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时代思潮对油画艺术创作的影响
秦忠昌
吉林大学艺术学院,吉林省长春市,130015
摘要:艺术创作是艺术家从事艺术生产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是精神性的并且与时代思潮密不可分。一定的世界潮流与时代精神影响且熏陶着油画创作的主题,思潮对创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三方面。艺术创作的主题是艺术家运用表现手段对客观世界的再创造,表现手段融合了艺术家的情感和时代形象进而突出时代主题。在每个阶段的时代思潮冲击下,艺术家通过独特的表现手段传达出对于这个时代的情感,感情因素是画家创作的关键,画家只有带着独特的情感才能真正创作出经典作品。
关键词:时代思潮;油画创作;艺术创作
第一章 时代思潮影响油画创作的主题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每个时期下所产生的时代思潮都有所不同。然而任何艺术的发生,都以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为前提。无论是在哪个时期,都会对油画艺术创作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也就揭示了艺术的外因制约和推动着艺术创作的发展。
1.1创作主题是对现实的映像
创作来源于生活,生活是一切艺术创作的先导。从政治上来看,创作的主题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映像,体现时代精神特征。在艺术思潮的推动下,艺术创作的主题也应随之改变,顺应时代的发展的需要。西方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城市的兴起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改变了以往对现实生活的悲观绝望态度,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而这些倾向是与基督教的主张相违背的。在14世纪城市经济繁荣的意大利,最先出现了对基督教文化的反抗。一批青年艺术家存在革新的思想,像达·芬奇身处黑暗时代无法忍受传统艺术的这种地位,提出“绘画是一门科学”的原则,艺术创作主题也随之改变,这样的一种反映就是对现实时代的一种表现。
1.2经济发展推动油画创作产生
经济的繁荣发展对推动油画艺术创作起到关键性作用。新的艺术流派会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层出不穷,作为油画艺术创作者赶上时代的步伐尤为关键,艺术家在创作时应符合时代发展体现时代精神。1984年詹建俊先生创作的一幅油画作品《潮》,画面中央以一个农民手拄铁锹的形象,配合着周围富有生机的柳树和肥沃的土地,来表达作者对改革大潮的一种真实感受。在新中国改革开放大潮的影响下,詹建俊先生通过造型、色彩等方面表达内心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由此创作出这幅经典之作。《潮》是一幅符合时代大潮的作品,一个时代的缩影。所以,作为当代艺术创作者需要敏锐的捕捉人们的现实生活,抓住时代主题再通过艺术表现手段来加以体现。
1.3地域文化影响主题
“画家由于其所处地域的文化和审美情趣的不同,他对客观事物和文化环境的感知便具有了差异性。”[1]创作主题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一定的民族文化以及一定的世界潮流与时代精神等因素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东西方的地域文化形态、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等都有所差异,所以艺术创作呈现出来的时代主题也是差异巨大。地域文化的差异无处不在,大到国家之间小到地区之间。在艺术创作中,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的熏陶和影响更加明显且更加普遍,世界各民族的文艺作品具有各自不同的文化特征,画家通过绘画创作的形式来表现一个地域的文化。
第二章 绘画表现手段体现时代主题
绘画通过多种表现手段传达时代主题,不仅展现了艺术家的个人风格,还反映了特定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随着时代潮流的涌动,越来越多的油画表现形式层出不穷。绘画的表现手段不仅是视觉的传达和再创造,更重要的是创作情感的表达。
2.1手段与主题直接关联
手段的选择不仅影响观众的视觉感受,也直接造就了作品传达的主题和时代氛围。自油画传入中国后,当代中国艺术家们就掀起了油画和中国本土文化结合的潮流,画家们追求中国传统文化和油画表现手段相结合艺术作品。
吴冠中老先生作为现当代画家。他长期在油彩和墨彩的互补兼作中探索,他的油画作品《周庄》描绘江南水乡的真实场景,画面中几何抽象的屋舍、黑白灰色块的布局、点线面的构成元素等等都象征着油彩和水墨的结合,充分展现了“油画民族化”的特征。中国写意性油画构建在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之上,拥有强大的文化根基,追求中国文化精神。
2.2表现手段强化时代形象
著名的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愿你的色彩和形式全都用来表达你的感情”[2]表现手段不仅仅是手段,更是艺术家情感的无声展现。画家通过运用表现手段来突显时代主题中的形象。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就展现了表现手段的这一特征,画中展示的是“格尔尼卡”小镇在世界大战中被摧毁的景象,毕加索通过这幅作品来表达他内心愤怒的情绪。《格尔尼卡》并不是一幅具象作品,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其中的绘画表现手段来理解它的含义,即相互倾斜的线和强烈的黑白对比。毕加索通过娴熟的运用绘画手段,创作出极富有象征含义的艺术品,表达了对祖国牺牲人民的哀痛。这幅画强化了时代主题,不仅是对战争的控诉,也是对人类灾难的深刻反思。
第三章 创作中的情感表达
“艺术生产”即特殊的精神生产。艺术家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情感的表达离不开艺术家自身的生活体验。“艺术源于生活,生活是一切艺术创作的先导”[3]艺术家的生活体验又离不开时代思潮的冲击,时代在发展潮流在涌动,艺术家的生活体验也越来越丰富。每一次思潮的涌动都是对艺术家思想的撞击,经过同艺术家主观意识的融合,从而形成艺术家对时代思潮独特的情感表达。
3.1创作情感以表现手段为载体
“艺术家抒发个人情怀,都是通过对社会真实存在的人和现象的思考后,通过概括加以适当的形式语言传达出来,也就是内在精神与视觉表象的结合”[4]艺术家通过艺术实践来呈现主体性特征。王式廓的素描作品《血衣》描绘的是农民斗争地主的控诉会的大景象,他用素描、明暗、黑白灰、虚实等等手段,充分展现整个会场群情激愤的场景,表现出农民和地主的阶级矛盾。他用这些手段把人们心中对剥削者的阶级仇恨的情绪展现的淋漓尽致,可以说,画家所有的感情和对美的追求都是通过可视性的表现手段来表现出来的。
3.2情感表达的多样性
“精神的表达是衡量艺术价值的永恒尺度”[5]画家在创作过程中,除了要在画面中表现自己的绘画语言和风格外,最重要的是传达情感。创作中情感表达的形式手段具有多样化特征,存在于点线面、色彩、空间、虚实、节奏等等方面。如魏列夏庚的油画《祈祷战败者》在两个人物的背景用金黄色来烘托,表现了画家对胜利的向往,让人们感觉到希望。每个画家的风格都有所不同,但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传达情感。画家通过不同的形式来精准的传达情感,展现了情感表达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第四章 结论
艺术创作作为一种具体的实践的审美活动,对客观世界的表现有其独特的创造性。时代思潮下,艺术家的表现方式也随之变得丰富,运用灵活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段来体现艺术家丰富的情感。
参考文献:
[1]伍帮军.论中国风景油画创作中的地域性特征[D].新疆师范大学,2013.
[2]罗丹口述.葛塞尔记.沈琪译:《罗丹艺术论》,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版,第十页
[3]汪晓曙:《绘画创作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132页
[4]杨洁.浅析中国油画人文精神的发展轨迹[D].西安美术学院,2013.
[5]李婷,韦雪勤.论写实油画的精神内涵——以忻东旺写实油画为例[J].大众文艺,2011,(21):59.
[6]王宏健:《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7年版
[7]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15(002).
作者简介:秦忠昌,2002年3月出生,男,河北邢台人,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吉林大学艺术学院,学生,研究方向: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