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张翠莲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锡林南路小学 01002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已从传统知识传授模式逐步转向核心素养培育方向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探究数学核心素养背景下提升小学生计算能力有效途径。现阶段计算教学仍存在机械训练过多、思维培养不足、学习兴趣低下等问题;文章提出注重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等策略,旨在促进学生数学计算能力与核心素养协同发展,为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核心素养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现状分析,素养培育困境突显
当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仍普遍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现象,众多教师专注于学生计算准确性与速度,忽视思维方法培养与数学思想渗透。课堂教学过程中机械训练占据大量时间,题海战术成为提高计算能力主要手段,学生被动接受计算规则与方法,缺乏思考空间与探究机会。调查显示相当比例小学生对数学计算持消极态度,认为计算枯燥无味且缺乏实际意义;学生往往按照固定方式解题,面对灵活多变计算问题时缺乏应变能力,计算思路单一刻板。许多教师过分追求计算技能训练,忽视数学思维培养与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导致学生虽能熟练进行基本运算但遇到实际应用情境时却无从下手;教学评价体系仍以计算结果正确率为主要标准,忽略学生计算过程中思维发展与能力提升,造成教学实践与核心素养培养要求脱节。
现行教材编排逻辑与教学实践间存在断层,教材中蕴含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因素未能充分挖掘与利用。教师对核心素养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将抽象理念转化为具体教学行为,导致所谓素养教学流于形式。课堂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过分强调计算练习而忽视探究活动与实践应用;教学方法陈旧单一,未能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计算教学。家校协同机制不完善,家长功利思想影响下过分关注计算速度与准确率,忽视孩子数学思维培养与学习兴趣激发。这些问题共同构成当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核心素养培育困境,亟需通过理念更新与方法创新加以突破。
二、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计算教学方法创新
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作为计算教学核心目标需要深度构建并贯穿课堂全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计算规律与方法,促进数学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通过问题情境激发思考与分析。思维能力培养过程着重从数感培养入手,引导学生感知数量间关系与变化规律;从思维方式培养角度设计多样解题途径,鼓励学生灵活运用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构建解题策略。教学环节应注重学生自主思考与合作交流平衡,通过设疑引思、探究验证等方式激活思维活力;学生在推理论证、直观想象与数学抽象间转换中逐步提升思维品质。计算教学中贯穿数学思想与方法教育,如分类讨论、数形结合、转化思想等,让学生在解决具体计算问题过程中领悟思想方法价值。
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面积计算教学为例,教师应当采用多种创新方法提升学生计算思维与能力。课前可以让学生收集各种圆形物体,测量直径并按大小排序,产生初步圆面积比较意识;课堂伊始通过展示同样大小正方形纸片与圆形纸片重量比较,直观感受圆与正方形面积关系,引发思考圆面积如何计算问题。接着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将圆等分成若干扇形并拼成近似长方形图形,通过实际测量发现周长一半与半径乘积关系,从而自主探究圆面积计算公式。教学过程适时设计阶梯式计算问题,如已知直径求面积、已知面积求半径、圆环面积计算等,促进学生对公式灵活应用与推导。计算教学注重数形结合,借助方格纸上绘制圆形,数格子估算面积值,感受圆周率概念;通过设计圆形花坛设计、篮球场涂装等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圆面积计算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学习兴趣激发有效途径,计算能力提升关键举措
学习兴趣作为数学学习内驱力需通过多维度激发策略培养与维持,让计算学习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小学阶段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富有好奇心与探索欲,教师应抓住这一认知特点,将抽象计算内容具象化呈现,通过情境创设引发情感共鸣。趣味性教学需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可通过精心设计数学谜题、趣味计算故事、数学魔术等形式,让学生在惊奇体验中产生认知冲突与求知欲望。生活化教学策略将数学计算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使学生感受计算价值与意义;游戏化教学借助竞争机制与奖励机制,通过关卡挑战、积分奖励等方式调动学习积极性。数字化教学工具运用可以有效提升学习兴趣,借助互动软件、虚拟情境等现代技术使枯燥计算变得生动活泼。
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负数教学为例,应当创设温度变化游戏激发学习兴趣并提升计算能力。课前布置观察家中温度计读数变化,引导学生思考气温如何表示低于零度状况,自然引入负数概念必要性;课堂伊始通过播放南极科考视频,展示极低温环境,引发认知冲突与探究欲望。教学过程设计温度上下大挑战游戏,学生以小组形式拿到标有不同温度卡片,根据升高几度或降低几度指令迅速计算结果并找到对应卡片,既巩固正负数加减运算,又激发竞争参与热情。为强化数轴概念理解,设计数轴长征活动,教室中布置巨型数轴,学生根据计算结果在数轴上行走定位,将抽象计算转化为具体行动体验。针对负数乘除法难点,创设欠债与还债情境,通过小额借贷模拟游戏,学生亲身体会欠债还债与欠债增加过程,感悟负数乘除法规律。课堂后半段设计气温预报员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负数知识分析某地一周气温变化并作预测报告,将负数计算应用于实际问题情境。课后布置负数大探险任务,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负数应用场景,如电梯地下楼层、银行透支、海拔高度等,并设计相应计算题目与同学分享。通过情境体验、游戏互动与实践应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趣味活动中自然习得负数概念与计算技能,实现学习兴趣激发与计算能力提升双赢。
结论: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应实现从机械训练向思维培养转变,从单一技能训练向综合能力发展拓展。教师需创新教学理念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方法引导、兴趣激发等多种途径促进学生计算能力全面提升。有效计算教学策略不仅关注技能训练,更应注重思维发展、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与学习兴趣激发,使数学计算成为学生核心素养形成重要支撑。未来教学实践中,应进一步加强理论探究与实践创新融合,构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与素养发展需求计算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婧瑶,李娜.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探究[J]. 下一代,2024(9):120-122.
[2] 陈友柱. 自主学习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分析[J]. 课堂内外(初中版),2024(21):103-105.
[3] 赵妹子.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分析[J]. 孩子,2024(19):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