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互动式教学在三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实践与效果分析

作者

唐转

江西省吉安县梅塘镇中心小学 343100

摘要:互动式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近年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以“三年级数学教学”为例,探讨了互动式教学的具体实践策略,并通过实验研究分析了其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成绩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互动式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显著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并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为小学数学课堂中互动式教学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了实证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互动式教学;三年级数学;学习兴趣;学习成绩;问题解决能力

引言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参与和思考的机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互动式教学则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深度理解。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关键时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引入互动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互动式教学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互动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核心在于“互动”,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学生与教学资源的互动。

互动式教学深深植根于建构主义、社会文化及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由学习者在特定情境下,通过协作与交流主动构建,互动式教学通过搭建互动平台,为学生提供了理想的建构环境。社会文化理论则突出了社会互动对认知发展的关键作用,互动式教学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将学习融入社会文化背景,促进学生发展。人本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个性,互动式教学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兴趣与内在动机,使学习过程充满意义。

二、互动式教学在三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实践策略

(一)问题导向式互动

在教授“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首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学校要购买12套课桌椅,每套课桌椅的价格是34元,请问一共需要多少钱?”然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各组,参与学生的讨论,并适时给予引导和启发。最后,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

(二)小组合作式互动

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每个小组发一张印有不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让学生测量并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然后,小组内成员互相交流自己的测量方法和计算结果,并尝试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最后,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三)游戏竞赛式互动

在巩固“时分秒”的认识时,教师设计“时间抢答”的游戏。教师说出一个时间,学生快速在钟面上拨出该时间,并说出时针和分针所指的位置。答对的学生可以获得一个小奖励。这个游戏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帮助学生巩固对时分秒的认识。

(四)多媒体辅助式互动

在讲解“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将一个蛋糕平均分成若干份的动画,并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索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使抽象的分数概念变得直观形象,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三、互动式教学的效果分析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某小学三年级两个班级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实验班(25人)和对照班(36人)。两个班级学生在年龄、性别、入学时的数学成绩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确保了研究样本的同质性,以便更有效地比较互动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法的实施效果。

(二)研究工具

采用多种工具综合评估互动式教学的效果。首先,使用自编的学习兴趣问卷,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课堂参与积极性以及课后主动学习情况等方面考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采用Pintrich等人编制的《学习动机策略问卷》中的相关维度,评估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外部动机。学业成就方面,则通过学校统一的期中、期末考试试卷以及自编的单元测试题来衡量学生的数学成绩。此外,为了评估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研究还采用了改编的“瑞文标准推理测验”以及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以综合考察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工具相互补充,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互动式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

在实验前对两个班级进行前测,以确保在数学基础、学习动机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实验持续一学期,采用互动式教学的实验班和传统教学的控制班同步进行。实验结束后,对两个班级进行后测,收集数据。采用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实验班和控制班后测成绩的差异,以检验互动式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实验班前测和后测成绩的变化,以评估互动式教学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

(四)研究结果

表1所示,在学习兴趣方面,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高于对照班(t=3.25, p<0.01),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度高,课后也更愿意主动学习数学。在学习动机方面,实验班学生的内在动机显著高于对照班(t=2.78, p<0.01),而外部动机两组无显著差异,这表明互动式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让学生享受学习过程。在学业成绩方面,实验班学生的数学成绩在期中(t=2.15, p<0.05)和期末(t=3.05, p<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班,说明互动式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此外,在问题解决能力方面,实验班学生也显著优于对照班(t=2.65, p<0.05),说明互动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论与建议

互动式教学在三年级数学课堂中效果显著,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与动机,提升数学成绩,并促进问题解决能力发展。未来,建议教师转变观念,成为学习引导者,灵活运用互动策略,注重互动质量,加强相关培训。同时,探索互动式教学与其他模式如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的结合,构建更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这些建议旨在推动互动式教学实践,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丁宇.高中数学课堂中互动式教学法的运用[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3,(23):54-56.

[2]季双.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27):92-94.

[3]李洋洋.互动式学习在职教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2,(44):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