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作者

钱文虎

库车市第一中学 842000

摘要:本文探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如何有效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通过构建合理小组结构、设计层次化任务体系、建立互动反馈机制等策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生物课堂。该模式能显著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学科兴趣,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与此同时教师角色转变与评价机制创新成为实施过程中关键因素。本文提出优化路径,为高中生物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高中生物教学;互动机制

引言:高中生物学科特点决定其教学需要注重实践性与探究性,而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满足现代教育需求。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高效教学模式,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本文从设计构建、实施过程及评价反馈三个维度,探究该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路径与价值,旨在推动教学方法创新,提升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设计构建与高中生物课堂的融合策略

构建科学合理小组结构是实施合作学习基础。教师需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学习风格及交往能力进行分组,采取异质组内、同质组间原则,每组保持四至六人规模确保组间实力均衡。组内成员角色分配须明确,包括组长负责协调统筹,记录员整理小组成果,质疑员提出问题挑战,材料员准备实验用品,汇报员负责成果展示;这种结构安排能充分发挥每位学生优势特长,形成互补共进局面。高中生物课程内容涵盖微观分子结构至宏观生态系统,抽象概念与复杂机制较多,需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动机。例如细胞分裂单元学习中设计癌症治疗案例引入,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周期调控机制;态系统平衡单元结合本地生态问题设计调查任务,增强学习现实关联性。

任务设计应遵循层次化原则,基础任务确保核心知识掌握,挑战性任务促进拓展思考。教师应当将生物学科重难点知识转化为问题链或任务群,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方式解决;如在光合作用主题学习中设置探究光强度对光合速率影响实验,各小组分工明确,协作完成实验设计、操作、数据收集与分析解释全过程。与此同时创设竞争与合作并存环境,通过小组间生物知识竞赛、辩论会等活动激发学习热情。还要根据高中生物学科特点,构建观察-假设-实验-结论探究模式,将合作学习融入各个环节;例如DNA结构探究中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分析富兰克林晶体衍射图,建立DNA结构模型,复现科学发现历程,培养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过程与高中生物教学的互动机制

小组合作学习在生态系统结构教学中体现层次化实施过程。教师先进行主题引入与问题设置,围绕生态系统组成要素与结构关系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随后组织学生依据认知水平与兴趣特长分组,每组四至六人,明确角色分工—观察记录员负责生态因素记录,分析员负责数据处理,协调员组织讨论,汇报员整理成果。而教师转变为引导者,提供必要材料与方法指导,建立组内探究-讨论-分享机制,组间通过专家讲坛形式交流成果。学习共同体中师生共建评价标准,实施过程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关注生态概念理解、科学探究能力、环境责任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表现。课堂互动机制贯穿课前预习任务布置、课中探究活动组织、课后拓展探究指导全过程。

以人教版选修2生态系统的结构主题学习为例,教师应当设计校园生态调查项目。各小组在校园不同区域(如操场、花园、小水池等)开展微型生态系统考察,通过实地观察记录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等组成成分,绘制食物网结构图分析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途径。学生通过合作采集标本、拍摄照片、记录环境因子(阳光、温度、湿度等),共同构建校园生态系统模型。随后组织生态系统结构设计大赛,各小组根据掌握知识设计稳定且多样化生态系统,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论证;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影响,提出保护措施。整个过程中,学生从具体观察上升至抽象概念理解,形成生态系统整体性认知,培养生态文明意识与科学探究能力,实现知识建构与能力发展目标,充分体现合作学习模式优势。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评价反馈与高中生物教学的优化路径

在动物细胞工程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评价反馈机制应突破传统单一评价方式,构建多元立体评价体系。一是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机制,关注学生学习全过程;二是实施小组内部互评与小组间交叉评价,形成评价闭环。教师应当设计评价量表,包含知识掌握、实验操作以及问题解决等维度量化各项表现;可以引入学习档案袋评价法记录小组探究计划、实验过程等环节,形成完整学习轨迹。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评价系统实现即时反馈,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同时优化学习环境创设虚实结合实验空间,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学习社区。教师还应注重引导反思,促使学生关注团队合作质量与问题解决效率,培养元认知能力与自主学习习惯,实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双重目标。

以选修3动物细胞工程主题为例,教师应当设计模拟探究性学习项目。将班级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每组模拟生物技术公司研发团队,承担单克隆抗体生产工艺优化任务;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细胞融合原理与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共同设计实验方案。限于中学实验条件,教师应当提供细胞培养视频材料或邀请专业人员远程指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方式完成模拟实验。评价环节采用三方会谈模式—组内成员互评团队贡献,组间交叉审核方案可行性,教师点评创新价值。学生撰写报告并制作多媒体展示,模拟学术交流会形式进行成果分享;并通过比较不同小组解决方案,引发对动物细胞工程伦理问题思考。这种评价反馈机制引导学生从技术层面上升至社会责任层面,培养科学思维与人文关怀,体现生物学科育人价值,同时为课程教学提供优化方向,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结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升核心素养具有积极作用。通过科学构建小组结构、建立互动机制以及完善评价体系等策略,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思维能力与合作精神。该模式不仅符合生物学科探究性特点,也契合现代教育育人导向。未来探究应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融合路径,针对不同学情制定更精准教学策略,推动高中生物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人才。

参考文献

[1] 蒋利萍.对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赢未来, 2021(17):150-151.

[2] 曹越.新课程下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究[C]//2020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峰会.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2020.

[3] 吴巧玲.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推动高中生物教学创新的探索[J].高考, 2023(4):15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