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AI赋能小学音乐教学策略探索

作者

李章瑜

重庆市渝北区盛景天下小学校

摘要:本文聚焦AI赋能小学音乐教学策略探索,探讨了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发展。小学音乐教学目前虽然形式多样,但在实际运用中仍然有着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支持、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的音乐学习空间等措施,这些措施能够有效的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这些尝试都为推动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宝贵的实践参考。

关键词:人工智能;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也在悄然改变着教育的方方面面。通过梳理当下小学音乐教学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一系列别具一格的教学策略。这些策略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打造一种集智能化、个性化、高效化于一身的全新音乐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之下,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将被极大激发,专业技能也会突飞猛进。与此同时,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范围必将不断扩大,区域、城乡之间在教育上的差距会逐步缩小,教育公平这一理想也将渐行渐近。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AI应用的现状与挑战

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已融入多种AI技术。电子识谱工具将学生演唱的旋律转换为乐谱并给出反馈;数字乐器应用让学生接触不同乐器音色;创作辅助工具帮助学生完成简单音乐创作;沉浸式多媒体技术营造虚拟音乐厅氛围。现代教学管理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分发,形成个性化学习路径。教师教学歌曲时运用智能识别软件让学生通过平板电脑跟随音乐打节拍,系统即时分析每位学生的准确度,生成班级热力图,显示全班掌握情况。这使教师能快速识别需要额外指导的学生,课后还能推送针对性练习极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然而人工智能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也面临着诸多现实挑战。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城乡学校在数字化基础设施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导致人工智能教育资源获取的机会不均等;教师自身的人工智能素养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对新技术抱有畏惧心理,难以将人工智能工具有效整合到教学实践中;现有的人工智能教学资源普适性不足,缺乏针对小学音乐学科特点的定制化开发,与教学的适配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人工智能驱动的评价机制还比较机械化,难以全面捕捉学生音乐表现中的情感因素,容易造成评价的片面化;技术伦理问题日益凸显,涉及数据安全、算法公平性等方面的隐忧,需要我们保持警惕并谨慎应对。

二、借助AI技术优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策略与实践

构建立体化教学体系是优化小学音乐课堂的关键。智能备课系统协助教师快速生成教案框架,提供多样化教学素材提升备课效率。课堂实施环节AI互动平台创造沉浸式学习情境,声音识别技术即时评估学生演唱表现;虚拟音乐指挥系统引导学生感受节奏律动;智能协作平台支持小组合作创作。针对不同学习风格AI系统自动调整内容难度,为音乐基础薄弱学生提供额外练习,为天赋突出学生推送进阶内容。在教学《小猫圆舞曲》时,创设 “动物化妆舞会” 趣味情境,运用 AI 生成的三拍子可视化图谱和双角色音色对比,帮助学生攻克三拍子节奏和音色辨析的难点。课堂上,学生们唱跳结合,在游戏化教学中轻松愉悦地加深了对音乐结构和表现力的理解,音乐表现力与创造力也得到有效促进 。

课后延伸阶段AI辅导助手解答疑问,推送针对性练习任务。教师在单元教学展示了AI赋能的实践。在教学《北京喜讯传边寨》中,课前教师使用智能备课系统分析了全班学生的音乐能力数据,系统自动将学生分为三个能力梯队,并推荐差异化教学资源。课堂上通过智能大屏展示AI生成的交响乐队演奏动画激发兴趣。随后学生们使用平板电脑上的AI乐器模拟器尝试演奏,系统根据每位学生的操作情况推送难度适中的练习。表现出色的血行获得了更高难度的古筝练习,而基础较弱的学生则获得了更简单的节奏训练,AI系统自动给予即时鼓励和指导。课后学生通过班级音乐云平台继续练习,家长可以看到孩子的练习记录和进步情况。

教师在教学歌曲时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合唱课《萱草花》学习时,课前学生通过学校的音乐学习APP预习歌曲,APP提供了专业示范演唱,并通过AI分析为每位学生提供个性化预习重点。课堂上教师组织AI智能合唱团活动,学生分组演唱不同部分,AI实时评估各组表现并投射到大屏幕上。发现部分学生节奏把握不准时,立即调用AI节奏训练模块进行强化。课后学生提交演唱录音,AI系统自动分析并生成个性化反馈,教师据此进行针对性指导,既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加深了爱国情感体验。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融合AI资源拓展小学音乐教育空间的路径与方法

拓宽小学音乐教育空间需从多角度入手。搭建音乐平台进行跨学科学习,将音乐与数学、语文、科学等融合。将 AI 技术与音乐、古诗词教学相融合,带领学生进入科技与艺术交织的奇妙世界。在《阳关三叠》教学中,拓展创编环节,学生们先了解《静夜思》的寓意,接着在老师指导下,依据对诗歌的体会输入指令,借助 AI 系统为诗歌创作旋律。原本不懂作曲的学生,在 AI 助力下拥有了自己的 “作品”,不仅能快速获取丰富音乐素材,还能轻松创作出独特旋律。课程最后,学生展示 AI 音乐作品,AI 生成的 “李白” 形象对作品进行评价,科技与传统文化完美融合,给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学习体验 。

在教学打击乐器中科学和音乐老师协作,使用AI交互平台展示不同材质打击乐器的声波可视化图像。 《彼得与狼》教学中,利用AI 技术,将各种音乐演奏的场景、乐器的使用方法进行可视化呈现,一些以往只有文字描述和图片展示的内容,通过 AI 生成视频,栩栩如生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在课堂互动中,学生们对音乐学习积极性更加高涨,对乐理知识的领悟也更加透彻。​

结论:通过梳理小学音乐教学中AI应用现状与挑战,提出多元化教学策略方案。AI技术能有效解决传统音乐教学中资源不均、个性化需求难满足等问题,但需要系统性解决方案。通过构建智慧课堂生态,融合线上线下学习空间,创新教学模式,能显著提升学生音乐学习效果。未来AI赋能小学音乐教育发展应注重技术与教育理念深度融合,保持人文关怀与技术创新平衡,培养学生全面音乐素养,推动教育公平普惠发展,最终实现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知.信息技术赋能小学音乐教学革新[N].江苏科技报,2024-09-23(B12).

[2]薛昕昕.多媒体技术赋能小学音乐教学的实践探索[J].第二课堂(D),2024,(06):22-23.

[3]廖亮.数字赋能创音乐课堂新样态——“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J].天津教育,2023,(17):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