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的测评维度及实践探索

作者

徐旻晶

宜昌市夷陵中学

当前,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呈低龄化趋势,学业压力、社交焦虑、家庭期望等多重因素交织导致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班级作为个体学生时期生活的主要场域,班级活动作为学习生活的必要补充和调节,能通过创设安全情感表达场域和团体动力机制激发学生的自主成长潜能,对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产生重要而直接的影响。为有效开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活动,深化“三全育人”改革,实现精准育心,必须明确基于班级心理健康发展的班级活动测评维度体系。

(1)自我认知维度:发展积极自我概念,实现自我认同

学生不良心理往往源自于自我认知不良,而健康的自我认知是心理韧性的核心组成部分。有益的班级心理健康活动应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真实而积极的自我形象,包括优势识别、成长型思维培养和价值感建立等方面。可以通过班级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优秀之星的评选活动、各方面技艺的上墙和进班级空间的展示活动,让学生的努力被肯定、闪光点被发现,并通过同辈夸赞和长辈称赞等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可通过学生分层实施管理和差异化评价活动关注个体成长、关注个体进步,以成长记录可视化个体的进步轨迹,实现学生的自我激励和外部认可,激活多巴胺分泌,形成自我良性循环;可通过观看教育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生命教育课程帮助学生建构人生的意义感,从而让学生超越自我中心,在更广阔的意义网络中定位自身价值,超越狭隘的个人自我价值场域。

(2)情绪调控维度:表达积极情感,疏通不良情绪

学生的不良心理和情绪,与学生识别、理解和适当表达情绪的能力密切相关,与学生不良情绪缺乏适当的合理排解渠道也息息相关。有益的班级心理健康活动应给予学生对事待物的正确价值引领,进行安全表达和交流的空间,提供多样化的情绪调节策略,同时避免单一的说教和空洞的评判。可利用班际间比赛、班级特定事件产生的认知差异和冲突等重要事件契机,开展学生及时开展总结和反思活动,引导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看待其人其事,避免因错误价值观导致的精神内耗;可通过开设讲座、个别交谈等方式用通俗语言科普情绪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情绪管理的积极意义,学会自我开导或借助家长、老师和心理工作者来进行有益疏导;可通过开设”烦恼垃圾桶”与”开心回收站”活动,为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提供安全的情绪表达渠道,疏通不良情绪体验。可通过体育和心理老师在学生重大考试前开设讲座活动系统向学生传授诸如:肌肉放松训练、深呼吸训练、慢跑活动、冥想活动等实用性的压力管理技巧;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趣味运动会、零食大作战、班级生日会、班级游戏会等活动帮助学生建构愉悦体验,产生积极情绪价值。

(3)压力调节维度:构建心理韧性,有效应对压力与逆境

学生产生不良的心理和情绪,往往还与学生缺乏必要的心理韧性,不能有效应对面临的压力和挑战,被逆境压垮有很大的关联性。有益的班级心理健康活动应能有效帮助学生调节心理压力,构建心理韧性,积极应对逆境,注重印应对挑战和逆境能力的培养,通过渐进式暴露和成功体验积累,帮助学生建立" 压力 - 恢复 " 的良性循环,而非单纯回避压力源。可设计循序渐进地提升难度的诸如跑步、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各类班级挑战活动,在可控范围内制造压力,帮助学生适应挑战并体验成就感,在逐步完成不断升级的挑战难度中,明确不懈的努力所造就的量的积累在难度战胜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找到战胜困难应有的心理状态和路径;可开展学习或竞技目标管理训练活动,帮助学生分解压力源,将大目标切分为可见的小目标,让学生体会到阶段性目标达成而产生的积极情绪,从而刺激下一阶段目标的展开,最终取得成功,减少总目标过大和过长而让学生产生的畏惧感和挫败感;可实施 " 差异化评价体系 ",关注希望生作业的完成性和考试的及格、中等生作业的正确率和学科的均衡性、优生作业的正确率和优势学科的增多,使各类学生都能体验进步与喜悦;开展恢复机制建设,确保压力后充分休整,通过开展午间倾听 10 分钟、每天运动一小时、每周观看一视频等活动实现压力的调节与平衡,避免学生长期处于学习的高压状态。

(4)社交能力维度:建立健康人际关系,帮扶社交障碍

社交能力维度致力于培养学生建立和维持健康关系的能力,包括有效沟通、冲突解决和团队协作等技能。良好的社交能力既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也是其保护因素。可通过团队合作活动创造互助机会,按照”男女适中、性格互补、学科优势结合”原则分组,通过组内合作争取”学习星””纪律星”等荣誉,形成”组间竞争、组内合作”动态。小组成员互相提醒交作业、帮助讲解习题、为病假同学补课并代劳,这些结构化互助任务自然培养了学生责任感和协作能力,用同伴支持对个体心理健康产生促进作用。可采用 " 情境重演法 ",让冲突双方角色互换后重新演绎正确处理方式,通过换位思考提升学生有效解决冲突的能力;可设置正式的" 班级法庭" 由学生代表仲裁违纪行为,给出如" 修复公物并做公益服务 " 的建设性方案,以维护班级规则,同时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将冲突转化为学习机会,避免单纯的惩戒给学生带来的不良情绪体验。可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比如可开展重要节假日班级互送祝福活动,设定祝福的人数和要求,鼓励学生向比较陌生的同学展开交流,开展”相互鼓励”团体游戏,通过正向语言打破社交坚冰。

以上四个维度的活动相互关联、协同作用。一次设计精良的班级活动往往能同时促进多个心理领域的发展,比如”吉尼斯挑战赛等兼顾多维测评标准的活动,能够最大化班级活动的心理促进效益,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产生更加持久的效能。与传统心理矫正策略相比,通过举办促进班级成员心理健康的活动有效实现了事后矫正向事前预防的转变,由教师和心理医生被动介入到教师和朋辈主动引导的转变,由硬性介入到潜移默化的转变。

正如教育学家杜威所言:" 最好的教育不是填充知识,而是点燃火焰。"多维班级活动设计的终极目标,是让教室成为情感共振的场域,使学习升华为快乐的生命体验。当每个学生都能在集体中找到归属感,在挑战中获得掌控感,在进步中体验成就感,心理健康便不再是需要刻意追求的目标,而成为教育过程的自然结果。这或许是我们所能给予孩子最珍贵的成长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