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学生资料收集能力的有效策略
任晓磊
定兴县第四实验小学072650
摘要:本文聚焦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学生资料收集能力培养问题,通过分析当前学生资料收集能力现状,发现存在目标意识不清、方法技巧缺乏、信息筛选评估能力薄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资料收集活动及构建多元化资料收集平台两大策略。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贴近生活实际情境任务,结合图书馆资源、网络资源和社区资源等多元平台,能有效提升学生资料收集能力,培养自主学习习惯,促进综合素养发展,为学生未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资料收集能力;活动设计
一、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学生资料收集能力现状分析
随着信息时代发展,资料收集能力已成为现代学生必备核心素养。观察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学生学习情况发现,他们面对海量信息往往表现出无所适从状态,资料收集过程缺乏明确目标指引,常常机械复制网络内容而非主动思考筛选。调查显示,学生收集资料时习惯使用单一渠道,主要依赖互联网搜索引擎,而忽视图书馆、报刊、访谈等传统而有价值信息来源。而且学生对收集资料质量评估标准理解不足,无法有效区分权威信息与虚假信息,缺乏批判思维,导致收集内容良莠不齐。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学生面对主题探究任务不知从何入手,收集信息随意性强,整理归纳能力欠缺,难以将零散资料形成系统知识体系。
中高年级学生资料收集能力不足问题背后反映出多重教育因素影响。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侧重知识传授而非方法引导,学生缺少系统资料收集训练机会。课堂教学环节中,资料收集活动设计不足,与实际生活情境脱节,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学校资源配置方面,图书馆利用率不高,信息检索平台建设滞后,难以支撑学生开展多元化资料收集实践。评价机制方面,对学生资料收集过程关注不够,过分看重最终成果,忽视中间环节能力培养,导致学生急功近利,重结果轻过程。
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资料收集活动设计
情境任务驱动构建资料收集学习环境成为提升学生主动性关键策略。资料收集活动应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创设真实问题情境,赋予学习任务真实意义,使学生产生内在探究动机。此类活动设计需考虑认知发展阶梯,从感知体验到分析综合再到创造应用,符合中高年级学生思维发展规律。教师引导过程中应注重问题导向,通过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学会提出有价值问题。问题意识确立后,引导制定资料收集计划,明确信息需求,建立搜寻路径,形成初步检索框架。活动中强调合作学习模式,组建资料收集小组,分工协作,形成集体智慧。同时采用项目学习法,将资料收集与成果展示相结合,如制作专题报告、电子小报或主题展览等,提供展示舞台。在评价机制上,重视过程性评价,关注资料收集每个环节表现,采用档案袋评价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增强成就感,形成持续学习动力。
以六年级上册第25课《少年闰土》为例,设计寻访家乡风俗主题资料收集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教学伊始,教师引入问题:鲁迅笔下闰土介绍许多家乡风俗,如打猎、捕鸟、拜年等,这些风俗今天还存在吗?大家的家乡又有哪些独特风俗值得记录?学生受问题触动,对家乡风俗产生浓厚兴趣。教师随即指导学生规划资料收集路径:可以查阅地方志书籍,访问社区老人,搜索相关网络资源,拍摄风俗活动照片或视频等。班级分成年节风俗组、民间艺术组、地方饮食组、传统手工艺组四个专题小组,每组确定具体调查方向。教师提供资料收集指导卡,包含资料来源记录表、风俗特点描述框架、历史演变梳理图等工具,指导学生系统收集整理。学生利用周末时间走访社区,查找图书馆相关书籍,网上搜索地方文化资料,逐步丰富素材库。两周后,各小组将收集资料整合为家乡风俗图谱,通过多媒体展示,制作实物展板,甚至邀请民间艺人来校表演,使资料收集成果转化为生动展示。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构建多元化资料收集平台实践路径
构建多元化资料收集平台需从学校资源整合及社会资源开发两方面同步推进。学校层面应重构图书馆功能定位,由传统藏书场所转变为综合信息资源中心,增设电子阅览区,配备适量检索终端设备,开通适合中小学生使用网络学习平台。图书馆管理人员角色也需从单纯管理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定期开展资源检索使用培训,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检索技能。班级建设方面,可设立主题资源角,根据教学内容定期更新相关书籍资料,建立班级数字资源库,收集整理优质网络资源链接,方便学生日常查阅。家校协同资源共享机制建立尤为重要,鼓励家长提供职业相关资料,共享家庭藏书,参与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学生资料来源渠道。学校可以与社区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组织定期参观学习,邀请专业人士进校园开展专题讲座,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资料收集空间。
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3课《黄继光》为例,构建英雄人物事迹探究多元化资料收集平台。教学设计之初,教师先整合校内外各类资源:协调学校图书馆专设英雄人物传记专柜,收集整理黄继光及抗美援朝相关书籍资料;联系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借阅相关历史档案图片;协调信息技术教师,筛选推荐权威历史纪录片网址,建立班级英雄人物资料库。课前布置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多渠道收集黄继光事迹资料:查阅学校图书馆相关书籍,访问社区老兵,在家长指导下浏览爱国主义教育网站,观看历史纪录片等。班级设立英雄事迹收集站,学生将收集资料分类汇总:文字资料、图片影像、访谈记录、实物照片等。教学过程中,学生分组呈现收集成果,有展示从图书馆查阅获得英雄成长历程,有播放从网络资源库下载战斗场景还原视频,有分享走访退役军人所闻英雄轶事,有朗读从报刊资料库搜集战友回忆文章。教师引导梳理不同资料来源特点:图书馆资料系统全面,网络资源图文并茂,访谈内容生动感人,各有优势。
结论:提升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学生资料收集能力需要系统性教育策略支持。通过分析现状问题,设计激发主动参与活动,构建多元化资料收集平台,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这一关键能力。未来教育实践中,应进一步强化资料收集能力培养与语文学科内在联系,整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探索基于大数据环境下资料收集新模式。教师需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信息素养指导能力,家校携手共同营造良好资料收集环境氛围,促进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发展,为未来社会培养具备信息素养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颖.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资料收集与运用策略 ——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为例[J]. 中国教师,2021(4):58-60.
[2] 孔小春.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收集资料能力培养策略[J]. 语文课内外,2019(35):27.
[3] 谢小云. 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收集资料能力的培养[J]. 科学咨询,2017(32):176. DOI:10.3969/j.issn.1671-4822.2017.3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