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施工现场绿色施工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作者

王晨

湖北方向标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74

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效率。近年来,绿色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施工阶段作为建筑生命周期中资源投入最密集、环境影响最显著的环节,成为推动绿色建筑目标落地的关键节点。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绿色施工仍面临诸多挑战,管理手段滞后、监管机制不健全、现场执行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普遍存在,亟需从系统层面构建一套科学、高效、可推广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

一、绿色施工管理体系的内涵与构成要素

(一)绿色施工的定义与基本原则

绿色施工是指在施工全过程中,通过管理优化与技术创新,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并确保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的一种现代施工方式。其基本原则强调“四节一环保”,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核心在于全过程、全要素、全参与。绿色施工不仅是对传统施工模式的优化,更是建筑领域响应“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要求施工活动具备生态友好性、资源高效性与可持续性。

(二)绿色施工管理体系的内涵

绿色施工管理体系是针对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管理活动进行系统化、标准化、流程化配置的结果,涵盖目标设定、制度建设、技术集成、现场控制和绩效反馈等多个维度。其特点体现在以绿色目标为导向,以数据化监控为抓手,以全过程闭环控制为保障,形成可操作、可评价、可复制的管理闭环 [1]。该体系要求组织结构与职责分工清晰,技术路径与管理制度相配套,同时能够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实现适应性调整。

(三)绿色施工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

绿色施工管理体系的构建包括四大关键要素:一是组织管理体系,即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绿色工程师为执行主体的专业管理团队,负责绿色策划、实施与监督;二是技术支持体系,涵盖绿色施工技术指南、绿色工法库和设备材料选型标准,如采用高周转率的铝合金模板、自升式脚手架系统、节能塔吊与低噪音设备等;三是监督控制体系,通过 PDCA 管理循环,结合能耗监控系统、扬尘自动监测站和施工行为记录平台实现实时控制;四是文化保障体系,通过培训制度、评优机制与宣传教育手段,强化全员绿色意识与操作习惯。

二、建筑施工现场绿色管理体系构建的关键路径

(一)管理制度体系的完善

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是绿色施工的基础。企业应根据项目类型和属地监管要求制定绿色施工专项管理制度,如绿色施工目标责任制、绿色专项策划流程、绿色施工验收标准及检查评分办法等 [2]。同时,建立绿色施工台账制度,包括绿色材料采购记录、环保设施运行记录、现场能源与水资源使用明细等,形成可追溯的全过程资料闭环。此外,应强化制度执行刚性,结合奖惩机制设定绿色施工的激励与约束措施,推动制度落地。

(二)绿色施工关键技术的集成与应用

绿色施工的实施离不开绿色技术的具体应用与集成。节能方面,可在施工照明系统中使用 LED 灯具,搭配光控与时控系统减少能耗,同时对施工机械配置节能控制模块,实现能源动态调配;节材方面,推广装配式结构,提升预制构件率至 40% 以上,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可重复使用周转材料,减少现场浪费;节水方面,通过雨水回收系统和二次利用装置对现场养护用水、施工清洗水进行循环利用,实现年节水超过 30% ;环保方面,采用雾炮车与喷淋装置抑制扬尘,出入口设置车辆冲洗设备防止泥土外带,使用低噪音设备并在高噪作业区布设声屏障,满足噪音控制在65dB 以下的要求,有效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扰动。

(三)绿色施工全过程动态监管

全过程动态监管机制贯穿绿色施工的各阶段。事前阶段,通过专家评审制度审查绿色施工专项方案,明确绿色施工指标与控制节点;施工中,通过移动智能终端进行现场信息采集,结合视频监控、扬尘噪音在线监测设备对重点区域实施动态跟踪与报警联动,同时运用BIM 技术模拟工序交叉、物料堆放及现场动线,提高施工组织效率;事后阶段,依据预设 KPI 指标对节能、减排、资源利用率等内容进行评估,编制绿色施工总结报告,并根据评估结果对相关岗位或施工队伍实施奖惩管理,实现反馈闭环。

(四)信息化手段的支撑作用

信息化平台是提升绿色施工效率和精准性的有力工具。在前期策划阶段,通过BIM 模型对项目进行能耗模拟与材料用量分析,提前预判绿色施工风险点与优化路径;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智能穿戴设备、传感器与监测系统实时采集数据,传输至智慧工地云平台,形成能耗分析、环保指标超限预警、绿色施工进展可视化等功能模块;此外,采用二维码与 RFID 技术实现绿色材料追溯管理,提升材料管理透明度。通过信息化技术与施工现场的深度融合,可显著提升绿色施工的执行力和管理水平。

三、绿色施工现场管理体系的实施保障机制

(一)政策与法律法规保障

政府相关部门应通过政策引导与监管机制为绿色施工提供支撑。国家层面,《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等为绿色施工提供基本依据,地方层面应制定绿色施工备案、检查、奖补等实施细则,提高政策执行力。此外,应完善绿色施工纳入招投标评分体系、建筑工程竣工验收标准等制度,将绿色管理能力纳入企业资质考核内容,倒逼企业主动实施绿色施工。

(二)组织与人员保障机制

项目执行层应明确绿色施工的组织架构,设立绿色施工管理小组,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绿色专员负责具体落实与协调。企业总部可设绿色管理中心,统筹指导各项目部绿色工作。对施工现场人员,应通过开展绿色技能培训与持证上岗制度提升其专业能力,如环保作业人员需掌握扬尘治理规范、设备节能操作规程等,确保管理要求在一线得到有效执行。

(三)经济激励与评估反馈机制

绿色施工推广过程中,应建立经济与绩效联动的激励机制。企业可设立专项资金,对绿色指标完成情况优异的项目团队或个人给予经济奖励;同时,引入第三方绿色施工绩效评价机构,对绿色目标实现情况、资源节约量、碳排放量等进行科学量化,作为项目评优评先与后续工程承接的参考依据,实现绿色绩效的正向反馈[3]。

(四)企业绿色文化建设与宣传引导

企业层面需将绿色理念上升为核心价值观,通过修订员工手册、开展多层级企业内训、加强施工现场文化阵地建设,将绿色思想内化为员工日常行为准则和职业素养。在项目施工现场设置醒目的绿色施工标语、环保宣传栏,定期组织“绿色之星”评选、绿色施工技能竞赛与案例分享等活动,增强员工绿色参与感、认同感与责任意识,从而实现绿色施工由制度驱动向文化驱动的深度转化和持续提升。

总结:

绿色施工管理体系的构建是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通过制度完善、技术集成、信息化手段和保障机制的协同作用,可有效提升施工现场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管理水平。未来应持续深化绿色施工实践,推动标准化与智能化融合,促进建筑施工全过程绿色转型。

参考文献

[1] 卢仲. 施工现场绿色施工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效果评估[J].城市开发 ,2024,(13):156-157.

[2] 李超锋 , 迟光君 . 绿色施工管理模式下房建施工管理的创新方案 [J]. 房地产世界 ,2024,(03):77-79.

[3] 石琴琴 . 建筑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效益双赢路径 [J].大众投资指南 ,2024,(31):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