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九年级英语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 Section B (2a-2e)教学设计

作者

彭星

西宁市第二十八中学

【课标分析】

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节课内容对应以下要求:

1.学科概念:

(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特别是春节和元宵节等传统节日。

(2)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国家文化习俗,培养跨文化意识。

2.素养培养要求:

(1)文化意识: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2)语言能力:通过听说读写活动,提升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3)思维能力:通过分析段落主旨、匹配图文等,培养逻辑分析能力。

(4)学习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

3.学业要求:

(1)九年级学生应达到二级(2-2)水平,能理解简单描述性文章。

(2)能简单描述和讨论熟悉话题,如文化庆典和节日活动。

(3)能提取文章主要信息,完成信息处理任务。

【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主题,基于任务型教学法和交际法,通过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

1.文化导向:借助新年庆祝活动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中外节日庆祝活动的异同。

2.任务驱动:设计图文匹配、听力理解、信息提取与整理等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自然习得语言知识。

3.语言实践: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创造真实语言使用情境。

4.思维发展:通过文本分析、信息整理等任务,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5.学生主体:注重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合作探究、互动交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设计内容】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掌握与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的词汇和表达,如Chinese dragon, tangyuan, Lantern Festival等。

2.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文化意义。

能力目标:

1.能听懂关于春节和元宵节的简单描述,并回答问题。

2.能通过阅读理解不同国家的新年庆祝活动,提取关键信息。

3.能用英语简单描述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

4.能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培养跨文化意识,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

3.体验节日活动中的家庭团聚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习与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的英语词汇和表达。

2.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主要庆祝活动和文化意义。

3.通过听力和阅读提取关键信息。

难点:

1.用英语准确描述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和文化意义。

2.分析比较不同国家新年庆祝活动的异同。

3.在小组讨论中流利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过程

活动2a:段落-主旨匹配活动(10分钟)

1.任务导入

教师投影显示阅读文本New Year Celebrations around the World和2c活动内容。

简单介绍任务:Today we are going to match each paragraph with its main idea.

2.任务实施:

指导学生快速浏览文章段落,思考每段的关键信息。

学生独立完成匹配任务,将1-5段落与A-E选项进行匹配。

Paragraph 1 - A.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celebrate New Year, but at different times.

Paragraph 2 - D. In the UK and US, celebrations take place around midnight on New Year's Eve.

Paragraph 3 - C. The Spring Festival is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for Chinese people.

Paragraph 4 - E. In Egypt, Sham El-Nessim marks the beginning of spring.

Paragraph 5 - B. New Year celebrations around the world have something in common — they involve friends and family.

3.检查反馈:

学生两两交流匹配结果。

全班核对答案,教师引导学生说明匹配理由,指出每段中表示主旨的关键句子。

教师强调识别段落主旨的技巧:关注段落首句和尾句,寻找关键词和重复出现的概念。

4.知识深化:

简要讨论文章的整体结构:从全球共性到具体国家再到普遍意义的组织方式。

引导学生理解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活动2d:信息表格填写(12分钟)

1.任务导入:

教师展示空白表格,说明任务要求:Now we will complete the table with information from the text.

提醒学生需要提取的信息类别:Country, Time, Activity。

2.示范引导:

教师以英国为例,示范如何从文本中找出相关信息:

Country: UK

Time: December 31, midnight

Activity: Gather in London to see Big Ben, count down, watch on TV, sing Auld Lang Syne

3.任务实施:

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填写,提取美国、中国和埃及的新年庆祝活动信息。

可能的答案:

US: December 31, midnight / Watch ball dropping in Times Square, crowds gather

China: Spring Festival / Sweep houses, hang couplets, set off fireworks, lion/dragon dances, family dinner

Egypt: April (Sham El-Nessim) / Paint eggs, enjoy picnics, dance, sing, watch plays

4.小组交流: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讨论表格内容,相互补充完善。

小组代表分享填写结果,全班讨论。

5.内容拓展: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国家庆祝活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讨论问题:What do these celebrations have in common despite their differences?

引导学生领悟节日中家庭团聚和表达美好愿望的共同价值。

活动2e:口头表达活动(13分钟)

1.任务导入:

教师解释任务:Use your own words to introduce a New Year festival to a partner.

强调要点:使用自己的语言,包含节日的时间、活动和个人感受。

2.思路引导:

板书关键词提示:When? Where? What do people do? What do you like about it?

展示表达框架:

In [country], people celebrate New Year by [activities].

This festival takes place in/on [time].

I think the most interesting part is [activity] because...

3.示范对话:

教师展示示范对话:

A: What else do you know about the Lantern Festival?

B: Oh, I know it'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festivals in China and it falls on the 15th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A: What do you like about this festival?

B: I think it's great fun to solve the riddles.

4.活动实施:

学生两两分组,准备介绍一个新年庆祝活动(可以是文章中提到的,也可以是他们了解的其他新年庆祝活动)。

学生进行对话练习,轮流扮演提问和回答的角色。

每组有3-4分钟准备和练习时间。

5.展示评价:

邀请3-4组学生展示他们的对话。

教师和其他学生给予积极评价和建议。

表扬语言表达流畅、内容丰富、使用所学词汇的小组。

6.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活动表现,强调有效口头表达的要点。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了解更多不同国家的节日庆祝活动。

【教学反思】

在实施本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语言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文化的传递和能力的培养。通过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学习了相关的英语词汇和表达,更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当学生能够用英语流利地介绍元宵节的习俗和活动时,他们眼中流露出的自豪感是最好的教学效果。这也印证了新课标中强调的文化意识与理解能力的培养目标。

任务型教学法在本设计中的应用效果显著,特别是图文匹配、听力填空等具体任务,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实践机会。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任务设计需要注重差异化,以适应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