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宋蕊霞
山西省运城市东郊逸夫小学 邮编:044000
摘要:本文聚焦新课标理念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究,通过分析当前教学现状发现传统教学方式与新课标要求存在差距,教师角色转变不够彻底,学生主体性未充分体现。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构建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培养核心素养为导向教学策略以及创设情境体验教学环境等方法。实施这些策略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明显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增强,表达交流更加自信并且思维品质显著提高,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同步发展,为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引言:伴随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新课标理念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更高要求,强调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注重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然而现实教学中仍存诸多问题,如何将新课标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实践中成为亟待解决难题。探究立足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分析现状探索有效教学策略,构建科学评价体系,期望能够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协调发展。
一、新课标理念引领下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新课标理念引领下小学语文教学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与瓶颈。纵观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场,教师普遍认识到转变教学观念重要性,课堂结构较传统教学模式更加灵活,学生参与度有所提高。然而教学理念转变与实际操作间仍存在显著距离,具体表现为:一方面部分教师虽然口头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课堂上却仍习惯以教师为中心,讲授内容过于注重知识点覆盖忽视学习过程中思维能力培养;另一方面课堂互动流于形式,表面上看学生活动增多但深层次思维碰撞缺乏,难以激发学生思维火花。而且评价方式单一问题依然突出,过度关注考试成绩忽视学生个体差异与发展潜能,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受挫,创新思维受限。
伴随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语文课堂为教学带来新机遇,但技术与教学融合尚未达到理想效果。现实中部分教师将多媒体当做展示工具,忽略其互动功能与思维拓展价值;课堂资源利用不充分,教材解读流于表面且课外资源整合不够;阅读教学停留在文本理解层面,缺乏与现实生活联系学生阅读兴趣培养不足。这些问题共同制约着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革,才能真正实现新课标理念在教学实践中落地生根。
二、新课标理念融入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构建
新课标理念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策略需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与语文学科特点,强调教学情境创设与主体参与、注重思维发展与语感培养、关注能力提升与素养培育。教学过程中应立足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创造贴近现实环境,让学生真实感受语言魅力;采用任务驱动方式设计递进式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逐步深入;构建多元互动教学模式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人机互动,形成交流平台。还要突破传统单一教学手段局限,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丰富课堂呈现方式;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为不同学习能力学生提供适切支持。并引入项目化学习组织主题阅读与写作活动,增强学习意义感;注重语文与其他学科融合,拓展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以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课《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为例,融入新课标理念展开教学设计。课前预习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收集各种植物种子图片或实物,观察不同植物种子特点激发探究欲望;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展示各种植物种子传播方式微视频,提出问题“植物妈妈是如何让孩子们去更远地方生长”,引发学生思考。初读感知环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勾画出植物种子传播各种方式小组内交流发现;精读深思环节组织学生围绕“风婆婆如何帮助植物妈妈”“小鸟如何帮助植物妈妈”等问题进行讨论,梳理文章脉络。拓展探究环节让学生分组查阅资料,探索课文未提及植物种子传播方式制作思维导图呈现;情感体验环节,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植物妈妈希望孩子们去远方生长”,体会植物妈妈爱护孩子情感。整个教学过程注重情境创设引导探究,关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与科学探究精神培育,实现语文学习与科学认知融合,充分体现新课标强调学科育人价值与综合素养培养理念。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新课标理念支撑下小学语文教学效果评价
新课标理念支撑下小学语文教学效果评价需构建多维度评价体系,全面关注学生发展避免单一考试评价局限。科学评价体系应兼顾过程与结果,关注知识获取同时重视能力提升与情感态度养成;采用多元评价主体构建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参与评价机制,全方位收集评价信息;采取多样化评价形式,不只是有试卷测验还包括观察记录、成长档案等。还要建立多层次评价标准,既考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又关注高阶思维能力发展与创新潜能表现;注重评价反馈机制建设,及时向学生提供具体建议帮助改进学习。并强调评价激励功能,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增强学习自信心与成就感;重视评价结果应用,指导教师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能;建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系统,关注学生学习全过程与发展变化。
以六年级上册第25课《少年闰土》教学评价为例,体现新课标多元评价理念应用。课前评价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闰土、故乡、农村生活等关键词进行阅读预习,结合课前小组讨论记录分析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与阅读准备情况;课中评价过程,设置三个评价维度:文本解读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体验。文本解读维度关注学生对人物描写特点把握,评价学生通过文本细节分析两个时期闰土形象变化过程;批判性思维维度关注学生对社会环境与人物命运关系思考,评价学生从文本中提取信息、比较对照、推理判断能力;情感态度维度关注学生对作品人文精神理解,评价学生能否体会作者对农村儿童悲惨命运同情与对社会不公现象批判。评价方式多样化包括课堂观察记录学生阅读表现、分组讨论参与度与表达质量等;每项评价指标设置具体表现描述,避免模糊评价。课后评价环节引导学生撰写读后感,完成“若干年后,我与童年伙伴再相见”主题创作,通过作品展示与互评考查学生文本迁移应用能力与创造性表达能力。
结论: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表明,构建科学合理教学模式对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探究通过分析现状提出针对性教学策略,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形成较为完整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有效教学策略实施能显著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未来探究应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方式,关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教育公平发展,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更多实践样本与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 石雅玲.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环球慈善, 2020.
[2] 段学宇.新课程基本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以三下《鹿角和鹿腿》为例[J].教育进展, 2024, 14(6):751-756.DOI:10.12677/ae.2024.1461001.
[3] 马秀娟.基于新课标理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策略[J]. 2024(33):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