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单管塔人工安装专项施工方案安全防范

作者

姚建忠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自治区分公司

引言:

单管塔在通信、电力等领域应用广泛,其安装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人工吊装作为单管塔安装的重要方式,需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以确保施工顺利进行。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对单管塔人工吊装施工技术及安全措施进行研究,旨在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一、一级标题-- 施工流程

1. 施工准备阶段

人员进场后进行基础回弹,通知项目部并完成安全技术交底(拍照存档),同时进行卸货及塔件清理工作。

2. 主体施工阶段

搭设扒杆,进行塔体吊装,吊装过程中做好垂直度调整,完成后进行油漆修补,最后进行安装完成自查,清理场地并撤场。

(一)二级标题-- 关键施工技术

1. 吊机卸材料

(1)工具与技术要求

使用φ16(允许荷载2.560T)以上、长度8-10 米的钢丝套两根,B 型6.5卸扣两只,两根钢丝绳夹角控制在 90 左右。临近带电线路吊装时,起重机臂架等与架空输电线路及其它带电体的最小安全距离按电压等级确定,雨雾潮湿天气增加安全距离。

(2)吊点位置选择

法兰连接塔用卸扣直接扣在法兰螺孔内;套接连接时,下段一端扣在螺孔内,上端扣在拆装装置螺孔内,其它各段扣在拆装装置螺孔内或焊接构件上;无拆装装置须扣在筒体端口时,使用吊钢板的夹具或卡勾。

(3)卸车安全注意事项

卸车前核对基础与铁塔型号,查看整车材料堆放,防止材料滚落伤人;卸筒体时,吊机挂钩的两根吊点绳用卸扣锁住,将易滚落筒体吊起稳固后再解开绑扎绳,捆绑在切口处的钢丝绳加衬垫保护,筒体内有零星构件时先移出或固定,圆型筒体放置地面后用木楔等塞实,各类材料按要求放置,卸车结束清点构件和螺栓,卸小件材料不直接吊在出厂捆绑的铁丝上。

2. 塔体二次运输

(1)关键技术及放置位置要求

现场装车人字架高约 2.5 米,炮车进推到筒体重心位置,炮车经过路面修筑平整、宽度不少于两只轮胎间距 1.5 米,上山路陡地段用 1-1 滑车组牵引,两台叉车抬运时筒体离地不宜过高,塔段拉到位后上端靠近基础(抱杆)位置。

(2)注意事项

筒体拖运前检查轮毂固定螺栓和炮车轮胎气压,装车时炮车中心点和塔体重心点在同一位置,炮车与筒体绑扎牢靠,材料拖拉过程中筒体两侧禁止有人,牵引绳拐弯处挂转向滑车且内角侧禁止站人,上下坡有防止倒车措施,牵引钢丝绳不与裸露岩石直接摩擦。

3. 基础螺杆调平

使用水平管、水平尺、水准仪或红外线水平仪等工具,底脚螺帽可下调,上部螺杆丝扣外露至少 3 扣,在基础基本水平前提下,螺杆外露以满足五个标准螺帽叠加高度为基准,底脚螺杆按“十”字或“米”字型调平。

4. 现场布置及起重工具使用

(1)机动绞磨布置与使用

机动绞磨在环境允许时放置距塔基至少 20 米的视野开阔处,特殊情况绞磨卷筒与牵引绳最近转向点保持 5 米以上距离,绞磨滚筒正对转向滑车,牵引钢丝绳从卷筒下方卷入并排列整齐、缠绕不少于 5 圈,设专人拉尾绳,固定绞磨的锚桩不少于 2 个,深度视土质而定、一般不少于锚长的 2/3,用活树代替需工作负责人认可。

(2)临时拉线

临时拉线原则上四方拉 90 分布,特殊情况三方拉 120 分布,水平角度均匀,对地夹角 45° -60 ,受力侧必要时增加临时拉线;地锚以长度 ⩾1200 的φ48 圆钢为主,弯曲或变形严重的禁止使用;使用地钻时受力方向设置道木;拉线用不小于 φ11 的钢丝绳,打结规范,采用紧线器收紧时尾绳绑扎在地锚上;地锚布置根据土质和受力确定个数,不少于 2 个,入土不少于总长的 2/3 ,用树桩代替需现场负责人认可;临时拉线跨过道路时有警示标志并设专人看守,过夜有防止刮倒行人车辆措施;土质疏松场地根据地锚钻情况在锚杆受力方向出口处用枕木挡土;临时拉线对地夹角超出 60 时采用挖坑预埋,预埋水泥块或结实枕木,基坑深度不得浅于1.5 米,对准方向开足马槽。

(3)链条葫芦使用

临时拉线使用的链条葫芦,长时间受力无人看管时将手拉链拴在起重链上,起重链条用钢丝套过度,禁止将葫芦双链拆成单链使用,起重链不得打扭。

(4)临时拉线邻近带电体

临时拉线严禁跨越带电线路,在带电线路附近打临时拉线时,距 10KV 带电体最小安全距离大于 3 米,锚桩位置至多在线路下方,不得穿过线路设置,拉绳时防止拉线反弹到带电线路。

5. 竖立抱杆

打好临时拉线,抱杆上有人严禁调整拆拉线;抱杆放置位置根据筒体进入方向确定,一般放在筒体进入的两侧面或进入方向,不能放在对面;竖立抱杆先用人工竖立 3 米,打好临时拉线,再用小抱杆吊装上一段方抱杆,吊装第一段筒体根据高度设置抱杆长度;抱杆脚垫实并用钢丝套捆绑在基础螺杆上,防止打滑或下陷;临时拉线随抱杆高度交替提升,在上层拉线未完全紧固时严禁拆除下层拉线,调整拉线需增设临时拉线并确保紧固。

6. 塔体吊装

(1)关键点控制

必须使用滑轮组,吊装第一段用二 - 二及以上滑轮组,其它塔段按重量合理选配,4 吨以上筒体采用 Φ22 及以上吊点钢丝套,吊点钢丝套围筒体 2 圈,挂点在抱杆正上方,卸扣销轴不得扣在能活动的绳索方向。

(2)塔体吊装技术参数

根据重量使用三 - 三或二 - 二滑车组等,参考滑轮组牵引钢丝绳起重载荷技术参数表、钢丝绳规格与载荷技术参数表;导向滑轮受力系数随滑轮导向内角变化;滑车组两滑轮轴心间距离不得

1. 三级标题-- 安全保障措施

(一)基本安全措施

开工前施工负责人勘查周边作业环境,结合技术方案对作业人员做好安全交底并签字;作业现场按吊装高度的1.2 倍圈围;高处作业遵守所有安全规定;材料卸车时轮式吊机吊点绳用钢丝绳,严禁用纤维吊带;吊件下方和受力钢丝绳内角侧严禁有人;起重吊装工具满足单件最重要求,规范使用;起吊过程中班组负责人全程指挥,不得兼职;筒体吊装使用滑车组减少抱杆及绞磨受力;邻近电力线路作业时,人体、工器具等与带电体最小安全距离符合规定;在电力线路附近拉临时拉线或绳索时,锚桩设置或拉绳人位置符合要求,严禁穿过电力线路。

(二)补充安全技术措施

由项目部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制定。

(三)应急预案

项目部根据不同施工特点制定相应应急预案;发生意外立即拨打 110 或120 ;抢救原则为先救人后救物,先救命后治伤。

参考文献:

[1] 相关建筑施工安全规范.

[2] 单管塔安装技术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