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融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凌清笑
广东省信宜市贵子镇函关小学 525300
摘要: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深入探讨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施路径与具体策略,从挖掘融合切入点、把握关键要素、突破实践难点三个维度展开探究。通过整合多学科知识体系,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堂实践,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知识视野,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对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关键词:跨学科融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一、挖掘学科融合的切入点,构建语文教学的融通路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深化跨学科融合的实践探索过程中,首要任务是准确把握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深入挖掘课程内容的融合切入点,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路径。立足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基础,通过整合语文课文与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科学发现等多维度知识内容,打破传统单一学科教学的局限,实现知识的互联互通。可以在诗歌教学中融入历史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时代特征和情感内涵;在说明文教学中结合科学原理,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在记叙文教学中渗透地理知识,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同时拓展地理知识视野。
通过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建立知识间的关联,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适时融入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元素,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构建立体化的学习环境。教师应当围绕课文主题设计跨学科探究任务,引导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综合运用能力;还可以通过开展主题阅读、项目学习等多样化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引导其在跨学科学习中形成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把握学科融合的关键点,创新语文教学的实践模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进跨学科融合的过程中,准确把握课程整合的关键环节并创新教学实践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教师需要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储备基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多维度的探究学习。在教学设计中融入历史文化、道德教育、科学探究等多学科元素,帮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建立知识间的关联,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并通过项目学习、主题探究等方式,为学生搭建运用多学科知识的实践平台,引导其在具体活动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注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优质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激发其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材施教地提供适当的学习支持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不断提升综合素养。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感悟知识的价值,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小学二年级下册《亡羊补牢》一课的教学实践为例,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将语文学习与德育教育、历史文化、生活实践等多个领域有机融合。在导入环节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亡羊补牢”的典型事例,激发学习兴趣;在文本解读环节结合历史文化背景,帮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和深层寓意,培养文化素养;在拓展延伸环节通过设计生活实践任务,引导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感悟“亡羊补牢”精神的现实意义。教师应当精心设计“校园安全隐患排查”主题活动,组织学生运用观察、记录、分析等方法,发现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改进建议,既培养了学生的安全意识,也让其深刻理解“未雨绸缪”的重要性。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小组讨论、方案设计等环节,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培养了综合运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教师还引导学生将活动成果制作成校园安全手册,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调查发现和整改建议,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增强了其社会责任感。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突破学科融合的难点,优化语文教学的实效成果
在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实践中,突破重点难点问题并持续优化教学效果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探索。教师需要立足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深入挖掘文本蕴含的多学科知识要素,通过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构建立体化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延伸,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其跨学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升综合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合理设计教学活动,确保各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适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其克服认知障碍;同时注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多媒体资源,提升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运用知识、展示才能的平台,促进其在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以小学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一课的教学实践为例,教师精心设计了融合语文、历史、地理、思政等多学科内容的教学活动。在课前准备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查阅邺城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变迁资料,了解当地水资源状况和农业发展历程,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在文本解读环节,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邺城地图和水利设施图片,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西门豹治理邺城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在人物形象分析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解读西门豹的为政理念和治理方略,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为深化学习效果,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家乡水利建设调查”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实地考察当地水利设施,采访水利工作者,了解水利工程对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重要影响。在调查过程中,学生运用观察、记录、分析等方法收集整理资料,并结合地理知识分析当地水资源特点和保护措施。通过小组协作完成调查报告,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理解,也提升了探究性学习能力和环保意识。
结论:跨学科融合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需要从挖掘融合切入点、把握关键要素、突破实践难点等多个维度系统推进。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策略、加强资源整合,有效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综合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对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应进一步深化跨学科融合的广度和深度,持续优化教学效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马军飞. 小学语文教学中跨学科融合的策略与实践[J]. 万象,2024(36):166-168.
[2] 麻慧芬. 跨学科融合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J]. 华夏教师,2024(16):103-105. DOI:10.3969/j.issn.2095-3267.2024.16.035.
[3] 晋霖.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教学实践[J]. 美眉,2024(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