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教学中巴蜀文化传播的路径构建与应用研究
曾维 罗鸣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644003
引言
巴蜀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悠久的历史底蕴,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巴蜀文化传播,不仅能够丰富英语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还能为巴蜀文化的传承与对外传播注入新的活力 。然而,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中巴蜀文化传播存在诸多问题,如传播意识不足、教学资源缺乏、传播路径不完善等。因此,深入研究高职英语教学中巴蜀文化传播的路径构建与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 高职英语教学中巴蜀文化传播的现状分析
1.1 传播意识薄弱
当前,许多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训练,忽视了文化教学的重要性,更缺乏将巴蜀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意识。这种教学理念导致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对西方文化了解较多,而对本土的巴蜀文化认知不足,无法用英语准确表达巴蜀文化相关内容,在跨文化交际中难以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1.2 教学资源匮乏
适合高职英语教学的巴蜀文化相关教学资源相对较少。教材中涉及巴蜀文化的内容有限,且缺乏系统、全面的编排,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同时,与巴蜀文化相关的英语学习资料,如英语读物、视频、音频等也不够丰富,难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素材,限制了学生对巴蜀文化的深入学习和了解。
1.3 传播路径单一
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中巴蜀文化的传播主要局限于课堂讲解,缺乏多元化的传播路径。实践教学环节中,涉及巴蜀文化传播的活动较少,学生难以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巴蜀文化的理解和运用。此外,网络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巴蜀文化传播中的应用不足,未能充分发挥其传播优势,导致巴蜀文化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有限。
2 高职英语教学中传播巴蜀文化的重要意义
2.1 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将巴蜀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深入了解本土文化。通过学习巴蜀文化的历史、民俗、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以拓宽文化视野,增强文化底蕴,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2 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传播巴蜀文化,学生需要用英语准确表达巴蜀文化的内涵和特色,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通过对比巴蜀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避免文化冲突,在跨文化交际中实现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2.3 促进巴蜀文化传承与对外传播
高职学生是未来社会的重要建设者和文化传播者。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加强巴蜀文化传播,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播意识和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巴蜀文化传承与对外传播的重要力量。学生在学习和传播巴蜀文化的过程中,能够推动巴蜀文化的创新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巴蜀文化,提升巴蜀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3 高职英语教学中巴蜀文化传播路径的构建
3.1 优化课程设置
在高职英语课程体系的优化中,应通过合理安排巴蜀文化相关教学内容与调整教学目标双管齐下。具体而言,在基础英语课程里,选取介绍都江堰水利工程、三星堆文化、川菜文化等英语文本作为教学素材,让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感知巴蜀文化魅力;于英语拓展课程中,开设专门的巴蜀文化英语课程,系统讲解其历史渊源、文化特色与民俗风情,全面提升学生对巴蜀文化的认知。与此同时,明确将巴蜀文化传播纳入高职英语教学目标体系,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英语知识技能,更强调培养其用英语表达巴蜀文化的能力,以及文化传播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依据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细化的教学目标,以此保障巴蜀文化传播在教学各环节得以有效落实。
3.2 创新教学方法
在高职英语教学创新方法的实践中,可综合运用情境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法,多维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文化传播能力。情境教学法聚焦于创设真实或模拟的巴蜀文化场景,让学生沉浸式学习英语,如组织模拟“巴蜀文化节”,鼓励学生用英语推介蜀锦、漆器等特色展品,或演绎川剧变脸等经典节目;设置模拟导游情境,引导学生用英语为“外国游客”生动讲解成都武侯祠的三国历史底蕴、乐山大佛的宏伟壮观,以此提升学生语言运用水平与文化理解深度。项目式教学法则以巴蜀文化传播为核心开展主题学习活动,教师可引导学生分组围绕“川菜文化的国际传播策略”“川剧艺术的海外推广路径”等议题,开展资料收集、数据分析、成果展示全流程实践,学生在团队协作中以英语为工具进行沟通表达,既能强化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又能深度挖掘巴蜀文化内涵,培育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精神。多媒体教学法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将多元媒体资源融入英语课堂,通过播放《三星堆探秘》等英语纪录片、川剧经典剧目视频,让学生直观领略巴蜀文化魅力;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三星堆青铜面具、杜甫草堂古建筑群等高清图片与详实文字,助力学生高效理解记忆知识要点,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显著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
3.3 加强师资培养
为切实增强高职英语教师传播巴蜀文化的能力,可从提升教师文化素养与开展多元教学交流活动两方面协同发力。一方面,定期组织教师参与巴蜀文化专题培训课程与高端讲座,邀请巴蜀文化领域的资深专家、学者现场授课,帮助教师深度剖析巴蜀文化的精神内核与特色风貌,使其在系统学习中拓宽文化视野、充实知识储备,筑牢将巴蜀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根基;另一方面,积极搭建多元交流平台,鼓励教师围绕巴蜀文化与英语教学融合展开经验分享与研讨,同时组织教师深入三星堆博物馆、杜甫草堂等文化圣地实地考察,让教师在沉浸式体验中汲取丰富教学素材与灵感。此外,还应积极创造条件,选派教师参与国内外文化教学领域的学术会议与专业培训,促使教师及时掌握前沿教学理念与方法,全方位提升教学水平与文化传播能力,为巴蜀文化在英语课堂的有效传播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3.4 丰富实践活动
在丰富实践活动以促进巴蜀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可从校内与校外两个维度协同发力。校内实践活动聚焦营造浓厚的巴蜀文化英语学习氛围,通过组织英语演讲比赛、话剧表演、征文比赛等多元活动,以巴蜀文化为核心主题,鼓励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创意表达与精彩展示,不仅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力,还能显著提升其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与文化传播能力;同时,成立巴蜀文化英语社团,定期开展英语文化沙龙、学习小组研讨等活动,为学生搭建常态化的学习交流平台。校外实践活动则强调深化校企、校地合作,积极拓展实践场景,组织学生前往旅游景区担任英语导游志愿者,为外国游客生动讲解武侯祠、青城山等巴蜀文化景点,或与文化企业携手,参与巴蜀文创产品的英语宣传推广工作。这些校外实践不仅能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有效增强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更有助于借助学生的力量,进一步扩大巴蜀文化的对外传播覆盖面与影响力 。
3.5 利用网络平台
为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在巴蜀文化英语传播中的优势,可从建设在线课程与运用社交媒体两方面协同推进。在建设在线课程上,借助网络技术打造巴蜀文化英语在线课程体系,将课程内容精心制作成视频、音频、课件等多元形式,上传至在线学习平台,构建起包含学习资料、练习题、讨论区等丰富板块的学习资源库,让学生能依据自身时间与需求,突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自主学习巴蜀文化英语知识,显著提升学习的灵活性与自主性。在社交媒体运用层面,积极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热门平台开展传播活动,教师创建专属的公众号、账号,定期推送巴蜀文化相关的英语文章、精美图片与精彩视频,以此吸引学生及社会公众的关注;同时鼓励学生在平台上分享学习心得,相互交流互动,借助社交媒体强大的传播力与影响力,进一步拓宽巴蜀文化的传播范围,提升其在更大群体中的知名度 。
4 高职英语教学中巴蜀文化传播路径的应用效果分析
4.1 学生层面
通过将构建的巴蜀文化传播路径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实践,学生在英语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提升。在英语语言能力方面,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英语表达巴蜀文化相关内容,词汇量得到扩充,语法运用更加准确,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能力也有明显提高。在文化素养方面,学生对巴蜀文化的了解更加深入,增强了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了文化传播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学生参与英语学习和巴蜀文化传播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4.2 教师层面
教师在实施巴蜀文化传播路径的过程中,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文化素养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巴蜀文化知识和创新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中,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能够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相长。此外,教师参与巴蜀文化传播活动,增强了自身的文化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培养具有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基础。
4.3 文化传播层面
巴蜀文化传播路径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巴蜀文化的对外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学生通过校内、校外实践活动以及网络平台等渠道,将巴蜀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包括校内同学、校外游客和社会公众等。同时,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够用英语准确地介绍巴蜀文化,提高了巴蜀文化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了巴蜀文化的传承与对外传播。
5 结论
本论文经深入研究高职英语教学中巴蜀文化传播的路径构建与应用,证实于高职英语教学中传播巴蜀文化意义重大。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培养、丰富实践活动以及利用网络平台等路径构建,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英语语言能力与文化素养,还对巴蜀文化的传承与对外传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实际教学应用过程中,这些传播路径成效显著,从学生英语能力提升、教师教学与文化素养进阶,到巴蜀文化传播范围与影响力的扩大,均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不可忽视的是,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巴蜀文化传播路径的构建与应用仍存在不足,教学资源开发尚不完善,网络平台利用不够充分,实践活动组织与实施也有待优化。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从加强巴蜀文化英语教学资源的开发整合,打造更丰富系统的资源库;深度探索网络技术应用,创新传播模式以提升效果;强化校企合作,拓展优质实践教学基地;积极开展跨校、跨地区合作交流等方面进一步深入,从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对外传播贡献更多力量 。
参考文献:
[1] 马芳 . 巴蜀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策略探究 [J]. 才智 ,2023(23):64-67.
[2] 周薇 . 巴蜀文化与旅游英语翻译教学的融合研究 [J]. 漫旅 ,2022,9(4):45-47.
[3] 周杰 . 传播学视域下巴蜀方言文化英语传播的现状与对策 [J]. 外国语文论丛 ,2024(1):305-319.
[4] 谢柯 , 张清璨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模式创新研究 [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2,43(1):113-119. DOI:10.13877/j.cnki.cn22-1284.2022.01.017.
1、第一作者:姓名:曾维 出生年月 :1981.6 民族:汉族 学历:大学本科 职称:讲师 研究方向:高职英语教学2、第二作者:姓名 :罗鸣,出生年月:1982.11 民族:汉族, 学历 :大学本科(硕士学位) 职称 :教授 研究方向:高职英语教学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项目:《 巴蜀文化外语表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探究与应用 》课 题 编 号 :W Y W 2 0 2 3 A 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