况,并且检测人员专业能力有高有低,有些地区检测工作缺少科学性和系统性,这对应急救援功能的实际效果有直接影响,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研、专家访谈发现,我国电梯应急救援功能检验检测现在主要问题是法律法规落后、技术手段老旧、智能化应用不够等,这些情况既影响检测工作的规范性,也降低电梯安全整体保障能力,所以探索怎样完善已成为电梯行业急需解决的关键课题。

2、电梯应急救援功能检验检测的规范性研究

2.1 电梯应急救援功能检验检测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速且高层建筑数量激增,这使得电梯行业发展迅速。统计显示,到2023年时,我国在用电梯数量超900万台,成为全球最大的电梯市场,不过电梯故障频发的问题也随之突显出来,2022年全国因电梯故障发生的突发事件有数千起,其中一些事件由于应急救援功能失灵带来了严重后果,这就暴露出电梯应急救援功能检验检测工作存在不少问题。当下,国内外电梯应急救援功能的检验检测大多靠人工操作,没有统一标准和规范化流程,国内有些地区虽有地方性标准,但跟国际先进水平比起来差距还很大,例如2021年欧洲电梯行业协会(ELA)发布的《电梯应急救援功能评估指南》明确给出了检测设备、人员资质以及操作步骤的具体要求,而我国类似的标准才刚开始发展。

另外,电梯应急救援功能检验检测工作现今面临技术手段落后与人员专业水平不够的挑战,因为传统检测法主要靠人工检查和简单测试工具,在复杂场景下难以全面满足应急救援需求,并且检测人员专业能力有好有坏,有些人员没接受系统培训,不能精准识别潜在风险,这既影响检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又限制电梯整体安全性能的提升,而且智能化技术应用还没普及,虽然这几年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在工业领域进步明显,但在这块检验检测里的推广还是有限的,所以怎样完善标准体系、优化检测流程、引进先进技术是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1]。

2.2 规范性检验检测流程的设计与实施

当前电梯应急救援功能检验检测存在问题,所以设计一套科学合理规范性的检验检测流程非常重要,并且要先从法律法规方面明确检验检测基本要求与责任主体。这几年我国特种设备安全领域出了不少政策文件像《特种设备安全法》《电梯维护保养规则》等,可应急救援功能方面的具体规定还不够完善,因此建议依据实际需求制定专门技术规范以明确检测内容、频率和评判标准,例如能参考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电梯安全领域的经验把应急报警系统、备用电源启动时间、轿厢内通风装置等关键指标纳入强制检测范围,此外还要建立起统一操作手册让检测人员按标准化流程做事从而减少人为误差。

其次,实施的时候得重视技术手段的创新与运用,因为传统检测方式满足不了现代电梯系统的复杂需求了,所以要加快建设智能化检测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像用传感器网络对电梯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预测潜在故障点以达成精准检测,而且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能用来模拟极端条件下的应急救援场景从而让检测人员更直观地评估系统性能。另外,规范性流程的施行靠高素质人才队伍支撑,要定期搞专业培训、技能竞赛之类的活动来提升检测人员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并且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电梯安全领域加强研究合作以培育更多有跨学科知识背景的专业人才,只有法律保障、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这三方面一起推进,电梯应急救援功能检验检测才能真正达到规范化和高效化。

2.3 检验检测规范性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推动电梯应急救援功能检验检测规范化的基础在于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这个体系需包含技术、管理和效果这三个维度以全面考量检验检测工作的质量。在技术方面,可设立像响应时间、报警信号准确性、备用电源稳定性之类的具体指标并依据不同型号电梯的特性作差异化调整[2]。管理方面要着重关注检测流程的标准化、人员资质认证以及数据记录的完整性,例如有没有建立完善的检测档案管理制度、能否借助信息化平台达成检测数据的实时共享等。效果方面,检验检测的实际成效能通过乘客满意度调查、故障率统计等数据得到体现。另外,为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与公正,建议让第三方机构参与到监督和评价工作中来,因为这一体系的建立不仅能找出现有检测流程中的薄弱之处,而且能给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进而进一步提高电梯应急救援功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结论

研究揭示出当前我国在这一领域面临的关键问题与改进方向。电梯行业是现代城市化进程不可缺少的部分且近年发展很快,数据表明到2022年时我国电梯保有量超900万台且每年增长率都在5%以上,不过电梯安全性能保障,特别是应急救援功能保障依旧是行业难题。研究显示检验检测工作有效性被标准不统一、操作流程不规范、人员专业水平差等问题严重限制着,若要显著提升检验检测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就得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统一技术标准、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引进智能化检测技术,这些举措有利于优化电梯应急救援功能的实际效果并且能给电梯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固保障[3]。以后随着智能化技术进一步普及,电梯安全性能全面提升就成为可能,这能让电梯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化进程里的公共安全需求。

参考文献

[1]钮科;郭文立;.一则无机房电梯应急救援通道的检验不合规案例的分析[J].中国电梯,2022(20):69-71.

[2]白瑞娟;吴强;孙佩东;李琼优;.关于电梯新检规中应急救援试验项目的探讨[J].中国电梯,2018(15):35-37.

[3]王颖;廉志军;.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防护服抗静电性能检测方法的分析[J].纺织导报,2009(07):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