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差异化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探究
王云霞
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大可乡大可中心小学
摘要:本文聚焦小学数学教学领域差异化教学方法应用与成效问题,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差异化教学理念发展脉络,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案例分析,探讨差异化教学设计、实施、构建、应用、评估及优化全过程。合理规划差异化教学目标,灵活运用分层教学策略构建多元评价体系,能有效提升各层次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成绩,促进全体学生均衡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差异化教学;教学方法
引言: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关键学科,承担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数学素养重任。然而学生个体间数学学习能力、思维方式、认知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传统统一化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全体学生发展需求。差异化教学是应对学生个体差异问题重要策略,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与实践。通过立足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探究差异化教学方法实施路径与有效性,为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每位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一、小学数学差异化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实施
差异化教学方法设计与实施阶段需关注学情分析、目标制定、内容选择、策略运用等多个环节。教师应通过前测、访谈、观察等多种手段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学习风格偏好、思维发展水平等方面个体差异,建立学生学习档案,为后续差异化教学提供依据。基于学情分析结果,教师制定层次化教学目标,包括基础目标、提高目标、拓展目标三个层次,确保不同起点学生均有适合自身发展空间。教材内容组织上需突破线性编排限制,采用主题式、模块化、螺旋上升等方式重组教学内容,突出核心概念理解与数学思维培养。
实施层面教师灵活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式,为不同特点学生创设适宜学习环境。数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应注重提供开放性问题情境,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解决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此过程中角色也需转变,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支持者,通过巡视指导、即时反馈、个别辅导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支持与帮助。差异化教学并非完全个别化教学,而是在共同课程目标框架下,通过调整教学内容、过程、结果展示等方面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二、小学数学差异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差异化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阶段需从宏观层面建立系统化教学框架,确保差异化教学可持续开展。构建三环节六步骤差异化教学模式成为主流趋势:诊断评估环节(包括学情分析、差异辨识两步),教学实施环节(包括分层目标、弹性教学两步),反馈调整环节(包括多元评价、个性辅导两步)。此模式强调教学全过程差异化理念贯穿,形成闭环式教学结构。课堂组织形式上采用共学—分学—展学三段式结构有效平衡共同学习与个性发展:共学阶段全班学生参与基础知识学习;分学阶段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分组开展针对性学习活动;展学阶段各组学生交流展示学习成果,互相补充启发。作业设计上实施必做题+选做题组合模式,必做题确保基本要求达成,选做题分为巩固型、拓展型、探究型三类,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测量》单元教学为例,教师构建任务驱动型差异化教学模式。课前教师通过简单测量任务预测,将学生分为A(基础型)、B(发展型)、C(提高型)三个层次。课堂导入环节创设校园测量节情境,引发全班学生共同探究兴趣。基础学习环节全班共同学习长度单位认识与简单换算,掌握厘米与米、米与千米基本关系。分层活动环节设计三级任务:A组学生测量简单物体巩固基本测量技能;B组学生测量不规则物体探索测量方法选择;C组学生设计测量方案拓展思维空间。课后作业同样采取分层设计:必做题要求所有学生掌握基本单位换算;选做题设置日常生活测量活动、数学应用题和开放性问题。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走动式指导,为不同学习层次学生提供针对性支持,鼓励小组内互助合作形成良好学习氛围。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小学数学差异化教学策略的评估与优化
差异化教学策略评估与优化阶段关注教学效果检测与持续改进,构建科学合理评价机制对提升差异化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评估体系应采取多元化方式,包括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互补,关注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发展、情感态度等多维度表现。评估内容需关注不同层次学生进步情况而非简单横向比较,对基础薄弱学生重点评估基本概念理解与简单应用能力;对中等水平学生关注知识迁移与综合应用能力;对优秀学生则重点评价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评估过程应注重学生参与,通过自评互评结合、教师点评等方式培养学生反思能力与自主学习意识。基于评估结果教师需不断优化差异化教学策略,针对评估中发现普遍问题调整教学内容组织方式或教学方法选择。
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为例,教师构建评优促优差异化评估优化体系。教学前通过前测评估学生乘法计算基础,将全班划分为初级组、中级组、高级组三个层次。教学过程中设计阶梯式任务:初级组先巩固两位数乘一位数计算,再过渡至两位数乘两位数简单情形;中级组直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方法,着重理解每步骤含义;高级组则在掌握基本算法基础上,探究计算技巧与验算方法。形成性评价采用成长档案袋方式,每位学生记录自己算法理解、易错点分析、进步情况等内容。针对评估发现问题进行策略优化:对竖式中补零环节理解困难问题,设计数位对齐模型;对计算准确性不高问题,引入估算—计算—验算三步法。设计百货商店情境,通过购物场景自然运用两位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通过动态评估优化机制使学生计算能力与数学思维获显著提升。
结论:通过三个维度系统探究发现:差异化教学方法设计实施需立足学情分析,灵活调整教学内容、过程与评价方式;差异化教学模式构建应用需形成系统化教学框架,创设多元化学习环境与资源;差异化教学策略评估优化需建立多维度评价体系,形成持续改进机制。未来应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差异化教学实践路径,加强跨学科融合视角下差异化教学模式创新,深化家校社协同机制建设,共同推动小学数学差异化教学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先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差异化教学[J].华夏教师,2024,(12):105-107.
[2]牟朝霞.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差异化教学[J].新智慧,2022,(12):74-76.
[3]黄莉.小学数学教育中差异化教学的对策研究[J].读写算,2021,(34):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