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县域初中数学21天分层螺旋训练法的实践探索

作者

王冬梅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第五中学 邮编:130200

摘要:本文聚焦县域初中数学教学现状,提出21天分层螺旋训练法,旨在构建差异化教学体系,实现因材施教。采用分层设计方法,依据学生实际水平划分基础、提高、拓展三个层次,按照螺旋上升原理安排训练内容。通过对比分析学习效果发现训练方法有效提升各层次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成绩表现,促进师资队伍教学能力提升,为县域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可行路径。

关键词:县域初中;分层教学;螺旋训练法

引言:随着基础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县域教育质量提升成为关注焦点。县域初中数学教学面临诸多挑战,既要满足升学考试需求又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既要顾及班级整体进度,又要照顾学生个体差异。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21天分层螺旋训练法,融合分层教学理念与螺旋上升原理,通过科学设计训练内容与实施路径,旨在探索一套适合县域初中数学教学实际情况,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方法体系。

一、县域初中数学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县域初中数学学习呈现出典型地域特点与普遍性问题,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学习兴趣普遍不高,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县城学校与乡镇学校间存在明显差距,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多数教师仍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课堂上学习状态两极分化严重,优等生吸收良好而学困生则常常跟不上进度,导致后继学习困难重重。评价体系过于单一,主要依靠考试成绩评判学生水平,忽视过程性评价与多元化评价。

家长教育观念存在误区,过分强调分数而忽视能力培养。学生普遍存在数学思维薄弱问题,解题过程机械模仿,缺乏创新思考。基础知识点掌握不牢,概念理解停留表面,计算能力有待提高。应用题解题能力薄弱,数学思维迁移能力不足,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突出,部分学生因长期学习困难而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学习信心与持久动力。

二、分层教学模式下的螺旋训练策略与实施

分层教学模式下螺旋训练策略基于学生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分层方法。根据学生学习基础、认知能力及学习态度等因素,将学生划分为基础层、提高层与拓展层三个层次。基础层着重夯实基本概念与核心技能;提高层注重培养解题思路与方法迁移;拓展层侧重数学思维拓展与创新能力提升。螺旋训练通过21天为周期安排教学内容,每周期分为导入—训练—巩固—提升—检测—反馈六个环节。第一阶段(1-7天)主要进行知识导入与基础训练,确保全体学生掌握核心概念;第二阶段(8-14天)注重方法归纳与典型例题训练;第三阶段(15-21天)侧重综合应用与能力拓展。教学实施过程中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课堂讲解设计不同层次问题;作业布置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辅导答疑实行固定+机动模式;评价体系采用绝对评价+相对评价结合方式。教师团队协作机制保障实施效果,通过集体备课确保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定期交流研讨解决实施过程中问题。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开发在线学习资源,便于学生自主选择适合学习材料。家校协同形成合力,引导家长理解分层教学理念。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相交线》教学中,21天分层螺旋训练法实施效果显著。第一周期导入阶段,全班学生共同学习相交线基本概念、性质等核心知识点,通过直观教具展示、情境创设引入,让学生建立初步认知。随后基础层学生通过简单判断题、填空题巩固概念;提高层学生开始尝试解答相交线度数关系简单应用题;拓展层学生则探究相交线性质推导过程。第二周期巩固阶段,基础层学生学习补角、余角等典型题型解法;提高层学生进行垂直相交线性质探究,学习多步骤推理题解答技巧;拓展层学生则尝试解决含参数相交线问题。第三周期提升阶段,基础层学生学习相交线与平行线组合问题解决策略;提高层学生探究相交线应用于实际测量问题;拓展层学生尝试设计创新性相交线问题。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螺旋训练法在不同能力学生中的应用与反馈

螺旋训练法在不同能力学生群体中表现出显著效果。基础层学生通过循序渐进训练,克服学习畏难情绪建立学习信心。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提升,基本概念理解更清晰,核心计算技能熟练度增强。学习态度发生积极转变,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课堂专注度提高。提高层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取得突破,解题思路更加灵活,方法运用更加得心应手。学习主动性显著增强,能够自主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综合应用能力提升明显,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拓展层学生创新思维得到有效培养,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增强,数学思维深度与广度拓展。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主动探索数学知识,形成良好自主学习习惯。教师专业成长方面,教学设计能力提升,针对性教学水平增强。通过实施21天分层螺旋训练法,教师更加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特点,能够精准把握教学重难点。学生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全面,从单一考试成绩评价转向多元综合评价。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正方形》教学中,螺旋训练法应用效果尤为突出。基础层学生从认识正方形基本性质开始,通过动手操作、几何画板辅助认知等方式,建立直观概念。采用先易后难、逐步递进学习方法,逐步掌握正方形对角线性质及应用。经过训练周期,这部分学生正方形性质记忆更加牢固,基础题解答准确率显著提升。提高层学生则以正方形与其他图形关系为重点,探究正方形与矩形、菱形区别与联系,学习证明正方形性质方法。通过转化思想训练,这部分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正方形性质解决综合几何问题。教师设计正方形探秘专题,引导学生探究正方形折叠变换规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拓展层学生则进入更深层次探究,探究正方形在坐标系中表示方法及性质推导,学习向量方法解决正方形问题,这部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设计与正方形有关创新题目,培养创新思维与数学交流能力。

结论:21天分层螺旋训练法通过科学分层、循环渐进方式,有效解决了县域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差异大、教学难以兼顾全体学生问题。该训练法能够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学生学习需求,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基础层学生掌握核心知识技能,建立学习信心;提高层学生思维能力与解题能力明显增强;拓展层学生创新思维得到培养。教师专业素养同步提升,形成适应新课改要求教学理念与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娟.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法研究[J].新教育,2019,(35):49.

[2]陈海蓉.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6,(66):62+180.

[3]曹素平.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五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2016: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