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三全四维”理论下后进生协同培育的德育实践与探索

作者

陈婷

中山市广东博文学校   528400

摘要:本文立足“三全四维”理论框架,聚焦后进生协同培育问题,通过系统构建全员参与机制、深化全程跟踪体系及拓展全方位平台,为后进生成长提供多元支持。探究采取实证分析与理论探索相结合方式,对教学活动、实践活动、线上线下互动及校企社融合四维协同育人路径进行深入探索,形成了具有可操作性与推广价值体系。“三全四维”理论指导下协同培育模式能有效激发后进生成长动力、提升培育质效、促进综合发展,对推动德育工作创新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三全四维”;后进生;协同培育

一、构建全员参与机制,激发后进生成长动力

学校通过构建教师、家长、同伴、社会多方联动机制,形成后进生培育合力。教师团队中不仅任课教师参与,更有班主任、心理咨询师、专职德育教师组成专业指导团队,采取一生一策个性化辅导模式,根据每位后进生心理特点、学习状况与行为表现,制定针对性培育方案。同时建立朋辈互助圈,发挥同伴榜样引领作用,通过结对帮扶、互助小组等形式,营造积极向上氛围。家校协同方面,学校定期组织家长培训讲座,传授科学教育理念,统一家校教育标准,避免教育脱节现象。校外引入社会企业人士、公益组织等外部资源,通过讲座、参观、对话等方式,为后进生提供多元成长环境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全员参与机制建立过程中注重整合教学活动、实践活动资源,让后进生在多维互动中获得成长。课堂教学环节,采取分层教学策略,设计难度递进任务,让后进生体验成功喜悦;实践活动中,为后进生设计符合其特点岗位,如校园广播站播音员、班级活动摄影师等,发掘其潜能特长。线上则搭建云端成长档案系统,记录每位后进生点滴进步;线下组织校企社联合实践项目,如社区服务、企业见习等,拓宽后进生视野,激发其社会责任感与职业兴趣。通过多渠道参与机会创设,后进生逐渐建立自信,形成内生动力,主动融入集体生活,表现出积极向上精神面貌。

二、深化全程跟踪体系,提升后进生培育质效

建立覆盖学生入学至毕业全过程跟踪体系,实现后进生培育工作前瞻性、持续性与系统性。入学初期,通过科学评估工具筛选识别潜在后进生群体,建立预警档案,实施早期干预;学习过程中,构建周反馈—月评估—学期总结三级监测机制,关注学生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心理状态等多方面变化,及时调整培育策略。班主任每周与科任教师交流沟通,汇总各科表现情况,形成综合评价;心理咨询室定期对后进生进行心理测评,为其提供情绪管理、挫折应对等心理辅导。毕业前期,针对即将步入社会或继续深造学生,开展职业素养培训或学习能力提升指导,确保其顺利完成角色转换。

我校小宇曾是典型的后进生。学习上,基础薄弱、成绩长期垫底,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常扰乱秩序;生活里,性格孤僻,与同学冲突不断。学校运用“三全四维”理论展开协同培育。全员参与,班主任定期与小宇谈心,挖掘内心想法;学科老师针对薄弱科目免费辅导,制定专属学习计划。全程跟踪,从早自习到课余,关注学习生活点滴,随时调整策略。全方位覆盖,除学习,还关注心理与社交,安排心理老师疏导,组织班级活动促进交流。从家庭、学校、社会、自身四个维度发力。家校紧密沟通,家长转变教育方式,给予更多陪伴鼓励;学校组织社会实践让他融入社会;老师引导他树立目标,激发内驱力。一学期后,小宇成绩显著提升,性格开朗,融入集体,实现从后进生到积极向上的学生蜕变,彰显“三全四维”理论的强大实践价值。

全程跟踪体系实施过程与四维育人空间深度融合。在教学活动维度,任课教师采取过程性评价方式,关注后进生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质量等细节表现;实践活动维度,德育导师跟踪记录后进生参与社团、志愿服务等活动表现,引导其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培养品格。线上线下维度,通过智能化管理平台与面对面交流相结合方式,构建全天候监测网络;校企社融合维度,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企业协同评价机制,从多角度、多环境下观察评估后进生表现与成长。这种全程化、多元化跟踪体系突破传统单一评价模式局限,使后进生培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实效性,显著提升培育质量与成效。

三、拓展全方位平台,促进后进生综合发展

学校构建全方位育人平台必须突破传统空间局限,形成课内外、校内外、线上下以及理论实践相融合开放式教育体系,为后进生成长创造多元化发展环境。该平台应具备开放性、包容性、互动性与发展性特征,能够适应不同学习风格与成长需求学生群体;同时注重资源整合,打通校内外各类育人资源壁垒,形成合力。平台建设须从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两个层面同步推进,物理空间包括课堂教学场所、专业功能室、校外实践基地等实体环境,虚拟空间则包括网络学习社区、云端教育资源库、智能互动平台等数字化环境。学校应重构课程体系,将德育元素有机融入各学科教学过程,同时开发系列校本课程,满足后进生个性化需求;改革教学方法,推行项目式学习、情境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创新模式,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与此同时,学校应搭建起连接家庭、社区、企业等多方参与平台,协调各方资源投入,形成育人合力;建立长效机制,保障各类平台持续运行,避免形式主义倾向,确保实际效果。全方位平台应呈现层次性特点,针对不同阶段后进生设置不同难度与深度活动,既保证基础性又体现进阶性,让学生在挑战中获得成长体验。

全方位平台建设紧密围绕四维要素展开,形成互融互通育人格局。教学活动维度重在优化课程结构与教学策略,将思想引领、价值塑造融入知识传授全过程;通过主题班会、学科融合、跨学科主题学习等形式,搭建多层次课程平台,满足后进生差异化学习需求;推行大单元教学模式,强化学科内在联系,帮助后进生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实践活动维度注重体验式学习与实践性教育,学校应构建完善实践教育课程体系,包括劳动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研学旅行等多种形式;建立校内实践基地与校外实践基地相结合实践教育网络,为后进生提供丰富实践机会。线上线下维度强调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学校应打造智慧校园环境,建设数字化学习空间;构建网络学习社区,开发线上德育课程资源,实现线上线下相互补充、有机衔接;利用智能技术手段,实现精准育人。校企社融合维度则注重外部资源引入与协同育人,学校与家庭建立互动机制,定期举办家长学校,提升家长教育能力;与社区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引入企业力量,开展职业体验活动,拓宽后进生视野。这四个维度相互交织、相互促进,共同构成立体化育人体系,为后进生提供全方位发展平台,促使其在多元环境中实现综合素质提升,逐步建立积极人生态度与正确价值取向,最终完成从问题学生向优秀学生转变。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三全四维”理论为后进生协同培育提供了科学框架与实践路径。通过构建全员参与机制、深化全程跟踪体系、拓展全方位平台三大策略,实现教学活动、实践活动、线上线下、校企社融合四维协同,有效提升后进生培育工作质量与水平。这一协同培育模式能够激发后进生内生动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较强实践价值与推广意义。未来探究可进一步探索“三全四维”理论在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后进生群体中应用策略,进一步丰富德育实践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 徐颖辉. 高中后进生德育教育探究[J]. 魅力中国,2020(35):170.

[2] 张银姬. 真心育人持之以恒——后进生德育教育初探[J]. 数码精品世界,2021(5):5-6. DOI:10.12277/j.issn.1009-0428.2021.05.003.

[3] 曹晓燕. 例谈转化"后进生"的德育策略[J]. 江西教育,2023(11):13-14. DOI:10.3969/j.issn.1006-270X.2023.1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