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情境化教学策略探究
刘立仙
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第二中学校 136105
摘要:本文从核心素养培育角度探讨初中数学情境化教学策略,聚焦真实情境构建、问题解决优化及应用实践拓展三方面。有效情境创设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形成,推动思维能力提升,激发创新精神。通过案例分析论证情境化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价值,为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情境化教学
引言:核心素养理念推动教育变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需突破传统模式局限,实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融合。情境化教学通过真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数学抽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建模等促进核心素养形成。探究了初中数学情境化教学策略,希望能够构建高效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路径,拓展实践策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一、构建真实情境中数学素养培育的教学模式
教师需选取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且贴近生活实际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情境设计应体现层次性,低阶情境关注基础知识理解,中阶情境聚焦规律探究,高阶情境注重综合应用。比如函数教学中可引入温度变化、人口增长等现象,引导学生感知变量关系,建立函数模型。情境呈现方式多样化,可采用实物展示、图片视频、数据分析等增强直观性。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经历问题发现、猜想提出、方案设计以及结果验证全过程。
教师应注重数学文化元素融入,展现数学发展历程,介绍数学家故事,彰显人文价值。学生参与情境探究过程中数学抽象能力、符号理解能力、模型建立能力等核心素养得到培育。教学评价关注过程性表现,采取多元化方式,强调学习全过程监测与反馈,促进学生持续进步。情境教学环节设计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保证充分参与空间,激发内在潜能。注重培养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反思学习策略、方法,形成自主学习习惯。真实情境创设应避免生搬硬套,确保素材选取合理性,情境设计科学性,教学活动有效性。
二、优化问题解决中思维能力提升的教学路径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问题设计需体现梯度性包含基础型、探究型、挑战型多层次问题,满足不同学生需求。教师引导学生经历问题理解、思路形成、策略选择以及实施检验等认知过程,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及推理论证等思维品质。数学思维训练应注重直观想象、逻辑推理、创新思考等多维发展,避免单一训练模式。教学实践中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鼓励学生相互交流,碰撞思维火花,形成集体智慧。针对学生常见思维障碍,教师需要预设典型错误案例,组织纠错活动,培养批判性思维。思维导图等可视化工具应用有助于学生梳理知识脉络,构建思维框架。数学语言表达训练亦为思维发展重要环节,通过口头表述、书面记录等形式来促进思维清晰化、条理化。
以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生活中的轴对称教学为例展示思维能力提升路径。教师需要从校园环境入手,组织学生寻找周围轴对称图形,如蝴蝶、叶片、建筑装饰等,建立初步感知。课堂导入环节设计折纸探秘活动,让学生通过折叠体验对称轴概念,形成直观认识。进入知识建构阶段,设计层级递进问题链:引导学生探究简单图形(如等腰三角形、菱形)轴对称特征,通过操作验证思考为何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而平行四边形没有等问题,促进比较分析,再设计开放性问题如何创作含多条对称轴图案,拓展思维空间。教学过程中适时引入错误案例,如认为所有四边形都有对称轴引导学生辨析纠正,培养批判思维。合作探究环节组织学生讨论轴对称与平移关系,通过比较不同变换特点,加深理解。应用拓展阶段设计校园标志优化任务,要求运用轴对称原理进行艺术创作,提升应用迁移能力。教师全程关注学生思维过程,适时启发如何判断图形是否轴对称等方法论问题,培养认知能力。课后延伸探究自然界轴对称现象背后规律,引导学生思考对称美学价值与科学意义,实现知识内化与思维提升。
三、拓展应用实践中创新精神激发的教学策略
构建开放性任务情境,设计具有探索价值问题,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项目式学习成为重要教学策略,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调查研究,经历资料收集、数据处理、成果呈现等环节,培养综合能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议题,如环保、健康等领域数学应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实验探究活动设计应注重操作性,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数据测量等方式获取一手资料,感受发现乐趣。数学阅读拓展也是重要途径,推荐数学科普读物,组织阅读分享会,开阔学生视野。竞赛与游戏化学习能有效激发学习热情,如数独、魔方等智力游戏融入教学,提高参与度。教学资源开发应兼顾地域特色,挖掘本土文化中数学元素,增强亲切感。信息技术融合应用也不可忽视,利用虚拟现实等技术创设沉浸式学习环境,突破时空限制。跨学科主题学习为创新思维培养搭建平台,如数学与艺术结合探究黄金分割、对称美等概念。教师角色转变为学习促进者,适时给予指导与支持,保持适度引导与自主探索平衡。创新氛围营造要宽容失败,鼓励冒险精神,建立激励机制,强化正向反馈。
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章节教学案例充分体现创新精神激发策略。教师需要设计万花筒秘密导入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其中图案变化规律,激发学习兴趣。知识建构阶段采用探究实验法,让学生通过透明纸旋转操作,发现旋转中心、角度等关键要素,体验发现乐趣。为培养应用意识,设计校园景观设计实践项目,要求学生应用旋转原理设计花坛布局,制作模型并进行展示评选,激发创造力。信息技术融入方面引入动态几何软件如GeoGebra,让学生通过操作体验不同旋转参数效果,增强直观理解。跨学科融合视角下,组织艺术中旋转美专题研究,引导学生探索伊斯兰建筑、万花筒、陶瓷纹样等文化艺术作品中旋转对称现象,拓展数学文化视野。创新思维培养中设计开放性问题如设计含多种变换图案,鼓励学生尝试旋转与平移、轴对称等变换组合应用。合作学习环节组织旋转魔方挑战赛,在竞赛氛围中体验旋转规律增强学习乐趣。
结论:真实情境构建促进数学素养培育,问题解决路径优化推动思维能力提升,应用实践拓展激发创新精神。情境化教学实施应因校制宜,兼顾区域差,因材施教关注个体需求,因时调整,适应发展要求。未来教学实践中应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丰富实践案例,完善评价体系,推动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为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珺.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的探索[J]. 课堂内外(初中版),2025(5):149-151.
[2] 华飞腾. 数学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方法应用探究[J]. 数理天地(初中版),2024(22):113-115.
[3] 曹万强.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设计的实践策略[J]. 数理天地(初中版),2024(15):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