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引导策略

作者

冯楠

河南省固始县实验小学 465208

摘要:本文聚焦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引导策略探究,从阅读氛围营造、阅读活动设计及阅读评价构建三方面展开论述。通过分析小学生阅读心理特点与阅读需求,提出适合不同学习风格与阅读水平学生阅读指导方案。探索情境熏陶与环境引导方式,设计多元化阅读活动与评价体系,旨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促进阅读素养全面提升,形成个性化阅读引导体系,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与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引导策略

引言:阅读作为语文学习核心内容,不仅关乎学生语言能力培养,更影响其思维发展与人格形成。小学阶段正是学生阅读习惯养成关键期,面对学生个体差异与多元需求,传统统一化阅读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教育要求。个性化阅读引导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重点方向,如何根据学生认知特点、阅读水平与兴趣爱好实施针对性阅读指导,成为语文教师亟需解决问题。本文基于教育实践,探讨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引导策略,期待为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一、营造个性化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阶段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注意力易分散,阅读兴趣稳定性不足,教师需精心营造富有吸引力阅读氛围,创设适宜阅读环境激发学生内在阅读动机。一是班级图书角建设应突破传统模式,按照学生认知水平与阅读兴趣进行分类布置,可以采用主题式陈列方式如童话世界、科学探秘及历史长廊等,并配合相应情境布置,增强视觉冲击力与情感感染力。图书选择上应广泛征集学生意见,确保藏书既符合课程要求又满足个人偏好,定期更新图书资源保持新鲜感与吸引力。其二阅读空间设计应考虑学生身心特点与阅读习惯,提供静思区与互动区两种功能空间,静思区摆放舒适座椅营造安静氛围,供独立阅读使用;互动区设置圆形讨论桌,便于小组交流与共读活动开展。教室墙面应当辟出阅读之星展示区与书香印记心得分享栏,展示学生阅读成果激励阅读积极性。

班级阅读文化建设同样关键,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与阅读水平,设计系列阅读主题活动如低年级开展故事狂欢节,中年级举办读书闯关赛,高年级组织经典品鉴会,通过差异化活动满足不同学生需求。值得注意教师应避免简单强制性要求,而要通过潜移默化引导,形成班级阅读习惯。例如每天安排晨读十分钟与午读半小时固定阅读时段,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以身作则;设立每周共读书制度,全班选定同一书目进行共读与讨论,但允许学生按照自身理解方式与速度阅读,尊重个体差异。家校合作也是营造阅读氛围重要途径,教师应当通过家长会、读书沙龙等形式,指导家长在家营造良好阅读环境,推荐适合亲子共读书目,形成校内校外阅读氛围联动从而激发持久阅读兴趣,奠定终身阅读基础。

二、设计个性化阅读活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个性化阅读活动设计须立足学生认知特点与阅读习惯,创设多元学习情境,构建层级分明阅读体系。小学阶段学生思维形象直观,好奇心强但专注力有限,阅读活动设计应充分考虑这一特点,结合文本内涵与课程目标创设富有情感张力情境,提供具有梯度挑战任务。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贯穿始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实现从浅层识记向深度理解转变。以此同时应注重活动层次多样化,既有初级感知体验环节又有中级理解分析环节,还有高级创造应用环节,满足不同学习风格与阅读水平学生需求。阅读活动开展应摒弃填鸭式灌输模式,转而采用任务驱动方式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平台,让其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获得阅读能力提升。

以小学三年级《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为例,教师应当设计情境体验式个性化阅读活动。课前布置教室,角落点燃熏香模拟火柴气味,播放冬日风声音效并降低室温,创设寒冷氛围;课堂伊始,学生闭目手持火柴,想象点燃后看到幻象,激发情感共鸣。而后按照阅读能力分组,A组学生绘制故事场景图勾勒小女孩行走路线,形成直观认知;B组学生扮演小说记者采访路人探究为何无人救助女孩,培养社会视角;C组学生制作火柴幻象折页书分析幻象顺序与含义,深化主题理解。活动中教师引导不同组别学生交流成果,A组展示场景图帮助全班构建故事画面;B组分享采访成果引发社会问题思考;C组解读幻象象征意义揭示作品人文关怀。课堂后半段开展改写结局活动,学生自主选择角色(小女孩、路人、富人等),从不同视角改写故事结局,既培养创造性思维又引导批判性思考社会问题。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构建个性化阅读评价,促进学生阅读发展

个性化阅读评价体系构建应跳出传统单一结果评价模式,建立多维立体评价机制,关注学生阅读全过程与成长轨迹。一是应确立以学生为中心评价理念,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尊重个体差异,从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及思维品质多方面全面考察学生阅读收获。评价目标须分层设定,针对不同基础学生制定差异化评价标准,既不让优秀学生缺乏挑战也不使薄弱学生失去信心。评价内容应包含阅读广度、深度、频率与效果等方面,既关注阅读量又注重理解质量,还重视情感体验与价值认同。评价方式要多样灵活,可以采用观察记录、访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全方位捕捉学生阅读表现与进步;而评价主体须多元参与,打破教师单一评价局面,引入学生自评、互评与家长参评机制形成多角度反馈与建议。

以五年级《田忌赛马》教学为例,应当构建多维互动式个性化阅读评价体系。课前设计三级阅读任务卡,甲级任务要求理解故事情节脉络与人物关系;乙级任务引导分析田忌赛马策略与成功原因;丙级任务鼓励探究故事蕴含智慧与现实启示。学生自主选择任务级别,展现个人阅读能力与兴趣倾向。课堂教学采用阶梯评价法设置基础认知、分析理解、创新应用三个评价层次,基础层面通过绘制故事结构图检测文本理解程度,学生可以选择时间轴、思维导图或表格方式呈现;分析层面开展赛马策略辩论会,学生分组评价田忌策略合理性与创新性,表达个人见解;应用层面组织智慧迁移活动,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或历史事件,找寻与田忌赛马相似智慧案例,交流分享后同学投票评选最佳智慧运用奖。

结论: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引导策略实施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与发展需求。通过营造适宜阅读氛围,引发学生内在阅读动机;设计多元阅读活动,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学生需求;构建发展性评价体系,关注阅读过程与个体成长。这三方面策略相互支持、有机融合,形成完整个性化阅读引导体系。教师在实践中应持续观察、反思与调整,不断优化引导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加适切阅读指导。

参考文献

[1] 杜玲玲.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引导策略[J]. 语文课内外,2020(20):205.

[2] 苏芳. 探究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 读与写,2022(36):37-39.

[3] 韩咏梅.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发展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策略[J]. 小学教学研究,2024(26):89-90. DOI:10.3969/j.issn.1006-284X.2024.26.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