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践行教育家精神,做全面育人的班主任

作者

罗静

新都一中实验学校

班主任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优先,《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求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落细落小落实,努力形成全面育人之格局。以德育班、以德寓教、以德养家成为全面育人的顶层理念,实现全程治班、全员福泽、全方位协同的带班路径,为班级建设和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的教育生态。

一、以德育班润泽心灵,全程治班

1. 以德为先,价值引领

班主任工作聚焦培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格和健全人格为本,启动“我心中的核心价值观”展示活动,将宏大而抽象的价值观具象成孩子能够理解的描述中,如爱国从爱家、爱班、爱校开始;敬业从爱学、乐学、善学开始;诚信从独立考试不作弊做起;友善从尊重理解身边之人做起,以此形成学生健康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不仅如此,这正好和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相契合,是中华民族的永恒的教育价值追求。

2.内容润泽,全程同行

班主任治班战线长,小学6年,初中3年,丰富德育内容贯穿全程势在必行。细致规划“德育行知55课”“每日一课微班会”,将“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五大德育内容具体规划进每周五天的行知课内容,班主任从顶层设计、教学设计、教学PPT、行知课堂到课后反思,全程参与其中并记录下培育过程和成长瞬间,在这样的德育氛围中,形成了良好的班风,树立向上的正气意识。

二、以德寓教润泽行动, 全员福泽

1.开设润泽课程引领道德价值

课堂教学是将德育内容细化到各种学科课程和班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中的主渠道。德育内容通过德育课程外显于教、内化于生。班主任视学生为全人,面向全体开设适宜的班本课程全程满足学生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使课程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如小学高段开设“强国影院、节日、劳动、运动、美学、阅读、仪式、心理健康”等课程;初中开设“强国有我、学法指导、数理化讲堂、志愿者服务、演讲与表演、生涯规划、培优、实践、团课、科学实验、家校共育”等课程,以此发展学生道德认知、促进学生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2.开展文化建设富养精神内涵

根据学校“人皆可以为尧舜”的办学理念,倡导“人人成为更好的自己”,带领学生协同家长建设班级文化,先后形成了“海豚文化”和“熊猫文化”,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班名、班训、班歌、班徽和班级口号,增强海豚班和熊猫班的凝聚力、设计力和共创力。同时建立“书香”走廊,鼓励孩子每天阅读半小时课外书籍。引导孩子接触数字化平台,开展线上线下家校共育、班团队会活动等,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提示网络素养。通过文化建设来丰富和滋养学生们的精神世界。

3.组织活动体验丰富育人途经

班主任还需借助丰富且有生命力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赋能学生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如,海豚班的二十四节气播报增强传统节日的体验感和文化感;通过主题教育活动渗透爱党、爱国、爱家、爱校、爱自己的理念,如儿童节、国庆节、教师节、烈士纪念日等;仪式教育浸润道德价值引领。如升旗仪式、入团入队仪式、团队活动、志愿者服务和熊猫社团等,拓宽课后服务路径,丰富学生生活。

三、以德爱生润泽成长,全方位协同

1.指导家长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班主任除了管理好班级,培育好学生,还要联结家长,积极争取家庭参与到班级德育工作中。以讲述“海豚成长故事”,倾听家长育儿故事和经验,发现家庭教育问题,开展“入户家访活动”和家长开放日活动 ,深入了解学生成长环境、家长家教水平,将家庭教育问题细化切片,如针对孩子的周末规划、假期管理、亲子阅读、家庭安全、亲子沟通、手机管理等普适性问题,做好顶层设计,然后建立班主任、家长、心理医生的公益讲座团队,在学校、社区甚至走进家庭进行指导。面向社会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向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育儿成功经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和策略,提高几张教育孩子的能力。

2.迈进社区促进校风牵手家风

习总书记强调教育要注重家庭、注重家风、注重家教,营造积极良好的社会氛围,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帮助孩子成长。从2021年开始加入区级“家长学校点菜送教”活动,成为联结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志愿者,走进社区入户开展“校风牵手家风”活动,通过“家风故事会”“家风指导”“家风戏剧诗歌”等形式,聆听、记录和梳理优秀的家风家训,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家庭新风尚。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作为热爱教育的班主任,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引路人。不仅要做好教育家精神的实践者,也努力争作教育家劲射的代言人。心有大我、启智润心、乐教爱生、以文化人,视学生为全人,培育自己“兼济天下”的育人观,用人类智慧涵养学生、化育人格,牵手学生、协同家庭、联结学校和社区,才能构建良好的育人生态。因此,我们定要以“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为指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育人能力,为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