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人,以文育匠
钱莉莉
阜阳职业技术学校 安徽 阜阳 236000
摘要:在中职教育里,语文这门课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很重要,也是开展思政教育的关键部分。本文主要讲了在中职语文教学里,怎么深挖思政元素,再把它们巧妙地放进教学过程中。通过创新教学方法、组织实践活动,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匠的教育目标[1],为培养既有专业本事又有好品德的新时代工匠打基础。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程思政;以文化人;以文育匠
引言:语文这门课,有很多文化内涵和思想价值,在中职教育里,有着特别的育人作用。古人说“文以明道”,在中职语文教学里加入思政元素,不但能让学生把语言文字用得更好,还能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让学生成为符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一、仔细分析课文,找出思政内涵
可以深入研究中职语文教材里的课文,把藏在其中有关思政的内容找出来,自然而然地融入语文教学的各个部分,当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不仅语文能力会得到提升,还会在不经意间受到思政教育的影响[2]。
例如,在教学《沁园春·长沙》的时候,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反复朗读这首词,感受它的气势。在读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词里写的秋景,和其他文章里的秋景有什么不一样,再分析为什么作者写的秋景充满生机活力,这能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和情怀。接着,深入讲讲词的下阕,说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展现了青年毛泽东和他同学们的什么精神面貌。让学生分组讨论: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青年们为什么能有那么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抱负?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说说有什么启发。
讨论的时候,学生们都积极发言。有的学生说:“从词里能感觉到青年毛泽东特别关心国家命运,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也可以有这种胸怀天下的责任感,我们可以努力学专业知识,为国家发展出份力。”还有学生说:“他们面对困难不退缩,我们学习碰到难题,也不能轻易放弃,可以像他们一样有斗志。”通过这样的交流,学生能深刻体会到这首词里的爱国情怀、担当精神,还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把这些思政元素变成自己的精神力量。
二、创设教学情境,加深思政体验
老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教学场景,让学生感觉自己就进入了课文里,这样,学生就能更真实地体会那些思政元素,让思政教育切实走进学生心里。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可能有些枯燥,而情境教学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特意营造的氛围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课文传达的情感和道理,进而产生非常强烈的共鸣[3]。
在教学《雨巷》时,老师可以在教室里弄出一种朦胧,忧伤的氛围,可以放一点轻柔的音乐,模仿细雨飘落的声音。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朗读《雨巷》,引导他们想象自己就是在雨巷里徘徊的诗人,感受诗人心里的孤独、迷茫,还有对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
接着,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一些学生扮演“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另一些学生可以扮演诗人。在表演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用语言、表情和动作,把诗歌里的情感表现出来。表演结束后,还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丁香姑娘”代表着什么?诗人为什么这么执着地找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没有过类似找美好东西,却遇到挫折的经历?
在讨论的时候,学生们都积极发言。有学生说:“丁香姑娘可能代表着美好的理想,诗人在追求理想的路上,很迷茫、很痛苦,但一直没放弃。”还有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我在学技能的时候,碰到好多困难,有时候也迷茫,当看到诗人在困境里还坚持,我就有了继续努力的动力。”通过这种情境教学和互动活动,学生能深刻体会到诗歌里对理想的追求,还有面对挫折的坚韧精神,把思政教育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里。
三、开展实践活动,践行思政理念
把语文教学和实践活动紧紧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把学到的思政理念变成实际行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真正做到用语文来塑造工匠。实践活动是思政教育的重要方式,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里,更明白思政理念,还能学会运用[4]。
在教学完《荷塘月色》以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校园文化景观设计”实践活动。老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想《荷塘月色》里,作者对荷塘景色的细致描写,分析作者怎么通过写景色,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境。接着,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以校园里的一块空地进行设计,用学的语文知识和审美观念,设计一个有文化内涵、好看的校园景观。
在设计过程中,小组里的学生分工合作,有的去实地考察,有的查资料,有的画设计图。学生们可以想一想,怎么把校园文化元素放到景观设计里,比如把学校的校训、办学理念,或者学校的历史传统体现出来。有个小组就设计了一个以“书香校园”为主题的景观。他们在空地上规划出一个读书广场,在广场周围可以种上花草树木,在广场两边上放一些刻着经典诗词的石凳和雕塑,这样一来,校园文化的韵味就可以更好地体现。
设计好之后,每个小组都可以展示、讲解自己的设计。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提出问题、给建议,一起商量怎么把设计方案改得更好。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光提高了语言表达、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还深刻理解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对学校更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把课文里学到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用到实际设计里,培养了以后工作需要的审美和创新精神,为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好基础。
四、结束语
在中职语文教学里深挖和融入思政元素,是个长期、系统的工作。通过仔细分析课文、创设教学情境、开展实践活动等办法,能把思政教育和语文教学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目标。这不但能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精神,给社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让学生以后在职业生涯里发光发热,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出力。
参考文献:
[1]吴文强.中职语文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路径探索——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例[J].教师,2025,(02):38-40.
[2]刘锦屏.工匠精神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策略[J].学周刊,2024,(33):20-22.
[3]王敏.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实证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3.
[4]张秋兰.中职语文践行“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21,(37):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