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资源整合减负策略

作者

李晓雪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臧屯镇关家务中心小学 邮编:065900

标明:本文系廊坊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农村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减负增效的策略研究》(主持人:苏磊,课题编号:2023270)的研究成果

摘要:本文探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资源整合减负策略,通过分析当前农村数学教学现状,提出优化整合教学资源途径,科学融合具体措施,合理运用减负实践三个方面论述。整合本土资源、构建共享平台以及培训师资队伍可有效改善农村数学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全面发展。农村数学教学资源整合需因地制宜,注重实用性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实现轻负高效学习目标。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资源整合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推进,数学教学中学生负担过重问题日益凸显,尤其农村小学因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数学教学效果欠佳。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环境特殊、条件受限,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传统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新时代育人要求。优化整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实施科学减负策略,既符合教育改革方向,也满足农村学生全面发展需求。从资源整合角度出发探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减负有效途径、具体措施及实践应用希望能够提升农村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优化整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有效途径

学校可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将田地面积测量、农作物计数、家禽比例计算等融入课堂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情境学习数学知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数字化教学平台,引入优质网络课程补充教材不足,拓展学习空间。建立县域资源共享机制,组织教研活动促进城乡教师交流,优化教学方法。整合家庭与社区教育力量,邀请家长参与数学实践,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盘活现有图书器材等硬件资源,创设数学实验室与阅读角等场所方便学生探索学习。引导教师整合课程资源,精简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避免重复冗余,减轻学习压力。通过多维度资源整合构建开放互动高效学习体系,让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数学教育体验。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教学为例,教师需要整合多种资源实现减负增效。利用农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特点,引导学生观察记录日常作息时间,感受时间概念。设计农活计时任务如记录挑水时间、煮饭时间等让学生实际体验时分秒关系。结合村庄钟楼、祖辈传统计时方式等乡土资源,讲解现代计时演变历史,增强文化认同感。利用数字资源展示各类时钟图像与动画,直观呈现时间流动过程。组织学生制作简易日晷或水钟,体验传统计时方法。设计农村集市购物实践活动,让学生计算买卖物品所需时间,应用时间单位换算解决实际问题。开展一分钟能做什么小组竞赛,培养时间观念与珍惜意识。通过整合村落环境、数字媒体、实践活动等多元资源使抽象时间概念具体化、生活化,减少枯燥记忆训练,提高学习兴趣与效率,实现轻负高效学习目标。

二、科学融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具体措施

学校应构建多层次资源库,按照年级特点与能力目标分类归纳教学素材,便于教师选用适合材料。实施分层教学策略,针对不同基础学生设计难度递进习题,满足个性化需求。推行项目式学习方法,设计贴近农村生活情境数学任务,如家庭收支计算、农产品销售统计等,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新作业设计方式,减少机械重复练习,增加探究性与实践性作业比例,促进思维发展。优化考核评价机制,减少纸笔测试频次,增加过程性评价权重,全面客观反映学习情况。开发地方特色课程资源,编写符合农村实际补充教材,增强教学针对性。建立区域协作平台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现优势互补,达到减负增效目标。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教学为例,教师需要科学融合农村资源开展生动教学。利用农村建筑多样性特点,带领学生观察房屋、水井以及谷仓等不同几何形状,认识各类立体图形特征。引导学生采集农具、果蔬等乡村常见物品,从不同角度观察记录,理解物体外形与视图关系。借助农村广阔空间优势,组织寻找几何体户外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村庄中发现圆柱、球体以及长方体等立体图形。引入数字技术呈现物体三视图变化过程,弥补抽象思维障碍。设计手工制作任务,引导学生利用泥土、竹子等乡村材料创作几何模型,加深空间概念理解。开展农村建筑设计师项目学习,让学生运用几何知识绘制理想房屋图纸,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与创造思维。通过科学融合自然环境、实物操作以及数字媒体等多样资源使抽象几何概念具体形象,减轻学习难度,激发探究兴趣实现轻松高效学习目标。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合理运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减负实践

合理运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实践减负理念需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方式,注重实用性与针对性。推广微课教学模式可精选知识点录制简短教学视频,方便学生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提高课堂效率。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利用数学软件演示抽象概念,帮助理解记忆,减少机械训练时间。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可组织学生参与农村集市调查、物品价格比较等,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应用能力。建立学习互助小组有助发挥优秀学生带动作用,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学习效率。优化作业布置方式能控制作业总量,突出思维训练,避免机械重复减轻课业负担。开设数学兴趣活动如数学游戏、趣味竞赛等能激发学习热情,培养积极情感。加强家校沟通合作则引导家长树立科学教育观念,营造轻松学习氛围。

实施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资源整合减负策略还需关注教师专业成长与课程资源更新。加强教师资源整合能力培训,提升教师课程开发水平,引导教师从本土文化中挖掘教学素材。构建乡村数学教学资源库,收集整理各类适合农村学生特点教学案例与习题,便于教师选用。打造区域性教研共同体,定期开展集体备课与观摩研讨促进优质资源共享。落实因材施教理念,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进度与内容难度,避免一刀切教学方式。创新课堂教学结构,增加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环节,减少灌输式教学比重。通过系统性资源整合与教学方式变革,真正实现减负提质目标,促进农村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全面发展,为乡村教育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通过有效途径优化整合教学资源、科学融合具体措施、合理运用减负实践,能显著提升农村数学教学效果。立足农村实际充分挖掘本土资源,构建数字化平台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实施分层教学,创新作业设计优化评价方式等措施,能有效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未来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资源整合应继续深化城乡合作,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强化教师培训,构建开放、互动以及高效数学学习环境促进农村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小英.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资源整合及其研究[J]. 金田,2014(6):233.

[2] 傅兰花,傅广宝,曹玉江. 谈卫星教学资源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及应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1):131.

[3] 刘国辉. 合理选材因材施教 ——整合教学资源,提升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 少男少女,2017,1(6):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