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篮球训练质量提升策略分析

作者

胡博屹 金浩坚

1.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510006 2. 深圳大学体育学院  518060

引言:随着 CUBA 等赛事的蓬勃发展,大学生篮球的竞技水平和社会关注度日益提高。高质量的训练是球队取得优异成绩、运动员实现个人成长的基石。然而,与专业队相比,大学生运动员兼具“学生”和“运动员”双重身份,面临着训练与学业的平衡、训练系统性不足、康复保障有限等独特挑战。因此,探索一套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训练质量提升策略,对推动大学生篮球运动的发展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篮球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一)计划训练缺乏针对性

根据当代大学生篮球训练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发现大多数的高校中开展篮球训练时的内容多具有趋同性,训练内容千篇一律,枯燥乏味,导致大学生对于篮球训练的积极性较差的同时,也无法根据具体的篮球赛季周期做好充足的准备。在高校中举办的篮球赛具有一定的固定周期规律,包括准备期、比赛期以及过渡期等,不同阶段对于大学生的体能以及技巧等提出了差异性的要求,而在训练中没有展开针对性的科学规划,篮球教练也没有根据大学生的体能以及综合水平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1]。

(二)忽视基本功训练

对于大学生篮球训练而言,大多数情况下是为了在本校或是校外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因此也就导致篮球训练趋于功利性建设,过度追求战术以及成绩,从而导致忽略了基本功的训练。对高校篮球队队员表现进行观察,发现部分学生普遍存在着基本功不良的现象,在比赛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现象。篮球训练中,基本功训练时间被压缩的同时,通过调查也发现学生普遍觉得基本功训练枯燥乏味且训练量较大,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包括传、投、运、防等基本功的掌握情况并不充分,在实操中容易出现失误。

(三)体能训练与专项技术脱节

大学生篮球体能训练经常陷入一个误区,简单的将“体能”与“耐力”或“绝对力量”画等号,因此就导致在体能训练时多采用长跑、匀速跑圈以及肌肉训练等方式提升学生的体能。尽管这样的训练模式能够有效提升篮球队员的基础心肺功能以及绝对力量,但是由于篮球运动真正所需的能量供给以及发力模式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作为一项间歇性的高强度运动项目,篮球需在10~24s 内完成一次进攻,期间可能需要完成包括冲刺、急停、变向、跳跃以及身体对抗在内的众多动作,对队员的身体控制能力、身体高爆发以及快速恢复能力提出了要求,但现有体能训练无法满足这样的要求。

(四)训练过程缺少数据支撑

大学篮球训练由教练组织,在训练中的效果评估仅仅依靠教练的主观感受,对于学生表现的记录也仅仅是投篮命中次数、跑圈时间等内容,无法客观评估学生的训练成效以及短板,难以为训练优化提供数据支撑。缺少有关投篮命中率、冲刺速度以及疲劳指数方面的记录,难以在训练中精准发现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

二、提升篮球训练质量的有效策略

(-) 打造个性化训练计划

为提升大学生篮球训练质量,则应当根据比赛时间以及学生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实现周期化与个性化相结合。具体来讲,篮球教练应当以赛季为核心,将全年的训练时间划分为准备期、比赛期以及过渡期,并制定针对性的训练内容。如在准备期内以基础体能以及技术打磨为主,比赛期时的训练强调战术性演练以及状态调整,过渡期更加注重积极性休息以及伤病康复等。从而在每一阶段创建明确的训练目标以及重点,形成更加规范的训练体系。其次,为大学生篮球训练创建菜单式的训练模块,如以模块化训练内容的方式,提出“15 分钟弱手运球强化包”“30 分钟底线掩护战术包”等内容,教练课根据学生当日的状态对训练内容进行动态调整。此外,也可以通过个性化定制技术发展计划的方式,由教练根据上一赛季中学生的表现情况,共同评估技术特点,并提出改进短板,每周安排 15~30min 的个性化额外加练,也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篮球技能水平[2]。

(二)趣味化基本功训练

一方面,应当为基本功训练预留出充足的时间,教练应当根据当周的训练计划安排,固定基本功训练时间。如可以选择在每次训练的前 30min 展开必要的基本功训练,强制带领学生展开基本功训练,并应以严格的标准约束学生,从而通过形成肌肉型记忆可避免在实战中出现差错。而另一方面,可通过打造趣味性基本功训练的方式,弱化基本功枯燥乏味印象。如添加竞争与游戏元素,转化为更加新颖的训练模式。教练可组织全队传球挑战,要求队员在规定时间内连续传球且不出现失误,将学生分为两队,哪一队在规定时间内传球次数最多且没有出现失误则获得胜利,胜利者可减少下一次的基本功训练时间。从而通过趣味化游戏设计基本功训练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训练积极性。

(三)发展篮球专项体能体系

强化三大能量系统的专项训练,一方面,锻炼队员的高爆发能力,可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短距离冲刺、跳跃练习以及力量训练的方式实现,如在实践中,组织学生每个人在哨声响起后以最快速度冲向前方 50s 终点,锻炼学生的高爆发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基础恢复能力,如利用匀速跑、连续跳绳等,促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肺功能,在高爆发之后能够快速恢复状态;此外,也需要提升学生耐力,这是由于在篮球比赛中,单场比赛长达 40min 中内学生均需要在赛场上不停的跑动,这对身体耐力无疑提出了挑战,因此,需通过系统化组织学生展开高强度间歇训练的方式,模拟比赛中的连续攻守,设置登山跑训练项目,按照 5min/ 组,间隔 15s 一组的标准,每次至少开展 6 组以上的训练,提升耐力。在强调专项体能训练的同时,也应当为队员提供必要的拉伸、放松等恢复活动,并补充蛋白质与碳水,实现最低成本的体能增值。

(四)打造数据驱动训练反馈机制

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大数据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在专业化的篮球训练团队中已经逐步应用前沿技术手段对训练数据进行统计,从而经过整合分析后,形成详细的数据总结,为训练计划的持续优化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在大学生篮球运动训练中,应当打造基于数据驱动的训练反馈机制,利用低成本的技术工具,如选择在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上使用诸如 HomeCourt 等在内的APP,自动追踪记录训练时学生的投篮点、命中率以及出手速度等数据,更加客观、科学的帮助队员提升技能。创建专属的训练日志,设计 Excel 表格,对关键训练数据进行记录,为每一队员创建专属档案,并定期公布,从而让队员看到自己的进步以及差距。定期复盘数据,在训练的前 15min 对上一次训练情况进行总结,从而便于在本次训练中设定全新的训练目标。

结束语:大学生篮球训练并不是简单的枯燥基础训练,而是需要综合学生身体素质、技能水平、赛期等要素展开科学统筹设计,通过打造个性化训练计划、趣味化基本功训练、发展篮球专项体能体系以及打造数据驱动的训练反馈机制等方式全面解决当前篮球训练所面临的困境,促进篮球训练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海波 , 王平 . 人工智能在篮球运动训练中的运用概述 [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4,(21):190-192.

[2] 王凯 . 新时期大学生篮球训练及教学改进策略研究 [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36(11):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