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劳动教育和高中数学教学的融合策略
柴改娟
甘肃省环县第一中学
摘要:本文聚焦核心素养背景下劳动教育与高中数学教学融合问题,深入分析两者结合现状及困境提出创新理念构建融合模式,探讨整合资源优化融合路径。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劳动教育融入不足,存在认识偏差、课程衔接不畅、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通过构建多维融合模式、创设情境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能有效促进两者深度融合。通过进一步提出整合校内外资源、建立协同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策略,为推动劳动教育与高中数学教学有机融合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劳动教育;高中数学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核心素养成为引领基础教育变革重要理念,而劳动教育也逐渐回归教育主阵地。高中数学承担培养学生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重要任务。将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然选择也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必由之路。通过从现状分析入手提出创新理念与整合资源两方面策略,探索劳动教育与高中数学教学融合有效途径,为推动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一、探究现状,剖析高中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困境
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过程中仍存在诸多困境。教学理念层面认识偏差明显,部分教师仍停留于传统教学模式,将数学视为纯理论学科忽视其劳动实践价值,导致劳动教育在数学课程中缺乏应有位置。许多教师习惯于题海战术,过分强调知识教学与考试技巧训练,忽略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造成学生解题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脱节现象。课程设计层面衔接不畅,现有高中数学教材中劳动教育元素融入不够,缺乏系统性规划难以形成完整知识体系。教学内容抽象理论多实践应用少,未能充分挖掘数学学科中蕴含劳动元素,使学生难以感受数学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方法层面创新不足,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参与度低实践体验机会少。部分教师缺乏劳动教育意识与专业素养,无法有效设计融合两者教学活动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教学评价层面机制不完善,现行评价体系仍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指标忽视对学生劳动素养与实践能力评价,使师生缺乏融合教学动力。学校普遍重视升学率而轻视劳动教育,评价标准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综合素质。教学资源层面支撑不足,多数学校缺乏专门劳动实践场所与设备,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难以开展有效劳动实践活动。校内外资源整合不够,社会资源未能充分利用制约了劳动教育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
二、创新理念,构建高中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模式
构建高中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模式先要更新教育观念,确立数学源于劳动、应用于劳动思想,深刻领会数学学科所蕴含劳动价值与实践价值。教师需转变传统教学思维,把劳动教育当做数学教学关键环节,强调知行合一着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课程设计方面构建多维融合体系,包括显性融入与隐性渗透双轨并行。显性融入即在数学课程中开设专门劳动教育模块,如规划数学建模与劳动实践主题课程;隐性渗透则通过发掘教材中蕴藏劳动元素,将劳动精神、劳动观念自然融入日常教学。教学方法上创设情境体验,采取问题导向+实践探究路径,设计贴近学生现实体验任务,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评价机制上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突破考试评价局限,把劳动实践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范畴。
湘教版必修一第六章《抽样》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案例可设计为校园消费调查项目。教师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了解全校学生消费习惯问题,引出抽样调查必要性,随后组织学生分组开展实践活动。学生需自主设计调查问卷,明确调查目标制定抽样方案,考虑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等不同抽样方法适用情境,确定样本量大小。实践阶段学生走进校园,通过问卷或访谈形式收集数据,体验劳动过程培养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数据收集完成后学生需运用所学抽样知识进行数据整理分析,计算样本均值、样本标准差估计总体参数,分析抽样误差评估调查结果可靠性。最终形成调查报告并进行展示交流,探讨调查中遇到问题及解决方法。
三、整合资源,优化高中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路径
优化高中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路径需整合多方资源,构建完善支持系统。课程资源建设方面编写融合劳动教育数学校本教材,开发实践案例集提供丰富教学素材。组织骨干教师团队,结合地方特色产业与区域文化研发劳动实践项目,形成系统化课程资源库。校内实践环境优化上建设数学实验室、创客空间等场所,配置必要设备与工具为学生提供良好实践条件。校外实践基地拓展方面与企业、科研单位、职业院校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建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劳动环境。协同机制建立上促进家校社共育形成教育合力。学校定期组织家长会宣传融合理念,邀请社区专业人士走进课堂拓宽学生视野。师资队伍建设上提升教师融合能力,组织参加专业培训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专业成长。
湘教版必修二第五章《随机事件与样本空间》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案例设计为农作物种植风险评估项目。教师先引入农业生产中面临自然灾害、病虫害等不确定因素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科学评估种植风险,进而引出随机事件与概率知识应用价值。项目实施分为两个阶段:调研阶段学生分组前往本地农业合作社或农场,通过访谈农民、查阅农业技术资料等方式,收集不同农作物生长期可能遇到灾害类型、发生频率等信息体验调研劳动过程;分析阶段学生返校后运用所学知识建立样本空间,将各类自然灾害、病虫害等定义为随机事件,根据历史数据估计各事件发生概率计算不同种植方案风险系数。学生需分析多种作物混合种植方案,运用概率加法公式、乘法公式等计算复合事件概率找出最优种植组合以分散风险。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劳动教育与高中数学教学融合是新时代教育改革重要方向,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分析当前融合困境,提出创新理念构建融合模式,探索整合资源优化融合路径,能够有效推动两者有机结合。未来实践中应继续深化理论探究,丰富实践案例完善保障机制,促进劳动教育与高中数学教学融合走向深入。只有真正将劳动教育融入数学教学全过程,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满足时代需求与社会期待。
参考文献
[1]马潇娜.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32):2-5.
[2]陈锦凤.高中数学教学中劳动教育的渗透策略的探析[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扩展思维 基础教育论文集.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2:128-132.
[3]王小军.浅谈高中数学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途径与策略[J].新课程,2021,(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