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部编版四年级语文要素整合教学路径研究
陈东霞
茂名市福华小学525000
摘要:本文聚焦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教学中各要素整合问题,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探析要素整合教学实施路径。通过梳理语文学科核心要素,构建跨单元纵向整合框架,开展听说读写多维融合教学实践,建构传统文化与现代素养结合教学模式。合理整合教学要素能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听说读写能力全面发展形成文化理解与审美鉴赏能力,实现思维品质提升。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部编版教材;要素整合
引言:语文教育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及文化传承重任。部编版语文教材围绕核心素养设计,但实际教学中存在要素分割、单元间联系不足等问题,制约学生语文能力全面发展。四年级作为小学中高年级过渡阶段,其语文学习特点与教学要求尤为独特。立足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教材特点,从核心素养培养视角出发,探究语文教学要素整合有效路径,希望能够突破传统分散式教学局限,构建科学连贯教学体系为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一、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教学要素整合策略
(一)语文学科核心要素系统梳理与整合路径
四年级阶段语言文字应用重点转向规范书写、词句灵活运用以及语段构建,文学审美体验侧重引导学生感知语言魅力,品味文章意境,培养初步鉴赏能力。思维方式养成强调逻辑思考、想象创造、批判质疑,文化传承理解则注重传统文化基因植入形成文化认同感。梳理过程中需打破教材单元壁垒,从整体视角审视各要素间内在联系,建立相互支撑关联框架。整合路径需确立统领性主题,围绕主题整合相关知识技能点,建构螺旋上升知识网络。实施纵横联结策略,横向打通听说读写各环节,纵向贯通各单元主题内容。采用情境融合法,创设真实语文实践场景,促进各要素自然融通。
以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潮》教学为例,可通过如下方式整合各要素:确立自然景观主题统领全文教学,围绕此主题融合语言积累、阅读理解、朗读鉴赏、写作训练等要素。具体实施时引导学生通过文本细读感悟奔腾、汹涌、震天动地等形象词语,体会作者描绘钱塘江潮水磅礴气势表达技巧。运用多媒体展示钱塘江大潮壮观景象,激发审美体验。组织学生分组朗读课文精彩段落,感受语言节奏美,引导学生总结文章景物描写特点,从观察角度、感官调动、修辞运用等方面分析作者表达方法。设计家乡美景主题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课文学习所得表达技巧,描绘熟悉景物。通过此种整合方式学生既能掌握语言文字表达技巧又能提升审美感受能力,培养观察思考能力,实现语文学习各要素协同发展,避免单一技能孤立训练弊端促进核心素养全面提升。
(二)跨单元教学内容纵向整合与实施方法
教师在实施时需进行教材内容纵向分析,如围绕人物形象塑造主题,可整合相关人物描写课文。聚焦自然景物描写,贯通各单元景物描绘段落,基于思想情感表达串联抒情性文章。纵向整合实施方法主要包括主题串联法、能力递进法、文体贯通法三种路径。主题串联法通过设置单元贯通性主题如成长礼赞、自然之美、科学精神等,将分散各单元相关内容重组整合。能力递进法基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能力培养阶梯,如阅读理解能力从字词理解到段落分析再到篇章把握,习作能力从仿写到改写再到创写。
文体贯通法则突破单一文体限制,将记叙文、说明文以及应用文等不同文体有机联结,帮助学生建立文体意识,掌握各类文本阅读写作策略。实施过程中还需建立跨单元学习档案袋,记录学生学习轨迹。设计跨单元综合性学习任务,如主题阅读会、跨单元习作汇编,构建知识技能图谱可视化展现各单元间联系,开展单元联结式复习,强化知识迁移应用。通过系统规划,确保教学内容纵向贯通,避免知识孤岛现象促进学生形成完整语文知识体系与能力结构。
二、基于核心素养四年级语文整合教学实践路径
(一)听说读写多维度融合教学实践探索
实践探索可从三个层面展开,比如课堂教学层面,改变传统单一技能训练模式,设计听说读写一体化教学活动。如开展读后说环节让学生口头表达阅读感受,设置听后记训练,锻炼听力与写作结合能力。实施写后读分享促进习作互评互学。单元整体层面,围绕单元主题设计系列融合性学习任务,如开展民族团结主题单元学习,学生需阅读相关文章,收集整理资料,撰写调查报告进行口头汇报,实现听说读写综合运用。
在学期项目层面策划大型语文实践活动,如校园文化节、经典诵读会以及文学创作工坊等创设真实语境,引导学生全方位应用语文能力。多维度融合教学实践还需注重策略如下:构建主题引领型学习单元,确保各环节紧扣中心,强化真实情境创设,增强学习真实性与目标性。实施渐进式教学策略由浅入深培养综合语文能力,注重学生主体参与,鼓励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开发综合性评价工具科学评估学生各维度能力发展。通过多维度融合教学实践能有效突破传统割裂式教学局限,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整体提升。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素养相结合教学模式构建
结合点主要体现在价值观培育、思维方式启迪、审美能力提升三个方面。构建过程需遵循古今贯通、知行合一原则,形成教学模式框架传统经典现代解读模式,引导学生从现代视角理解古代经典,古今文本对读模式,选取主题相近古今文本进行比较阅读,传统文化创新表达模式引导学生用现代方式演绎传统内容。现代议题传统思考模式,运用传统智慧解析现代社会问题,培养文化自信与批判思维。实施策略包括整合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传统文化呈现效果,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拓展文化理解维度,创设真实文化体验活动强化情感认同,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全面考察学生文化素养与现代能力。
以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女娲补天》教学为例,可采用传统神话现代解读与创新表达相结合模式进行教学。课前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查阅女娲形象相关资料,了解神话背景,课堂导入环节设计假如天塌了思考活动,激发学生想象力与问题解决意识。文本解读环节通过多媒体呈现古代女娲补天壁画与现代插图对比,引导学生感受艺术表现力。深入分析女娲补天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内涵,组织古今环保英雄比较讨论,将女娲补天与现代环保行动联系,培养生态文明意识。开展续写女娲故事创意写作,鼓励学生将传统神话与现代科技元素融合,如女娲用现代科技修复臭氧层等。设计跨学科综合实践项目守护地球家园,引导学生从科学、艺术、文学等多角度思考环境保护问题,实现传统智慧与现代意识融合。通过此种教学模式,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又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与社会责任感,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教育目标。
结论:语文教学要素整合需从学科核心要素梳理入手,构建跨单元纵向联结机制,实施听说读写多维融合,建立传统文化与现代素养结合模式。此整合路径突破了传统分散式教学局限形成螺旋上升知识结构,促进语言能力全面发展,实现文化传承创新。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未来可进一步探索不同学段要素整合特点,深化跨学科整合机制,完善评价体系,推动语文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娄照君. 任务驱动构建路径落实要素——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例谈[J]. 教学月刊(小学版),2023(16):47-50.
[2] 谢丽萍. 基于语文要素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J]. 教师,2021(33):22-23.
[3] 张金香.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策略例谈[J]. 基础教育论坛,2023(8):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