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霍立红
承德市兴隆县大杖子中学, 河北 承德 067306
摘要:科学素养是未来社会的核心能力,为了提升初中生对生物学课程的接受度并修炼其科学素养,本研究提出了一套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通过调整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活动的科学性,揭示科学精神和方法,我们期待塑造富有探究精神的生物学习者。以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及教学反馈的方式,对本教学策略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借助该策略,初中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提升,他们的思维方式更趋向于科学,实验技能也有明显提升,更重要的是,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也大大增强。从而证明,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初中生的科学素养,对其个人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这项研究为提升我国初中生物教学的效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有助于推动我国科学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生物教学;课堂活动;学习兴趣;科学教育
引言
教育的核心目的在于全面发展学生的个体潜力和整体素养,特别是在科学教育中,初中生物课程所培养的既是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形成科学的观察、探究和思考的方法。然而,现实中的初中生物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科学素养的培养。为此,本研究试图通过构建一套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学习生物科学知识的过程中,积极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进而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学科〉的学习技能和兴趣。最终,通过实证研究,我们期待证实新的教学策略是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而为我国初中生物教育的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
1 科学素养的理解与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1.1 科学素养的定义及其核心成分
科学素养是指个体具备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以及对科学与技术发展的一种认识、态度和技能[1]。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提高他们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科学素养的核心成分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三个方面。
科学知识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2]。它是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的基础,包括科学原理、概念、规律等内容。具备扎实的科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课程中的内容,有助于他们进行科学推理和分析,提升解决生物问题的能力。
科学思维也是科学素养不可或缺的内容。科学思维是指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运用科学知识、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有助于他们形成辩证的思维方式,注重观察现象背后的规律性,锻炼他们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的能力[3]。
科学素养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综合能力,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在生物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意义重大,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还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2 科学素养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与具体体现
科学素养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科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生物学作为一门探究生命本质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够理性思考、质疑并探究生物现象背后的原理和规律。科学素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生物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而科学素养则能够引导学生学会合理设计实验方案、准确操作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再者,科学素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在生物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获取各种生物学知识和信息,而科学素养可帮助学生辨别信息的可靠性,分析信息的有效性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物问题中。科学素养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生物学作为一门不断发展和演变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更新知识;科学素养也能促进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相互交流、协商、协作,共同解决生物问题。
科学素养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质量和学科水平,更可以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在生物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逐步提升其科学素养水平,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设计
2.1 教学方法的调整与优化
教学方法的调整与优化是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需要关注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呈现方式。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应重视生物学知识的前沿性和实用性,选取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启发式提问的运用,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探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4]。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引路人,而非直接的知识传授者。
在教学方法的调整中,亦需加强实践与技能培养,例如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操作,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他们的操作技能与科学精神。教学中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也尤为重要,结合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直观展现生物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的调整还需要重视课堂氛围的营造。一个积极向上、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成长十分重要。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案例、趣味性实验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5]。
通过对教学方法的调整与优化,可以促进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导者和启蒙者,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其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2.2 课堂活动的科学性提升与科学精神方法的揭示
课堂活动的科学性提升是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实验项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遵循科学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注重实验技能的培养,比如观察记录、数据处理和实验设计等,帮助学生全面提升在科学实验领域的能力。
在课堂讨论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科学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通过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出更多创新性思维。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思考,培养他们深度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真实案例和科学研究成果,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科学方法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会怀疑和验证,培养他们的实证推理能力。通过让学生深入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引导他们养成科学态度,即审慎求证、乐于探究和勇于创新。
总的来说,课堂活动的科学性提升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在知识层面的掌握,更是为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方法。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实验项目、引导学生深入讨论、结合真实案例和科学方法的应用以及精心的评价反馈,教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使他们成为具有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的优秀生物学习者。
结束语
全面而深入地掌握科学思维技能以及科学素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本研究通过设计并实施一套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尝试将科学素养的培养融入生物教学中,通过实施此教学策略,初中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实验技能明显增强,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增强,为科学素养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虽然本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存在一些局限,例如如何将此教学策略进一步细化,以适应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等问题。未来将继续深化此教学策略的研究,以期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科学教育进程。
参考文献
[1]刘元超.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J].学苑教育,2022,(25):82-83.
[2]李雷.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1,(03):0139-0139.
[3]冶富思.初中生物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爱情婚姻家庭:中旬,2020,(05):0015-0017.
[4]和艳芬.初中生物教学初中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3,(07):0121-0124.
[5]王春鲜.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J].世纪之星—高中版,2021,(36):01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