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陈春玲

霞浦县第八小学

摘要:本文聚焦于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核心素养培育的策略探究。通过分析当前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核心素养培育面临的困境,提出优化教学内容设计以深化学生音乐审美体验,并创新教学方法手段以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策略。构建系统化、层次化的欣赏内容体系,注重中西方音乐文化融通,以及运用多媒体技术、情境教学法等创新教学方式,能有效提升学生音乐感知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从而实现音乐核心素养的全面培育。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课;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一、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现状,核心素养培育困境

当前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实践中,虽然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但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与困境。一是欣赏课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部分教师对音乐欣赏课的功能认识不足,简单将欣赏课视为知识传授的过程,忽视了学生音乐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导致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培育目标脱节。二是教学内容选择单一且缺乏系统性,许多教师仅局限于教材内容,未能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拓展丰富的音乐素材,使得学生接触的音乐文化较为狭窄,难以形成广阔的音乐视野和深厚的音乐素养。

三是教学方法过于传统且程式化,主要采用“教师讲解—学生听赏—简单讨论”的固定模式,缺乏互动性和体验性,导致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难以产生深层次的音乐体验和情感共鸣。四是评价机制不够科学全面,过分强调知识记忆和理论考核,轻视学生在音乐审美、情感表达和创意呈现等方面的表现,无法客观反映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而在教学资源配置方面,部分学校音乐教育硬件设施不足,专业音乐教师缺乏,教学资源有限,难以支撑高质量的音乐欣赏教学活动开展。同时家校合作不够深入,社会资源整合不足,导致学校音乐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脱节,无法形成合力培育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教育环境。

二、优化教学内容设计,深化音乐审美体验

优化教学内容设计是突破当前小学音乐欣赏课核心素养培育困境的关键路径之一。教师应当构建系统化、层次化的音乐欣赏内容体系,超越教材局限,根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音乐能力发展特点,精心选择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音乐作品。在内容选择上,应注重中西方音乐文化的融通与平衡,既包含传统民族音乐,如民歌、戏曲、器乐等优秀作品,展现中华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又适当引入西方古典音乐、世界各国民族音乐,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跨文化理解能力。音乐作品的难度选择应当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获得适宜的音乐体验和挑战。教学内容设计应注重主题性和综合性,围绕多元主题整合相关音乐作品,形成有机连接的学习单元,帮助学生建立音乐概念间的联系。

以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三年级上册第七课《赛马》的欣赏教学为例,教师应当采用情境体验式设计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深层次的音乐审美体验。教学伊始,教师应当突破传统简单介绍背景的方式,而是通过多媒体展示内蒙古草原风光与赛马盛况的短片,辅以蒙古族民俗文化简介,创设民族文化情境,使学生在视听结合中初步感知作品表现的文化意蕴。在聆听指导设计上,教师应当构建三层递进式聆听结构:一是引导学生进行整体聆听,感受《赛马》欢快热烈的情绪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二是进行焦点聆听,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模仿马蹄声的节奏型、表现骏马奔驰的旋律线条以及二胡演奏技巧中的特殊音色效果,通过身体律动、绘画或语言描述等方式表达对音乐形象的理解;三是进行分析性聆听,探究作品的结构特点和情绪变化,感受从静到动、由慢到快的音乐发展脉络,体会作品如何通过音乐语言生动描绘赛马场景。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当扩展教学内容,设计创造性活动,如引导学生根据音乐创编肢体动作,表现骏马行走、小跑、奔驰等不同状态。通过这种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深入感受《赛马》作为民族器乐经典的艺术魅力,还能在多元感官参与和创造性表达中,培养音乐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音乐审美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的协同发展。

三、创新教学方法手段,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创新教学方法手段是实现小学音乐欣赏课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保障。教师应当突破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多元化、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教师应当通过创设富有情境的导入,如讲述作品背景故事、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设计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投入,使音乐欣赏活动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探究式学习也是培养学生音乐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师应当设计音乐要素辨析、风格比较、情感解读等探究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聆听、讨论、分析等活动,自主发现音乐特点和规律,培养音乐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合作学习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具有特殊价值,教师应当组织小组合作活动,如音乐评论会、主题音乐会策划、音乐故事创编等,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碰撞,形成更深入的音乐理解和更丰富的音乐体验。

以小学湘文艺版四年级下册第五课《彩云追月》的教学为例,教师应当运用多元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打造沉浸式音乐学习体验。教学实施中,教师应当采用“音乐叙事探究法”组织教学,先通过精心制作的数字故事导入,结合古筝演奏视频和传统我国水墨画意境图片,讲述创作《彩云追月》的背景和灵感来源,使学生在视听交融中感受我国传统文化意境美。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探究工作坊”环节,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将全班分为“旋律探索组”“节奏分析组”“音色辨识组”和“情感表达组”,各组聆听作品并完成不同的探究任务。“旋律探索组”分析作品中优美的主题旋律及其变化发展;“节奏分析组”感受古筝弹奏中颤音、滑音、泛音等不同演奏技法所形成的节奏特色;“音色辨识组”聚焦古筝独特的音色及其表现力;“情感表达组”则探究作品如何通过音乐元素表现我国传统文化中“彩云追月”的诗意意境。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小学音乐欣赏课是培育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面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困境,教师应从优化教学内容设计和创新教学方法手段两方面着手,构建系统化的欣赏内容体系,注重多元文化融合,同时采用情境教学、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丰富的音乐体验与表达机会,促进学生音乐感知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全面发展,真正实现音乐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连杰.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研究[J]. 教师,2023(24):51-53. DOI:10.3969/j.issn.1674-120X.2023.24.019.

[2] 阙超然. 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探究[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4(3):191-193.

[3] 曾勇乾.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措施分析[J]. 东方陶瓷,2024(4):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