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生活情境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敖勇

重庆市第一中学校 400000

摘要:本文聚焦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情境应用问题,通过分析当前融入现状困境,提出选择多元策略与实效路径优化方案。物理学科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实际教学中存在情境选取随意、应用流于表面等问题。有效解决途径包括建立情境资源库、注重学科知识点契合度、增强师资培训力度、促进课堂互动体验等。为教师开展基于生活情境物理教学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推动学生理解物理概念、提升学习兴趣、培养应用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情境;教学策略

引言:物理学是自然科学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规律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基于生活情境开展初中物理教学,能够打破学科知识与现实应用间鸿沟,激发学习热情,增强物理概念理解深度,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然而现实教学实践中,情境引入方式仍存诸多问题,影响教学实效性。通过分析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情境融入现状困境,探讨情境选择多元策略,提出应用实效路径优化建议,从而促进物理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一、透视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情境融入的现状困境

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情境融入存在多方面问题。以沪科版八年级《声的世界》单元为例,教师仅简单提及“敲击音叉”情境,未能整合学生熟悉的各类声音来构建完整认知体系,反映出情境选取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九年级电功率内容教学中教师常停留于展示电器功率标签阶段,未引导学生探究用电成本计算、能效比较等深层问题,使情境应用流于表面。八年级《光的折射》小节教学限于平面镜演示,未拓展至汽车凸面后视镜、化妆凹面镜等多样化应用,暴露出教师情境整合能力不足。

八年级《浮力》单元教学中未考虑学生实际游泳经验差异,导致部分学生难以产生情境共鸣,显示学情分析不充分。讲解摩擦力时因课时限制,多数教师仅展示几张图片后立即进入理论讲解,缺乏学生亲身体验环节。物理试卷仍以公式计算为主,情境应用题较少,评价机制偏重知识掌握,忽视应用能力。学校普遍缺乏分类情境资源库建设,教师各自搜集素材效率低下且质量参差不齐。这些问题共同构成当前困境,需要系统探究并寻求有效解决路径。

二、构建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情境选择的多元策略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挑选适合的生活情境,需要摒弃一味追求新奇有趣的肤浅思路,应当立足科学性和系统性原则进行选择,始终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根本出发点,围绕物理学科本质特征展开,目标在于切实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式、实际探究能力和积极科学态度,而非简单举例子。选择的情境必须具备真实性,应该来源于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场景如家用电器使用、各类交通工具运行、体育锻炼活动等,让学生能产生熟悉感,又能揭示物理规律在日常中的广泛存在性;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思维成熟程度,选取既符合他们认知水平又能激发学习兴趣的情境素材,可以借助当下流行文化元素、常用科技产品等熟悉事物来激活内在学习动力;教学情境还应当具有问题挑战性、内容层次性、思考开放性、知识整合性和实际操作性这些基本特征,教师需要用心设计含有思维挑战成分的问题,构建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情境系列,允许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分析,把多个零散知识点有机联结起来,并且能够便捷转化为动手实验探究活动,从而实现对物理本质的深层理解。

以沪科版八年级第一章《快与慢》教学为例,教师构建多元生活情境。在课堂导入环节利用学生熟知的各种交通工具情境,展示自行车、摩托车、汽车、高铁、飞机等不同交通工具图片或视频,引发关于“何谓快慢”思考。教学速度概念时创设校园运动会情境,通过百米赛跑成绩对比,引导学生理解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程度。讲解速度公式时设计共享单车骑行情境,让学生计算不同路段平均速度,感受路况、坡度等因素影响。探究速度变化规律环节引入游乐场过山车情境,分析其加速、匀速、减速过程,形成对加速度概念初步认识。拓展应用阶段设计交通安全情境,分析汽车制动距离与速度关系,培养安全意识。

三、优化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情境应用的实效路径

优化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情境应用实效路径,需从多维度系统推进。构建分类情境资源库,按照力学、光学、电学等物理分支领域,收集整理典型生活情境案例,建立校本资源库,便于教师获取高质量教学素材。完善情境引入机制同样重要,根据教学内容特点灵活选择情境引入时机,当做导入激发兴趣或当做拓展巩固知识。创新情境呈现方式则需综合运用实物展示、视频播放、图片分析、故事叙述等多种形式,增强直观性与吸引力。优化问题设计质量,围绕情境设计由浅入深问题链,引导学生分析现象、发现规律、归纳结论。强化互动体验环节、注重知识迁移训练、加强师资专业培训、改革评价考核机制等措施,能够切实提高生活情境应用实效性,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培养。

以沪科版九年级第十二章《熔化与凝固》教学为例,教师多维度优化情境应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组织学生搜集冰雪融化、金属铸造、蜡烛燃烧等日常生活中熔化与凝固现象视频材料,建立主题情境资源库。课堂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冰淇淋融化视频,设问为何冰淇淋会融化、如何延缓融化过程等问题,激发探究兴趣。概念形成阶段设计“厨房实验室”情境,让学生观察黄油、巧克力等物质熔化过程,记录温度变化,发现熔点概念。规律探究环节创设“冬季取暖”情境,分析暖宝宝原理,理解凝固放热现象。应用拓展阶段引入“金属铸造”情境,通过视频展示或模拟实验,理解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在工业生产中应用。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通过系统探究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情境应用问题,揭示了情境融入存在选取随意、应用表面化、资源匮乏等困境。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构建多元策略体系,包括立足学科核心素养、注重情境真实性与问题性、考虑学生认知特点等选择路径。从构建情境资源库、完善引入机制、创新呈现方式、优化问题设计、强化互动体验等维度,提出实效应用优化建议。科学选择与应用生活情境,能有效促进学生物理概念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践能力。未来仍需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情境创设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汪芸.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4,(32):97-99.

[2]徐秀华.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N].山西科技报,2024-08-29(B03).

[3]郑世才.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教师,2023,(36):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