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探究式教学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肖俐

萸江学校

摘要:本文围绕探究式教学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展开讨论,从引导探究、深入探究、合作探究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采用问题引领培养思维能力,运用合作学习提升交流能力,构建完整探究教学体系。实践证明,探究式教学能够有效促进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培养主动学习习惯,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对提升一年级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数学教学;一年级

引言: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占据重要位置。一年级阶段正值学生认知发展关键期,此时引入探究式教学方法尤为重要。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符合新课程理念。本文聚焦探究式教学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运用,分析实施路径与方法,旨在寻找适合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探究模式,推动一年级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与思维能力。

一、引导探究——激发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有效途径

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抽象数学概念需转化为生动形象内容,才能引起学习兴趣。教师应该通过创设贴近生活情境,设计游戏化活动,运用直观教具,以及提出富有启发性问题等方式引导学习。这些方法符合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能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营造宽松愉快氛围也十分重要,让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思考。适当表扬鼓励,及时肯定学生点滴进步,能增强学习自信心,形成积极学习态度。引导探究阶段注重激发内在动机使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这将为后续深入探究奠定良好基础。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中,引导探究可具体实施。比如教师应该创设小兔采蘑菇情境:课前准备小兔头饰、纸做蘑菇若干,让学生扮演小兔,进行采蘑菇游戏。游戏规则为:每位小兔先采8个蘑菇,然后再采5个,最后数一数总共有多少个蘑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8+5需要进位计算,引发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教师还可设计数字接龙游戏,学生围坐成圈,第一位学生说出个位数,第二位学生说出另一个个位数并计算和,当和超过10时,需要正确进行进位运算。这种游戏化方式使进位加法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教师应该出示实物计数器,引导学生摆一摆、算一算,在具体操作中理解进位原理,激发探究兴趣。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体验数学乐趣还培养初步数感,为掌握进位加法奠定基础。

二、深入探究——构建一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核心策略

深入探究阶段的核心在于转变学习方式,从单纯知识接受转向思维方法习得。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能力,引导发现数量关系与规律;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引导学生分解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引导学生从已知推导未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形体概念。有效策略包括设计递进式问题链,由浅入深引导思考,鼓励多种解法拓展思维广度引导思维过程表达,关注如何思考而非结果。利用错误分析从失误中获取经验,建立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这些策略能促进思维发展,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中,深入探究可采用多元方法。比如在教学数字6认识时,教师应该提供各种实物如棋子、纽扣等,请学生摆出表示6数量不同组合:可摆成2排各3个,或3排各2个,引导发现乘法思想雏形;也可摆成5+1、4+2、3+3等组合,探索加法构成。教师提问:除这些摆法外,还能怎样摆出6呢?鼓励创造性思维。学习7~10数字时,可采用前后衔接,类比迁移策略,引导学生比较各数特点,发现规律。在加减法教学过程中,可设计火车进站情境:火车上原有6名乘客,某站下车2人,上车3人,最后车上有几人?引导学生思考加减混合运算。通过操作实物、画图表示、口算等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多元思维。还可设计找规律活动,如观察5+1=6,6+1=7,7+1=8等算式,引导发现递增规律,促进思维发展,建立数感。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合作探究——提升一年级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实践方法

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合作探究需考虑学生年龄特点,采取适宜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可按异质分组原则进行,确保组内成员能力互补,促进互助互学。教师应明确合作任务,设计结构化活动,保证每位学生参与机会。数学语言表达训练是提升交流能力关键,教师应该通过说一说环节,引导学生用准确语言描述解题思路与方法。展示交流平台搭建对促进互动至关重要,可定期组织数学小论坛,给予学生展示机会。家校合作探究能拓展学习空间,将数学概念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同伴互助机制建立也是合作探究重要方面,可实施小老师制度,培养责任感与合作精神。教师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应转变角色,从知识传授者变为学习引导者,适时给予点拨指导。

合作探究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参与度与互动质量。通过观察记录、作业评析等多元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合作学习状况。评价标准应既关注知识掌握,又重视思维方法与合作能力。在评价反馈中采取鼓励性语言,肯定学生点滴进步,增强学习信心。合作探究实施需循序渐进,考虑一年级学生合作能力尚在发展阶段,初期可从简单任务开始,逐步增加难度与复杂度。合作探究中应注重倾听习惯培养,教会学生专注听取他人意见,学会尊重与理解。积极引导学生反思合作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促进合作技能提升。教师还应关注班级文化建设,营造互帮互学氛围,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学习风尚。合作探究不仅提升数学交流能力,更培养社会性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使数学学习超越知识层面,促进全面发展。

结论:探究式教学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需要教师从引导探究、深入探究、合作探究三个维度综合考量。适合一年级学生认知特点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初步数学思维能力,提升交流表达水平。实践表明,通过生活情境创设、游戏化教学、问题情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等策略,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主动探究意识增强,数学思维初步形成。探究式教学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魏辉. 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导学,2014(17):68.

[2] 张玉琴. 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J]. 读与写(上,下旬),2016,13(20):258.

[3] 林文珍. 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应用[J].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