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基础钢筋编扎施工技术分析

作者

马玉

山东麒聚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引言

在建筑工程中,基础作为整个建筑物的承重结构,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与使用寿命。而基础钢筋编扎施工技术是基础施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基础结构提供了强大的骨架支撑,决定了基础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当前,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物的高度和复杂度不断增加,对基础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深入研究建筑工程基础钢筋编扎施工技术,对于保障工程质量、推动行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筑工程基础钢筋编扎施工技术要点

(一)材料选择

材料的质量是保证基础钢筋编扎施工质量的前提。在选择钢筋时,需综合考虑建筑物的设计要求、荷载情况以及施工环境等因素。首先,钢筋的品种和规格必须符合设计文件和相关规范标准,例如,对于承受较大荷载的基础,应选用高强度的热轧带肋钢筋。其次,要对钢筋的质量进行严格检验,检查其出厂合格证、材质证明书等文件,同时进行外观检查,看是否存在锈蚀、裂纹、弯曲等缺陷。对于重要工程,还需按规定进行抽样送检,检测钢筋的力学性能,如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等,确保其性能指标符合要求。

(二)钢筋加工

钢筋加工是基础钢筋编扎施工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后续编扎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钢筋加工主要包括调直、切断、弯曲等工序。钢筋调直可采用机械调直或人工调直。对于直径较小的钢筋,可采用人工调直,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弯曲导致钢筋损伤;对于直径较大的钢筋,则应使用调直机进行调直,调直后的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曲。钢筋切断需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准确计算钢筋的长度,然后使用切断机进行切割。切割时要保证切口平整,无马蹄形或起弯等现象,以免影响钢筋的连接和受力性能。同时,要严格控制钢筋的切断长度误差,确保符合规范要求。

(三)编扎工艺

编扎工艺是基础钢筋编扎施工的核心环节,其质量直接决定了钢筋骨架的稳定性和整体性。在进行编扎施工前,需先根据设计图纸在基础垫层上弹出钢筋的位置线,明确钢筋的排列间距和位置,为编扎施工提供准确的依据。编扎时,应按照先下层钢筋后上层钢筋、先主筋后分布筋的顺序进行。对于双向受力的钢筋网,需将全部钢筋交叉点绑扎牢固;对于单向受力的钢筋网,可间隔交错绑扎,但受力钢筋的绑扎点必须牢固。绑扎时,铁丝的扣要朝向内侧,避免外露影响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此外,对于有预埋件的基础,在钢筋编扎过程中要准确固定预埋件的位置,保证其标高、轴线符合设计要求,避免在后续施工中出现偏差。

二、建筑工程基础钢筋编扎施工质量控制

(一)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基础钢筋编扎施工质量控制是确保建筑工程结构安全的关键。如果钢筋编扎质量不合格,会导致基础结构的承载能力下降,在建筑物自重和外部荷载作用下,可能出现裂缝、沉降甚至坍塌等严重安全隐患,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危及人员生命安全。因此,加强基础钢筋编扎施工质量控制,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二)质量控制要点

原材料检验:在钢筋进场时,严格检查其质量证明文件,如出厂合格证、材质化验单等,并按规定进行抽样送检,不合格的钢筋严禁使用。同时,对铁丝、套筒等辅助材料也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其符合施工要求。施工过程监督:在钢筋加工和编扎施工过程中,要安排专业的质量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检查钢筋的调直、切断、弯曲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编扎的间距、绑扎牢固程度是否达标,钢筋连接的质量是否可靠等。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施工人员整改,避免质量隐患的积累。

(三)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钢筋间距不符合要求:这是钢筋编扎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施工人员操作不规范或测量不准确导致的。解决措施是在施工前准确弹出钢筋位置线,施工过程中加强检查,对于间距不符合要求的部位,及时调整钢筋位置。绑扎不牢固:铁丝绑扎过松或扣数不足会导致钢筋绑扎不牢固,影响钢筋骨架的稳定性。解决措施是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绑扎,确保铁丝扣数不少于 3 扣,且绑扎牢固,必要时可采用双丝绑扎。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或过大:钢筋保护层厚度不符合要求会影响钢筋的耐久性和结构的受力性能。保护层厚度不足,钢筋易受外界环境腐蚀;保护层厚度过大,会降低构件的有效截面尺寸。解决措施是在钢筋编扎过程中,设置符合要求的垫块,确保垫块的数量和位置合理,以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规定。钢筋连接质量不合格:焊接或机械连接质量不合格会导致钢筋受力传递不畅,影响结构的整体承载能力。解决措施是加强对钢筋连接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严格按照连接工艺要求进行施工,并对连接接头进行抽样送检,确保其质量符合标准。

三、建筑工程基础钢筋编扎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新型环保钢筋材料的应用

随着绿色建筑理念的不断深入,新型环保钢筋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将成为趋势。例如,再生钢筋通过对废旧钢筋的回收再利用,不仅减少了资源浪费,还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一些具有耐腐蚀、高强度等性能的新型钢筋材料,如玻璃钢钢筋,也逐渐受到关注。这些新型材料的应用,将提高基础钢筋编扎施工的质量和耐久性,同时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智能化编扎设备和技术的使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设备和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基础钢筋编扎施工中,智能化的编扎机器人将逐渐取代人工操作。编扎机器人能够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自动完成钢筋的摆放、绑扎等工作,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保证了编扎质量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此外,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也将在钢筋编扎施工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建立三维模型,能够对钢筋的布置进行模拟和优化,提前发现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减少返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三)绿色施工技术的推广

绿色施工技术强调在施工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节约资源和能源。在基础钢筋编扎施工中,将推广使用低能耗、低污染的施工设备和工艺。例如,采用电动式的钢筋加工机械,减少燃油消耗和废气排放;在钢筋除锈过程中,使用环保型的除锈剂,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加强对施工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如钢筋边角料的回收再加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结束语

建筑工程基础钢筋编扎施工技术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其技术要点、质量控制以及发展趋势都值得行业人员高度关注。通过合理选择材料、规范加工和编扎工艺、加强质量控制,能够确保基础钢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随着新型材料、智能化设备和绿色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基础钢筋编扎施工技术将不断创新和完善。行业人员应重视该技术的应用与创新,不断提升施工水平,为建筑工程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明 . 建筑工地安全管理的挑战与对策 [J]. 建筑科技 ,2021, 48(5): 78-85.

[2] 李华. 建筑工地安全文化建设的路径与方法[J]. 建筑管理,2020, 37(2): 5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