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多方协同视角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建设实践与探索

作者

苟红菊

重庆市铜梁区金砂小学 402560

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留守儿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在生活、教育、心理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生活照料不足、学习辅导缺失、心理孤独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隐患。因此,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保障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已成为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多方协同视角强调不同主体之间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合作,能够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关爱保护留守儿童的强大合力,对于提高关爱保护工作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 多方协同视角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建设的实践意义

从多方协同视角构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具有重大且深远的实践意义。于留守儿童自身而言,多方协同能为其提供全方位支持。政府政策保障其基本权益,学校提供知识与心理关怀,家庭给予亲情温暖,社区营造安全活动空间,社会组织带来特色服务,助力他们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健康成长,弥补亲情缺失,塑造健全人格。

2 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建设的存在的问题

2.1 主体协同机制不完善,责任落实不到位

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涉及政府、学校、家庭、社区和社会组织等多个主体,但目前各主体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责任划分不够清晰,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政府相关部门之间沟通协调不畅,政策执行存在偏差,一些惠及留守儿童的福利政策难以精准落地。学校虽然承担着教育管理的重要职责,但受限于师资力量和资源,在关爱保护工作上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且与家庭、社区的联动不够紧密,无法形成教育合力。

2.2 资源分配不均衡,服务供给不充分

留守儿童关爱保护需要大量的资源支持,包括资金、人力、物力等。然而,当前资源分配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在城市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对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的投入相对较多,各类服务设施和资源较为丰富,能够为留守儿童提供相对较好的关爱和保护。但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资源匮乏问题十分突出。学校基础设施简陋,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和辅导设备;社区服务站点建设滞后,无法为留守儿童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和服务;社会组织由于资金短缺,难以开展大规模、持续性的关爱活动。

2.3 专业人才短缺,服务质量难以保障

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复杂性,需要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然而,目前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大多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有待提高。在学校,虽然有教师负责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但很多教师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社区工作人员和社会组织志愿者也大多没有接受过相关的专业培训,在开展关爱服务时往往凭经验和热情,缺乏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3 多方协同视角下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

3.1 强化政府主导,完善政策与资源保障机制

政府在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建设中应发挥核心主导作用。一方面,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制定全面且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明确各部门在关爱保护工作中的职责与权限,避免出现职责不清、互相推诿的现象。

3.2 提升学校主体功能,构建全方位关爱教育体系

学校是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应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定期培训、引进专业人才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沟通等方面的能力,使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留守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其次,完善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针对留守儿童的特殊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关注他们的学习进步和成长发展。同时,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社团活动等,为留守儿童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3.3 激活家庭监护责任,强化亲情关爱与家庭教育

家庭是留守儿童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应切实履行监护责任。一方面,增强家长的监护意识,通过开展家长培训、宣传教育活动等,让家长认识到自己的监护责任和义务,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即使在外出务工期间,也要保持与孩子的密切联系,定期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孩子沟通交流,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另一方面,鼓励家长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将孩子带在身边生活和学习,或者选择合适的监护人,并加强对监护人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孩子得到良好的照顾和教育。

3.4 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创新关爱服务模式与内容

社会组织具有灵活性、专业性等优势,应积极鼓励其参与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政策扶持等方式,为社会组织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引导社会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关爱服务。

结语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区和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和协同合作。通过政府主导,强化政策支持与资源保障;学校主体,加强教育管理与关爱服务;家庭尽责,强化监护责任与亲情关爱;社区依托,搭建关爱平台与服务网络;社会组织参与,提供专业服务与创新模式等实践路径,可以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同时,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探索和创新,不断提高关爱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的实践研究——基于社会支持理论视角的分析 [J]. 肖佳飞 . 社会福利 ,2024(09)

[2] 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探究 [J]. 武徐梅 ; 肖有俊 . 黑龙江科学 ,2024(03)

“本文系铜梁区 2025 年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铜梁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建设》(项目批准号:skgh2025020)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