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学课后作业设计

作者

孟婷

武城县第六中学 邮编:253300

摘要:本文聚焦“双减”政策环境中初中生物学课后作业重构,通过分析当前初中生物学作业现状探讨科学设计路径,提出多元评价方案,构建实效反馈机制。生物学课后作业应转变为探究性、实践性及生活化任务,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评价体系需多元立体,关注过程性表现;反馈机制应实时动态,形成闭环。探究期望能够为“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学课后作业改革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生物学;作业设计

引言:“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初中生物学课后作业面临转型升级挑战。传统作业形式与内容已无法适应新时代教育需求,亟需探索符合学科特点且减负增效作业新模式。探究立足初中生物学教学实际,从作业科学设计、多元评价、实效反馈三个维度展开分析,期望能够构建一套完整且可行作业体系,既能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又能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减负不减质、降量不降效目标,为推进“双减”政策落地提供学科层面思路与方案。

一、探究“双减”政策下初中生物学课后作业科学设计

“双减”政策颁布实施后,初中生物学教师必须转变传统作业观念深入思考作业功能与价值,基于学科特点与学生认知规律科学设计课后作业。生物学是门实验学科,其作业设计应突破传统纸笔练习局限充分体现学科特性与育人目标;课后作业不再局限于知识巩固与记忆,而应转向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生命观念与科学思维方式。教师须精心设计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需求,既关注基础知识掌握又注重高阶思维培养;针对生物学概念抽象、微观现象复杂等特点,作业设计可以融入图像识别、模型构建等任务,帮助学生形成清晰认知结构。

科学作业设计还需把握减量提质原则,摒弃机械重复练习精选典型问题,注重思维训练与能力提升。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设计层次递进作业群,包括基础性作业、拓展性作业与探究性作业三类。基础性作业聚焦核心知识点理解与记忆,确保全体学生达成基本要求;拓展性作业关注知识迁移与应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探究性作业则引导学生开展小课题探究,体验科学探究全过程。跨学科综合作业设计也应成为重要方向,将生物学与数学、物理等学科知识融合设计STEM项目任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二、优化“双减”要求下初中生物学课后作业多元评价

“双减”要求下初中生物学课后作业多元评价体系建构应立足学科本质,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摒弃传统单一结果评价模式。评价主体应实现多元互动,教师评价确保科学性与专业性,学生自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小组互评促进合作交流,家长评价增进家校联动;评价内容需聚焦知识理解、科学探究等多维指标,注重过程表现与发展变化;评价方式应灵活多样,结合实时观察、作品分析等手段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方法,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形成发展性评价机制。多元评价应贯穿作业全过程,起始阶段明确评价标准与预期目标,实施阶段关注方法选择与策略调整,完成阶段注重反思提升与迁移应用,使评价真正发挥诊断、激励与引导功能。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一节教学中,教师设计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作业时采用多元评价策略效果显著。课前学生查阅资料形成观察预设,课中完成显微操作并绘制细胞结构图,课后撰写实验报告并制作细胞模型。评价环节教师创设科学家工作坊情境,学生角色分工扮演实验员、记录员等,从实验规范性、记录准确性等方面进行多维度评价;引导学生建立细胞观察日志,记录每次显微操作技能提升过程。并设计细胞结构找茬活动,学生互相评价细胞图绘制准确度;组织微观世界讲解员展示,评价学生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理解深度;家长参与评价学生制作细胞模型创意性与科学性。通过多元立体评价,学生不只是掌握细胞基本知识更提升了显微操作技能、科学表达能力与探究兴趣,实现学科知识学习与核心素养培养统一,真正体现“双减”背景下作业评价育人价值导向。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提升“双减”背景中初中生物学课后作业实效反馈

“双减”背景中初中生物学课后作业实效反馈机制构建应立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突破传统对错评判模式,转向深度指导与成长引领。实效反馈一是应注重即时性,教师应当通过课堂反馈、线上互动等多种渠道使学生及时获取学习状况信息;二是应强调互动性,将单向传达转变为师生对话、生生交流,形成共同探讨氛围;三是应突出精准性,针对不同学习阶段、不同认知水平学生提供差异化反馈,满足个性化需求。反馈内容应涵盖认知、技能多个维度,既关注知识理解掌握程度又注重科学探究能力表现,还需关注学习态度与习惯养成;反馈方式应融入情感激励,采用优点引领法、进步肯定法等积极策略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与内驱力;反馈效果应形成闭环,引导学生根据反馈调整学习策略与方法实现自我提升与成长,教师也根据反馈情况调整教学设计与实施,形成良性互动。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花是被子植物特有的生殖器官教学中,教师设计探秘花世界作业反馈系统展现了实效反馈多元价值。课后学生完成花卉采集观察记录与花结构模型制作任务后,教师构建三维反馈体系:先通过云端植物园平台对学生提交花卉图片与结构标注进行实时点评,针对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结构识别问题给予精准指导;组织花语科学家小组研讨会,学生展示不同类型花卉特征与环境适应性分析,教师引导同伴互评与质疑讨论促进深度思考;最后开展花结构微课堂邀请完成优秀作业学生担任小导师,讲解花结构与传粉关系,教师予以点拨提升。反馈过程中教师注重建立花卉观察成长档案,记录学生从初步识别到功能理解再到生态关联认知发展轨迹,学期末进行系统性反馈。通过此类多层次立体反馈机制,学生不只是准确掌握花结构知识更形成科学观察习惯与探究兴趣,实现知识习得与能力培养并重,充分体现“双减”背景下作业反馈引领学生全面发展价值导向。

结论:“双减”政策下初中生物学课后作业改革是系统工程,需从设计、评价、反馈三个环节协同推进。作业科学设计应遵循学科特点与育人目标,强调实践探究、生活应用与能力培养;多元评价机制需整合多主体参与,关注全过程全方位表现;实效反馈体系则应即时互动,促进学生自我调整与成长。通过三个环节有机结合,构建起减负增效作业生态系统,既能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又能提升学科学习效果,实现“双减”政策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 何欣家."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学课后作业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22.

[2] 刘莉莉,任艳利."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学多元化作业设计[J].中学生物教学, 2023(27):19-21.DOI:10.3969/j.issn.1005-2259.2023.27.008.

[3] 张鑫月,张蕊."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学作业设计的探索与思考[J].中学生物教学, 2023(20):27-29.DOI:10.3969/j.issn.1005-2259.2023.2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