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监理转型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的人才需求与培养
罗晓云
浙江江南工程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518100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模式逐渐兴起,传统监理向其转型成为必然趋势。本文深入分析了传统监理转型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的人才需求类型,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培养策略,旨在为推动传统监理顺利转型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通过对相关政策及行业发展趋势的研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如何培养适应转型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提升工程咨询服务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传统监理;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人才需求;人才培养
一、引言
在建筑行业的发展历程中,监理制度对保障工程质量、控制工程进度和造价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行业变革,传统监理模式服务范围狭窄、业务单一等问题逐渐凸显,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它涵盖项目全生命周期,提供一站式、集成化咨询服务,有助于提高项目整体效益 。传统监理向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转型,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监理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而人才作为核心要素,其需求与培养成为转型的关键问题,深入研究并制定策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传统监理与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概述
2.1 传统监理的现状与局限
传统监理主要集中于工程施工阶段,对质量、进度和安全进行监督。在过去,它为行业规范化发展做出贡献,但如今局限性愈发明显。从业务范围看,传统监理仅参与施工环节,对项目前期投资决策、设计规划等阶段介入不足,无法从整体提供全面咨询。在一些项目中,因前期设计缺乏监理参与,施工时出现设计方案不合理、成本超支等问题,监理难以从根源解决。在人员能力方面,传统监理人员多专注施工阶段专业技能,对工程经济、法律法规、项目管理等知识掌握欠缺。处理工程变更与造价调整时,若不熟悉工程经济知识,就难以准确判断变更合理性及对造价的影响,可能损害业主利益。
2.2 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的概念与优势
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是对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提供组织、管理、经济和技术等多方面的咨询服务,涵盖项目策划到运营维护各个阶段。与传统监理相比,其优势显著。在项目决策阶段,咨询团队可通过分析项目可行性,为业主提供科学投资建议,避免盲目投资。某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中,咨询团队综合市场需求、地理位置等因素,确定合理项目定位和规模,使项目建成后经济效益良好。在设计阶段,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能组织协同设计,优化方案,从施工和运营角度提出建议,降低成本和风险。施工阶段,咨询团队全面动态管理进度、质量、安全和造价,及时解决问题。此外,还注重运营维护阶段服务,提升项目整体价值。
三、传统监理转型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的人才需求
3.1 复合型知识结构人才
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涉及多领域专业,需要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人才。这类人才既要掌握工程技术专业知识,如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等,还要熟悉工程经济、法律法规、项目管理等知识。在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需运用工程经济知识估算投资、分析成本效益,依据法律法规审查项目合法性;设计阶段,要从技术和管理角度评估优化方案;施工阶段,综合多方面知识控制工程各要素。某桥梁建设项目负责人,凭借扎实的工程技术知识,结合工程经济和项目管理知识,有效控制成本和进度,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3.2 综合管理能力人才
转型要求人才具备更强的综合管理能力,能统筹规划项目全生命周期,协调各方关系。在项目策划阶段,要制定详细计划和方案;实施过程中,有效组织团队、分配资源、解决问题,还要具备良好沟通协调能力,与各方保持有效沟通。某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管理人员,通过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定期组织会议,解决设计变更等问题,保证项目顺利推进。同时,能运用管理工具实时监控项目,及时调整策略,确保各项指标达标。
3.3 创新与应变能力人才
建筑行业发展迅速,项目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需要具备创新与应变能力的人才。这类人才关注行业动态,掌握新技术应用,为项目提供创新方案。面对突发问题,能迅速反应并制定应对策略。某绿色建筑项目团队引入节能技术和环保材料,实现绿色目标;施工中遇到地质问题,负责人及时调整方案,保障了项目进度和质量。创新与应变能力人才还能优化管理流程,提升服务质量。
四、传统监理转型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的人才培养策略
4.1构建分层分类培训体系
为实现传统监理向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转型,企业需建立系统化、差异化的培训体系。针对基础工程技术人员,在巩固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增设工程经济、法律法规及项目管理等通识课程,如《工程经济学基础》《建设工程法规实务》等,通过理论讲解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员工掌握成本效益分析、合同纠纷处理等技能,拓宽知识领域。对于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监理人员,则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专项培训,内容涵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多专业协同管理及风险管理等核心模块。培训采用“线上自主学习+线下专家集训+项目实践锻炼”的混合模式:线上依托专业学习平台提供丰富课程资源;线下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开展专题授课与案例研讨;实践环节安排员工深度参与实际项目,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管理能力。同时建立动态评估机制,通过理论考试、项目实践考核等方式检验培训效果,及时优化培训内容与方式。
4.2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校企合作是培养适配人才的重要路径。企业与高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推动高校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开设“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相关专业或方向。课程内容覆盖项目投资分析、设计管理、施工组织、运营维护等全流程,并融入BIM技术、数字化管理等前沿知识,设置BIM建模与协同管理实训模块,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企业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基地,每年接纳一定数量学生参与项目实践,使其在项目策划、施工管理等环节积累经验。同时,校企联合开展科研项目,如共同研发“基于大数据的工程咨询决策支持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项目决策,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这种合作模式既为企业定向培养和储备高素质人才,也助力高校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实现互利共赢。企业还可通过校招引进优秀毕业生,优化人才结构。
4.3强化实践导向培养模式
实践锻炼是人才成长的关键环节。企业应创造条件让员工深度参与项目,新入职员工从项目助理岗位起步,负责资料整理、信息收集等基础工作,快速熟悉项目管理流程;随着能力提升,逐步承担进度管理、质量管理、造价管理等具体工作,积累实战经验。项目实践中实行导师制,由经验丰富的项目负责人或技术骨干对员工进行一对一指导,及时解决工作难题,并定期进行工作评价与反馈。企业建立项目经验分享机制,通过月度经验交流会、季度案例分享会等形式,促进员工相互学习。例如,通过分享某商业综合体项目运用价值工程优化设计方案、节约成本的成功经验,推动员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深度融合,快速成长为适应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五、结论
传统监理向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转型是行业发展趋势,人才是转型关键。通过分析可知,需要复合型知识结构、综合管理能力和创新应变能力的人才。为此,应采取建立系统培训体系、加强校企合作、注重实践锻炼等培养策略。只有培养出大量高素质人才,才能推动转型,提升工程建设整体水平和效益。未来,建筑企业和相关机构需持续关注人才培养,优化策略,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丁晶,彭号森.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模式创新与发展分析[J].中国勘察设计,2024,(07):62-67.
[2]马昕.企业的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建设管理标准化落实[J].大众标准化,2024,(01):54-56.
[3]蒲力智.全过程工程咨询中的工程监理转型分析[J].四川建筑,2023,43(04):303-304+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