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灭火救援现场信息沟通不畅问题挖掘及协同改进对策探寻

作者

陈奔腾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消防救援支队凤仪特勤站 671000

引言

灭火救援工作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信息沟通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到救援决策与行动效率。随着灾害救援规模和复杂性的不断增加,信息沟通问题已愈发突出,特别是在突发大规模火灾等救援中,信息滞后、传递失误常常造成决策失误和人员安全隐患。尽管当前已采用多种通信技术,但因环境复杂、现场人员众多等因素,依旧存在显著的沟通障碍。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问题根源,探讨信息沟通不畅的具体表现及其原因,并提出可行的协同改进对策。

一、灭火救援现场信息沟通不畅的现状分析

灭火救援工作是一项涉及多方面、跨部门协作的复杂任务。在此过程中信息的传递和沟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许多灭火救援现场仍面临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这些问题在面对复杂的突发事件时,常常表现为指挥官无法实时获得准确的现场状况,导致决策滞后。尽管现代通信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因现场环境的特殊性以及人员配置的差异,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仍未能充分应对高压环境下对信息流畅度的需求 [1]。指挥决策系统常常无法提供及时准确的反馈,迫使救援人员在信息缺失的情况下进行行动,增加救援行动的风险。

随着救援规模的不断扩大,指挥链条变得更加复杂,信息的传递路径也因此延长。在大规模火灾等紧急情况下,指挥员与现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仍显得尤为薄弱,致使决策失误和资源调度不及时的现象屡见不鲜。在这样的环境下灭火救援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都受到影响。人员和设备的配置、信息流转的渠道以及指挥决策的精准度,都会对救援工作的成功与否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灭火救援现场信息沟通障碍的具体表现

在灭火救援的现场,信息沟通障碍的具体表现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信息的传递滞后是最为明显的障碍。因现场环境的复杂性和动态变化,指挥员无法及时接收到现场火势变化、人员分布等关键数据,导致指挥决策滞后,甚至出现指令传达错误的情况。在火灾救援现场,现场指挥员常常面临与多个单位和团队协同作战的挑战,尽管信息技术的进步已使得通信工具的可靠性大为提升,但在灾害现场环境的干扰下,信息的传递往往存在延时或中断,严重影响了决策效率。

信息不对称问题也频繁出现在灭火救援工作中。在多方参与的复杂环境中,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往往受到各自工作性质的影响,信息共享的程度远未达到理想水平。消防员、医护人员、警力和后勤支持等各方,虽在救援过程中承担着不同职责,但信息未能有效交汇,往往导致协调不力。例如伤员救治信息与火势变化信息不能同步传递,结果往往是救援人员未能及时赶到事发地点,或医护人员无法在第一时间展开必要的救治。这种信息割裂加剧了现场的混乱局面。

三、信息沟通不畅的根源分析

信息沟通不畅的根源并非单一因素所致,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技术角度来看,现有的通信工具和设备在极端环境下的表现仍然有限。尽管现代无线电通讯设备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确保信息的传递,但在某些复杂的环境中,如高层建筑火灾、化学品泄漏等情况下,现有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无法得到保障。信号的衰减和干扰,使得指挥员难以实时获得关键现场数据,影响决策的准确性与时效性。通信技术的局限性与现场特殊环境的交织,使得信息的传输受到了严重制约。

从组织管理层面来看,信息沟通的不畅还源于层级过多和职责划分不清。在多级指挥体系下,信息须经过多个环节才能传递到最前线,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信息失真或丢失的情况。尤其在复杂的灭火救援工作中,指挥员与现场操作人员之间的沟通常常因信息传递的层级过多而受到延误。现场人员的培训和协作能力也未必能在高压情境下得到充分发挥。多方人员之间的沟通存在误解或信息流失的风险,进一步加剧信息不畅的问题,导致现场工作无法高效顺利地进行 [2]。

四、协同改进对策与优化建议

为有效改善灭火救援现场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首先需在技术和平台建设上进行优化。建议配备多模通信终端,具备抗高温、防水、自动组网等功能,以适应高层、地下等复杂环境。通过布设应急通信中继设备和使用无人机图像回传系统,提升指挥员对现场动态的感知能力,实现“可视化指挥”。构建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整合人员定位、任务下达、视频联动等模块,确保跨部门信息同步。基层单位可引入“事件驱动”机制,在关键情境下自动推送预案与任务分配,避免信息滞后导致的执行偏差,提升救援的响应速度和组织协调效率。

在管理制度和人员培训方面,应强化责任落实与沟通能力建设。建议建立“信息责任链”制度,明确每项信息的接收、传递与反馈环节,关键任务实施“三通道确认”,确保指令传达无误。设立专职信息员岗位,辅助指挥员完成信息采集与上传工作,缓解其负荷压力。在人员训练上,开展以通信中断、信息冲突为主题的实战演练,提升现场应变能力。推广岗位轮训机制,使人员熟悉信息链条各环节,增强协同配合意识。结合救援中真实案例定期复盘,推动沟通机制持续改进,为灭火救援构建更加高效的信息保障体系。

结论

灭火救援现场信息沟通不畅,主要表现在信息传递滞后、部门间信息不对称以及设备与管理体系的不完善。技术上现有通信工具在特定复杂环境中的表现仍不理想,且信息传递的层级多,易产生误差。管理上跨部门沟通不足,缺乏有效的协作机制,致使信息难以及时、准确地传递。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升通信设备的技术能力,优化信息共享平台并加强人员的协同能力培训至关重要。通过综合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救援现场的信息传递效率,提升整体救援效能。

参考文献

[1] 左云 . 提升化工园区消防站灭火救援效能的管理策略探讨 [J]. 水上安全 ,2024(13):107-109.

[2] 仵文庆 , 冯刚 . 灭火救援中合理应用建筑消防设施研究 [J]. 消防界(电子版), 2023, 9(14):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