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作者

段巧芳

山西省翼城县北关小学校 邮编:043500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提升途径,通过分析当前教学环境存在问题及成因,提出创新教学方法与优化课堂互动两大核心策略。传统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主动参与热情,教师教学理念更新不及时,导致课堂活力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建议教师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结合实际生活情境,同时构建高效互动机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表明,这些策略能显著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问题成因分析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教学效果不佳现象,具体表现为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课堂参与度不高,知识掌握不牢固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讲授方式,过于注重知识灌输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机与活力;二是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经验,抽象概念讲解不够形象化,难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三是教学评价机制单一,过分看重考试成绩而忽视数学思维培养,使得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而且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不均衡,教学资源利用率低,教学设计缺乏创新性,难以满足新时代教育需求。问题背后成因复杂,包括教育观念更新滞后,教师专业成长机会有限,教学环境制约,以及家校合作机制不健全等因素。这些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学生数学基础建立,制约学生后续学习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深入推进,传统教学模式面临挑战,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更高要求。通过调查发现,许多教师缺乏有效教学策略,课堂组织管理能力不足,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内容安排不够合理,教学节奏把握不当,导致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或学习效率低下;教学方法单调,缺乏层次性,难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教学评价反馈不及时,学生学习盲点难以及时发现并纠正。这些现象背后反映出教师专业素养需要提升,教学理念需要更新,教学方法需要改进,教学管理需要优化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资源整合、教学评价改革等多角度入手,综合施策,全面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创新教学方法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新教学方法必须立足于学生认知特点与教材内容,通过多元策略引发学习动机。针对小学阶段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这一特征,教师应当构建生活化情境,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帮助学生建立概念联系。应当引入游戏化元素,设计符合学龄阶段心理需求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掌握知识;运用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过程自主发现规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呈现动态过程,使难点内容直观化;采用分层教学策略,设计难度递进任务,照顾不同学习水平学生需求。还要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与表达能力;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关注过程性表现,激励学生持续进步。并营造出积极课堂氛围,及时肯定学生努力,增强学习自信心。这些创新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促进主动探究,从根本上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教学为例,教师应当采用问题情境导入法,设计班级图书角整理案例:若要将36本图书平均放入若干书架,每个书架放相同册数,可以如何安排?引导学生探索36可能分解方式,自然引出因数概念;接着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使用小棒摆出矩形,探究哪些数可以作为36约数,加深对因数关系理解。再设计果园植树情境,假设沿着周长为36米矩形种树,每隔相同距离种一棵,需要多少棵树?通过讨论引发对倍数特征认识。随后组织数字接龙游戏,让学生找出某个数倍数,强化倍数概念。最后设计实践应用任务,如节日装饰灯光编排问题,让学生运用因数倍数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种教学设计将抽象数学关系融入具体情境,通过操作、游戏、讨论、应用多环节串联,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深刻理解,建立知识联系,真正体会数学魅力与价值。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优化课堂互动环节,提升知识掌握效果

课堂互动环节优化应着眼于学生主体参与,构建多维互动模式,形成积极课堂生态。教师需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层层递进,引发深度思考;组织有效小组讨论,明确任务分工,促进合作探究;实施同伴互评机制,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设辩论式教学,鼓励多元观点碰撞;采用角色扮演,让学生站在不同立场思考问题。还应当运用思维导图工具,可视化展示思路;构建课堂即时反馈系统,及时掌握学生理解情况;引入随机提问机制,保持学生注意力。同时要设计开放性问题,激发创新思维;留出充分思考时间,尊重学思维发展规律;营造包容氛围,鼓励表达不同见解。这些互动策略有机结合,既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又能促进知识深度理解,实现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建构转变,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和除法教学为例,教师应当实施错误分析会互动模式。先设计含有典型错误小数计算题,如1.25×0.8,请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展示不同解法,包括正确解法和错误示范;随后组织找茬活动,让学生小组讨论哪些解法存在问题,为何错误,引导学生关注小数点位置、运算法则等关键点。接着实施专家会诊环节,邀请掌握正确方法学生向全班解释思路,其他学生可提出质疑,形成良性辩论;然后安排互助纠错活动,学生两两配对,相互检查计算过程,共同改进。最后进行实践应用互动,设计购物情境,让学生运用小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买2.5千克单价12.8元物品需要多少钱。通过这种多层次互动,学生不仅掌握小数乘除法计算技能,还培养了错误分析能力和自我纠正习惯,形成深度理解和应用能力。

结论: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本文确认创新教学方法和优化课堂互动是提高教学有效性两大关键策略。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创设生活化情境,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构建高效互动机制,注重师生平等对话,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这些策略实施有助于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与问题解决能力。未来小学数学教学应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构建活力课堂,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龚丽鳗.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 科学咨询,2022(4):181-183.

[2] 黄爱亮.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 中外交流,2021,28(1):1145.

[3] 林育兰.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 家长,2023(28):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