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视觉系统的现状、挑战与展望研究
王成豪
西安文理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5
一、引言
在智能制造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下,工业机器人已成为现代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的核心装备。而工业机器人视觉系统,宛如机器人的 “眼睛”,赋予其感知外部环境、识别目标物体、精确引导操作的能力。它不仅能够大幅提升工业机器人作业的精度、效率与灵活性,还在诸如精密装配、质量检测、物流分拣等众多复杂工业场景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传感器等相关技术的迅猛发展,工业机器人视觉系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挑战。因此,深入研究工业机器人视觉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发展和应用现状
(一)国外发展和应用现状
国外在工业机器人视觉系统领域起步较早,技术成熟度高,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以美国、日本和德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拥有众多具备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的企业与研究机构。
美国康耐视( Cognex )公司,作为全球机器视觉行业的领军企业,其研发的视觉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类工业生产场景。康耐视的视觉系统采用先进的图像识别算法和高性能的硬件平台,具备强大的目标识别、测量和检测能力。在汽车制造业中,该公司的视觉系统能够精确识别汽车零部件的位置和姿态,引导机器人进行精准装配,有效提高了装配质量和效率;
日本基恩士(Keyence)公司在工业视觉检测领域也颇具影响力。其视觉系统以高精度、高可靠性著称,在小型化和智能化方面表现出色。基恩士的视觉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制造、精密机械加工等行业,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微小零件的尺寸、形状和位置,为产品质量控制提供有力支持。
(二)国内发展和应用现状
国内工业机器人视觉系统的发展虽起步相对较晚,但近年来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拉动以及科研投入增加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在科研层面,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积极开展工业机器人视觉系统相关技术的研究,在图像识别算法、视觉传感器设计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
在企业应用方面,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企业在机器视觉领域崭露头角。海康威视推出的工业视觉产品涵盖面广,从基础的工业相机到集成化的视觉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物流、包装、3C 制造等行业。其产品凭借高分辨率、高帧率以及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在市场上获得了较高的认可度。
三、限制其发展或应用的问题
(一)技术层面
核心算法瓶颈:虽然国内在图像识别算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在算法的精度、速度和通用性上仍存在差距。
视觉传感器技术短板:工业机器人视觉系统的性能高度依赖于视觉传感器。目前,国内在高端视觉传感器的研发和制造方面存在不足。例如,高分辨率、高帧率、低噪声的图像传感器以及高精度的三维激光传感器等关键部件,国内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较弱,大多依赖进口。这不仅增加了产品成本,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内工业机器人视觉系统的性能提升和应用拓展。
(二)产业层面
产业链协同不足:工业机器人视觉系统产业涉及上游的传感器、芯片等零部件供应商,中游的系统集成商和算法开发商,以及下游的各行业应用企业。目前,国内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协同合作不够紧密。上游零部件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性能不稳定,难以满足中游企业的研发和生产需求;中游企业在系统集成过程中,由于缺乏与上下游企业的有效沟通和协作,导致产品开发周期较长,成本控制困难;下游企业对视觉系统的需求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地反馈给上游和中游企业,影响了产品的针对性研发和优化升级。
行业标准不完善:工业机器人视觉系统在不同行业的应用需求差异较大,然而目前国内尚未建立统一完善的行业标准。这使得不同企业开发的视觉系统在性能指标、接口规范、数据格式等方面缺乏一致性,增加了系统集成和应用的难度。同时,由于缺乏统一标准,产品质量和性能的评估缺乏客观依据,不利于市场的规范发展和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
四、解决方法
(一)技术研发
强化基础研究与创新:加大对工业机器人视觉系统核心算法的基础研究投入,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开展科研项目。
提升视觉传感器研发制造能力: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鼓励国内企业加大对视觉传感器研发制造的投入。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在视觉传感器技术研发上的深度合作。
(二)产业生态建设
加强产业链协同合作: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和搭建产业合作平台等方式,促进工业机器人视觉系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建立产业链协同创新联盟,组织上下游企业共同开展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和市场推广等活动。
完善行业标准体系:由行业协会或相关标准化组织牵头,联合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制定工业机器人视觉系统的行业标准。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不同行业的应用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涵盖产品性能指标、质量检测方法、安全规范等方面。通过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规范市场秩序,促进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认可度。
五、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一)发展方向
深度智能化:未来工业机器人视觉系统将更加深入地融合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实现从感知到认知的跨越。视觉系统不仅能够准确识别和定位目标物体,还能对物体的行为、意图进行理解和预测,具备自主决策和规划能力。
高分辨率与三维视觉:随着制造业对精度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工业机器人视觉系统将朝着更高分辨率和三维视觉方向发展。高分辨率视觉系统能够捕捉更细微的细节信息,满足精密制造和检测的需求;三维视觉技术将进一步拓展机器人的感知能力,使其能够处理具有复杂三维形状的物体,在机器人装配、逆向工程、三维测量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二)应用前景
制造业全面升级:在汽车制造、电子制造、机械加工等传统制造业领域,工业机器人视觉系统将进一步提升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在汽车制造中,视觉系统可用于白车身的焊接质量检测、汽车零部件的装配引导等环节,提高汽车生产的精度和效率;在电子制造中,可实现芯片的精密贴装、电路板的外观检测等操作,保障电子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新兴领域拓展应用:在新能源、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新兴领域,工业机器人视觉系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新能源领域,视觉系统可用于太阳能电池板的生产检测、锂电池的装配和检测等环节,保障新能源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在航空航天领域,可用于飞行器零部件的加工检测、装配调试等,确保航空航天产品的高精度制造;在海洋工程领域,可用于水下机器人的目标识别和作业引导,为海洋资源勘探、海洋工程建设等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