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试析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作者

白静

吴起县第二幼儿园 陕西 延安 716000

摘要:本文针对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应用问题展开探讨,从环境创设、课程设计及指导互动三个维度入手,系统分析游戏运用策略。文章强调环境创设需考虑空间布局、材料投放与安全监管;课程设计应关注主题整合、目标匹配与难度调控;指导互动则需把握观察引导、问题支持与评价反馈。研究表明科学合理运用游戏能有效提升幼儿综合素养,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对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游戏策略;环境创设;课程设计

引言:游戏作为幼儿天性需求与发展路径,已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核心要素。然而实践过程中,游戏与教学脱节、形式单一、指导失当等问题仍然存在。如何科学运用游戏于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有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成为当下学前教育领域研究热点。本文立足实践视角,聚焦环境创设、课程设计与互动指导三方面,深入探析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运用策略,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借鉴。

一、开展游戏活动的环境创设策略

幼儿园应根据班级人数与活动特点,科学划分游戏区域,确保各区域面积适宜且功能明确。室内可设置建构区、表演区、美工区等固定场所,室外则可规划沙水区、攀爬区、种植区等活动空间。区域划分需留有缓冲带,避免相互干扰;静态区与动态区宜分开设置,降低噪音影响。个体游戏与集体游戏区域适当分离,满足不同幼儿需求。游戏材料选择应考虑多样性原则包括结构性材料如积木、拼图,半结构性材料如纸张、泥巴,非结构性材料如自然物、废旧物等。材料投放需注重层次性,既有简单直观又有复杂抽象,既有现成品又有半成品,既有传统玩具又有现代器具,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探索需求。材料组织遵循开放性原则,鼓励幼儿自主选择组合使用,激发创造性思维。

构建安全监管机制亦不可忽视,游戏环境需全面排查安全隐患,确保设施牢固无锐角,材料无毒无害易清洁,活动空间通风明亮防滑。建立安全巡查制度,定期检查维护游戏设施;制定应急预案明确教师监管责任,培养幼儿安全意识让幼儿了解基本安全规则。创设富有美感氛围也很重要,游戏环境布置应注重色彩搭配协调,图案设计美观。墙面装饰要体现教育性与艺术性统一,环境创设要留白留缺避免过度刺激。整体环境应充满童趣,富有想象空间,让幼儿感受美育熏陶。实践证明,精心创设游戏环境能为幼儿提供丰富经验来源,激发主动探索兴趣,促进多元能力发展。

二、融合游戏元素的课程设计策略

教师应当围绕季节变化、节日民俗、社会生活等主题设计相应游戏活动,如春天来了主题下可设计播种游戏、春雨音乐游戏、昆虫观察游戏等。在社区探索主题中可组织角色扮演、建构游戏、情境模拟等活动。主题整合能使游戏内容更具系统性与连贯性,帮助幼儿建构完整认知体系。精准匹配教育目标至关重要。游戏设计需明确认知、情感、技能等多维目标,确保游戏过程与目标指向一致。认知目标可通过探究性游戏达成,如分类游戏培养逻辑思维;情感目标可通过合作性游戏实现,如集体建构促进社会交往;技能目标可通过操作性游戏训练,如穿珠游戏提升精细动作。教师应避免为游戏而游戏现象,确保每个游戏活动都具有明确教育价值。

游戏设计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原则,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与发展水平设置适宜挑战。小班幼儿宜以感知探索、模仿操作为主;中班幼儿可增加规则意识与合作要求;大班幼儿则可引入竞争机制与创造性任务。游戏规则制定需简明易懂,便于幼儿理解;游戏流程设计要环环相扣,保持连贯性;游戏变式准备要充分,应对不同情况。课程设计应包含角色游戏、建构游戏、规则游戏、表演游戏等多种类型,满足幼儿不同兴趣需求。融合传统民间游戏与现代电子游戏,传承文化精髓同时拓展视野,结合室内游戏与户外游戏平衡静态活动与动态活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三、实施游戏教学的指导互动策略

教师要重视体验式游戏教育的开展与实施并运用课程游戏化理念,为幼儿构建轻松、和谐、愉快的游戏氛围,从而切实激发幼儿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并为其成长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教师需通过系统观察,了解幼儿兴趣倾向、能力水平与交往方式为后续指导提供依据。观察内容应包括幼儿游戏选择、参与态度、互动方式、问题解决等方面;观察方法可采用随机抽样、典型追踪、全面记录等形式;观察工具可使用观察量表、行为记录、照片视频等手段。基于观察结果,教师能更精准把握介入时机与指导策略。教师的角色应根据游戏性质与幼儿状态灵活转换,既当观察者又当支持者,既做参与者又做引导者。幼儿能顺利开展游戏时,教师宜采取间接指导,通过提供材料、创设情境等方式支持。幼儿遇到困难或冲突时,教师应适时介入提供示范或协调矛盾,游戏出现停滞或低水平重复时教师需主动引导,注入新元素或提升挑战。指导介入需把握适度原则,既不过度干预破坏游戏自主性又不放任自流忽视教育价值。

教师提问应围绕游戏内容展开,以开放性问题为主如你还能想到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激发幼儿思考。针对不同认知水平幼儿,设置差异性问题,满足个别化需求,问题难度要适中,既要有挑战性又要在幼儿能力范围内;提问方式要自然,融入游戏情境,避免生硬说教。构建积极评价反馈体系也很重要。游戏评价应关注过程而非结果,肯定幼儿参与态度与努力程度;评价内容要具体明确指出具体进步与闪光点;评价方式宜多元化包括口头鼓励、肢体语言、实物奖励等;鼓励幼儿自我评价与互评,培养反思能力与合作意识。实践证明,科学实施游戏教学指导互动能有效提升幼儿参与度与获得感,促进游戏向更高水平发展。

结论:本文从环境创设、课程设计与指导互动三个维度探析游戏运用策略,构建较为完整实践框架。研究表明,幼儿园游戏实施应强调环境创设科学性,注重空间规划与材料投放。突出课程设计系统性关注主题整合与目标匹配,把握指导互动艺术性,重视观察理解与适度介入。未来可进一步聚焦游戏评价体系构建、家园共育协同机制、区域特色游戏开发等方面为幼儿园游戏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更全面指导。

参考文献

[1]张华.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试析[C]//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023年第二届生活教育学术论坛论文集.江苏省淮安市新星幼儿园;,2023:524-526.

[2]王越.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运用与融合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2,(47):157-162.

[3]马小梅.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51):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