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改后生态公益林管理对策研究
黄茂林
湖南省武冈市林业局 4224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人们越来越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加关注对生态公益林的管理与保护,高质量的森林能够有效推动健康的生态环境,降低各种污染环境。本文主要探讨武冈市林改后生态公益林管理对策等相关问题,希望通过科学讨论,推动生态公益林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林改后;生态公益林;管理对策
引言
林改后生态公益林管理的发展现状表现出积极向好趋势,但也存在一些挑战。一方面,林改推动了生态公益林管理的创新和完善,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生态公益林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加强了对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加大了资金投入,提高了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通过推广先进的林业技术和管理模式,生态公益林的质量和效益得到了显著提升。另一方面,生态公益林管理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些地区对生态公益林的保护意识不够强,存在乱砍滥伐、非法占用林地等行为,武冈市生态公益林的管理和监管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和挑战。
1武冈市林业资源概述
武冈市土地总面积230.4210万亩,林业用地面积109.2876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7.42%。乔木林地86.6031万亩,占林地79.24%;竹林地4.0581万亩,占林地3.71%;灌木林地7.6125万亩,占林地6.97%;其他林地11.0139万亩,占林地10.08%。按森林类别分:商品林地72.667万亩(天然林39.2174万亩,其中已落实管护责任的非国有天然商品林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的有27.8548万亩,还有1.9711万亩还未落实补助。),生态公益林36.6206万亩(国家级公益林33.4379万亩,其中天然林含8.7244万亩;地方级公益林3.1827万亩,其中含天然林0.6756万亩)。
2林改后生态公益林管理的意义
2.1保障林权权益,促进公益林可持续发展
林改通过明确林地的产权归属,使林农成为生态公益林管理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不仅增强了林农的保护意识,还激发了其参与生态公益林管理的积极性,从而更有效地保障了林权所有者权益。而且林改后生态公益林的管理模式得到了优化,护林员的职责更加清晰,林农与护林员的配合更加默契,有助于在防火、防虫害等方面及时传递信息,提高管理效率。还有效加强生态保护,通过严格的法律法规和有效的管理措施,滥砍滥伐、占山占地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从而保护了武冈市生态公益林的生态功能,如保护和改善人类生活环境、维持自然生态平衡等。
2.2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公众环保意识
一方面,生态公益林的管理有助于保护珍稀物种资源,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不仅可以丰富自然资源,还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宝贵的实验基地,有效提升生物多样性;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生态公益林的开发利用,如森林旅游资源,可以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为武冈市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来源。
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武冈市国土安全保卫能力,生态公益林在掩护军事设施和作为军用屏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提升国家的国土安全保卫能力。同时林改后,生态公益林的管理更加透明和公开,使得广大公众能够更直观地了解生态公益林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公众的环保意识得到增强,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公益林保护的良好氛围。
3林改后生态公益林管理的对策分析
3.1加强保护管理意识,实现智慧化管理
武冈市相关部门应当加强保护管理意识与机制,并积极参与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保护,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包括制定完善的公益林管护制度,明确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公益林管护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应当注重利用科技支撑,实现智慧林业管理,应用数字化技术在公益林建设、林业管理中,如公益林地籍信息系统建设、非林地核查、天然林保护修复等;例如,通过平板端权属信息采集平台等智慧化手段,厘清插花图斑,建立插花信息库,确保公益林规范管理、补偿资金精准发放。同时,强化科技攻关,加强林草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推动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开展林业科研攻关和科技帮扶行动,提升科技引领水平。
3.2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补偿机制
一方面,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生态公益林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需要加大资金投入,确保武冈市公益林管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包括提高管理人员的薪酬,激发其的工作积极性;为护林员提供必要的巡护设备和工具,提高其的巡护效率;以及为公益林的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等工作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另一方面,由于公益林的生态属性与经营开发存在利益上的矛盾,因此需要完善补偿机制,确保林农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包括建立效益平衡的补偿制度,根据公益林的实际情况和林农的经济损失,给予合理的经济补偿;同时,要拓宽补偿渠道,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益林建设,形成多元化的补偿格局。
3.3实施分类管护,加强监管执法
针对不同类型的公益林,需要实施分类管护,包括根据公益林的等级、功能以及生态环境等因素,制定不同的管护措施和标准,还要加强对重点公益林的监管和保护,确保其生态功能的正常发挥。同时,要加强公益林的监管执法力度,包括建立健全破坏森林资源案件举报制度,加强木材运输监督检查,坚决依法制止和查处非法占用林地、乱伐滥伐林木等行为,要加强对公益林管护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确保武冈市各项管护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3.4创新管理机制,优化护林员队伍
武冈市可以结合“政府主导,多方联动”的生态公益林管理方法,落实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林业、发改、财政、国土、建设、水利、交通、环保、旅游等多部门协同联动,共同参与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保护和管理。压实公益林管护责任,通过林长制等制度,建立县、乡、村、组四级林长组织管理体系,确保各级主体责任得到落实,将原先的公益林护林员优化整合为林长制护林员,提升巡护规范化、数字化、装备化水平,还可以通过设置公益林宣传标牌、开展宣传活动等形式,增强公众保护意识,推进公益林精细化、数字化管理。
3.5生态与经济效益并重,创新补偿与融资机制
注重提升公益林质量,通过开展松材线虫病除治、伐除疫木、补植补种等措施,有效提升公益林森林质量。注重推动非木质化利用,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武冈市森林资源优势,围绕笋竹两用林,聚焦林药、林菌、林茶、林蜂、林菜等特色产业,形成多方共赢模式,助推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创新补偿与融资机制,创新“绿色金融+生态补偿”机制,如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等,为武冈市林业产业发展注入资金动力,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明确林业经营主体可申请贷款的条件和流程,降低融资门槛。
4结语
综上所述,林改后生态公益林管理的意义在于保障武冈市林权所有者权益、促进生态公益林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增强公众环保意识,不仅体现了生态公益林管理的必要性,也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指导。林改后生态公益林管理的对策分析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加强保护管理意识、完善管理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补偿机制、实施分类管护以及加强监管执法等,多样化对策的实施将有助于推动武冈市生态公益林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参考文献
[1]吴尚卿.林改后生态公益林保护和管理现有问题及措施浅析[J].农家参谋,2020(03):91.
[2]崔大伟.试论林改后生态公益林管理对策[J].农家参谋,2019(22):120.
[3]古林坪.林改后生态公益林管理对策[J].农家参谋,2019(18):122.
[4]王周放.浅谈林改后如何加强生态公益林管理[J].南方农业,2019,13(17):73+77.
[5]张平.林改后生态公益林保护和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绿色科技,2018(03):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