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政治课程评价体系的一致性与差异性研究
徐涓 吴红全
石首市实验初级中学 石首市南岳高中 434400
一、引言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政治课程作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初高中阶段的政治课程评价体系,作为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的重要衡量工具,不仅承载着知识传递的基本功能,更在塑造学生思辨能力和公民意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由于初高中学段的学生处于认知发展的不同阶段,其评价体系在具体实施上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二、高中与初中政治课程评价体系的一致性
在初高中政治课程评价体系中,尽管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和学业任务有所不同,但两者在某些核心目标和方法上展现出一致性,尤其体现在评价的多维度要求和过程性考核方面,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课程评价的设置都不仅仅着眼于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而是试图通过多层次的评价标准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这种评价理念的相通性使得学生的学习体验能够在不同阶段实现平稳过渡,为进一步深化思维能力和政治素养提供了连续的支持。
在多维度要求的评价体系中,初高中阶段的设置并非单纯的内容堆积,而是围绕政治核心素养的不同层次展开,试图建构一个从初步理解到深刻探究的梯度结构,例如,初中的课程评价强调基础的政治知识掌握和道德品行的形成,学生需展示出对基本政治概念的认知和运用能力,然而,这一认知并不仅仅停留在表面。在初中阶段的考试或综合性评价中,教师往往会设计多角度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不仅要描述现象,还要尝试做出初步的分析与判断。同样,高中阶段的政治课程评价虽然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提高,但其多维度要求的特征依然延续。学生在高中阶段需面对更多涉及理论分析和价值判断的考查,评价内容不仅涉及知识的再现,还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更高阶的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考,这种思辨要求不仅体现在试卷的主观题部分,还贯穿于平时的课堂讨论、社会实践报告等过程性考核环节。
三、初高中政治课程评价体系的差异性
初高中政治课程评价体系在评价标准与内容的设置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不仅反映在知识深度和广度的要求上,更体现在评价重点的侧重及其对学生思维层次的不同期待之中,初中阶段的评价更多地聚焦于学生对基础政治知识的掌握与理解,侧重考察学生是否具备对概念性内容的基本认知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这种评价形式往往通过较为直观的问题来实现,以确保学生能够建立起对政治现象的初步理解与感性认识,但是,这种看似简单的评价标准背后,其实包含了对学生政治意识启蒙的初步引导,试图在他们的认知基础上构建起对社会现象的基本判断力,因此,初中评价体系在具体实施中会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的多面性及其基本的因果关系,但并不要求学生进行过于深入的理论探讨。
相比之下,高中的政治课程评价则有着更为复杂的层次性和思辨性,随着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课程评价从基础的知识识记逐步转向对政治理论的探究和深度分析,这种评价体系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学科核心知识,还要能够从不同的理论角度对现实社会现象进行批判性解读。题目设置往往涉及多元化的知识交叉和现实议题的理论联系,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政治学、哲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深入分析,这体现出知识深度上的显著差异,更反映出评价体系对学生思维广度和辩证分析能力的更高期待,高中阶段的评价还强调学生在面对复杂社会问题时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观点阐述的逻辑严谨性,这种对思维深度的考查不仅限于试卷作答,更贯穿于课程的探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的综合评价之中。
四、实现初高中政治课程评价体系的衔接策略
在实现初高中政治课程评价体系的有效衔接上,关键在于打破两个学段评价标准的孤立性,使其在内容设置与评价方式的过渡上体现出逐步递进的逻辑性,首先,衔接策略应重视初中阶段政治学习的深度提升,在评价内容上不仅要关注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要适时引入对复杂社会现象的初步思考,通过设计跨学科背景的情境题,推动学生将政治理论与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相结合,培养其初步的综合分析能力 [2]。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就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与写作练习,可以逐步提升其论证能力与观点表达的逻辑性,从而在初中阶段就形成对复杂问题进行多角度思考的习惯。这种策略的实施,将使学生进入高中时能更好地适应政治课程评价中对于知识整合与多元视角的要求。
此外,高中阶段的衔接策略不仅仅是在评价标准上的提升,而是应有意识地延续初中的过程性评价手段,重视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及其对学生思维发展阶段的适应性,高中阶段应在评价内容中保留一定的基础性问题,但同时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和辩证思维的评价,逐步过渡到更具理论深度的知识运用和批判性分析。在具体操作上,可以通过综合性评价项目,如调研报告、模拟法庭等实践活动,推动学生在理论学习之外,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实现初高中政治课程评价体系的有效衔接,需要在承认差异性存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评价内容的分层设置与方法的多样化应用。一方面,初中阶段的评价应在基础性知识掌握的前提下,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为高中阶段的深度探讨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高中评价体系则应通过适当保留过程性评价的策略,继续关注学生对政治现象的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桓旭 . 初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考试评价的功能差异、一体衔接与发展趋向[J]. 教学考试 ,2024,(34):32-35.
[2] 林官鸣. 初高中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助力学生深度学习[J]. 课堂内外( 高中版 ),2023,(24):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