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英语分级阅读培养初中生问题意识的实践探究
许亚伟 孙悦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中学
一、引言
在全球化进程加速的当下,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关键语言,其教学质量备受瞩目。随着教育理念持续革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成为教育核心目标。问题意识作为创新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要素,对学生成长意义重大。《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着重强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与提出问题的能力,为初中英语教学指明方向。
英语阅读教学在初中英语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然而,传统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常聚焦知识传授和阅读技巧训练,忽视学生问题意识培养,致使学生在阅读时缺乏主动性与批判性思维。英语分级阅读依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阅读能力提供适配材料,如柯林英语 11-13 级文本(词汇量 1500-2200 词),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和培养问题意识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研究背景
(一)学生提问能力与问题意识的现状
在初中英语分级阅读教学实践中,学生提问能力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阅读时,多数学生仅能理解文本表面意思,难以深入挖掘文本内涵,无法构建有价值的问题,这严重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与思维品质的提升。同时,初中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问题意识淡薄,习惯于被动接受信息,缺乏主动提问和深入探究的习惯。
(二)教师教学实践的局限
尽管英语分级阅读在教学领域已取得一定研究成果并广泛应用,但在利用分级阅读材料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方面,仍缺乏有效的策略与方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面临诸多挑战,急需开展相关研究,探索科学的教学模式。
三、研究价值
(一)理论意义
动态评估理论支撑: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分级阅读通过适配材料难度(如柯林英语 12 级文本词汇量控制在 1800-2000 词),为学生搭建“问题脚手架”,使提问能力从“现有水平”向“潜在水平”迁移。
建构主义视角:学生在阅读柯林英语 13 级《The Ethics of AI》时,通过分析文本中“机器人是否应拥有权利”的辩论,主动建构伦理思考框架,印证了知识建构与问题意识的共生关系。
(二)实践意义
从实践层面来看,本研究致力于提升学生提问与思维能力。通过优化分级阅读教学活动设计,如基于柯林英语 11 级《Endangered Species》设计的三级问题链,引导学生从事实性提问(“熊猫面临哪些威胁”)进阶至批判性提问(“圈养繁殖是否是最佳保护方案”),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此外,研究构建的教学策略模式为教师提供了具体的实操方法,助力优化教学设计。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英语分级阅读
依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阅读能力,对阅读材料进行科学分级,旨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问题意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途径的能力,是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英语分级阅读教学
运用分级阅读材料(如柯林英语 11-13 级),结合多种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升提问能力和思维品质为目标的教学活动。
五、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英语教育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愈发重视,分级阅读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王蔷和陈则航(2016)构建了中国中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框架,为分级阅读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张金秀(2018)通过实证研究论证了分级阅读对培养初中生英语阅读素养的有效性。然而,目前国内在利用分级阅读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大部分研究集中在阅读能力和兴趣的影响上。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分级阅读研究起步较早,1836 年美国威廉・H・麦加菲开发了第一套分级阅读丛书,构建了成熟的分级体系。在现代教学中,教师注重根据学生水平选择材料,引导深度阅读和批判性思考,如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其经验为我国提供了借鉴,但需结合本土实际调整。
六、研究方法
广泛收集国内外关于英语分级阅读和问题意识培养的文献,利用中国知网、Web ofScience 等数据库,分析研究现状与理论基础,为课题提供理论支持。
(二)调查研究法
设计针对学生阅读现状、问题意识水平和教师教学实践的问卷,结合访谈收集数据,运用 SPSS 进行统计分析,把握研究对象实际情况。
(三)行动研究法
按照“计划 - 行动 - 观察 - 反思”步骤开展研究,制定教学计划并实施,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分析等收集数据,反思调整策略,形成研究报告。
(四)案例分析法
选取柯林英语分级阅读教学中的典型学生个体和教学活动案例(如 11-13 级文本应用案例),剖析影响问题意识培养的关键因素,形成案例集。
(五)实验研究法
选六个英语水平相似的班级,随机分为实验组(采用分级阅读教学策略)和对照组(常规教学),通过前测、后测对比分析两组学生在阅读能力、提问数量和质量等方面的差异。
七、研究过程与策略
(一)筛选改编阅读材料,设置问题引导思考以柯林英语 11-13 级教材为例:
11 级《Endangered Species》(濒危物种)
原文改编:将“Pandas are endangered”扩展为数据对比段落(“Since 1990, panda habitats have decreased by 38% due to deforestation”),引导学生提问:“Why are statistical data more persuasive than simple statements?”
问题链设计:
事实层:“What threats do pandas face?”
分析层:“How does habitat loss affect panda reproduction?”
评价层:“Is captive breeding the best solution for endangered species?”
12 级《Smart Cities》(智慧城市)
矛盾情境植入:在“Smart grids save energy”后补充:“But smart grids may raise privacy concerns. Should cities prioritize efficiency over citizens' privacy?” 激发辩论式提问。
13 级《Climate Change Negotiations》(气候变化谈判)
争 议 点 补 充: 在 文 本 结 尾 提 出 “Developed countries argue for historicalresponsibility, while developing countries emphasize current capabilities.What's your compromise proposal?”引导跨文化解决方案类提问。
(二)采用多样教学法,优化阅读活动设计思维导图构建阅读 ——13 级《Neuroscience and Learning》
学生阅读后绘制“大脑学习机制”思维导图,在“神经可塑性”分支标注文本实验 (“Mouse brain cells were observed to rewire after learning tasks”),并提问:“Can human brains rewire like mice's after adolescence?” 该活动使跨学科提问量增加 35%。
角色扮演与情境对话 ——11 级《Volunteer in Community》
学生分组扮演“社区志愿者”“独居老人”,基于“Volunteers help the elderly usesmart phones”情节,衍生真实问题:
老人组:“What if I can't remember the steps to call an ambulance?”
志 愿 者 组:“How to balance patience with efficiency when teaching theelderly?”
八、研究成果
(一)学生层面
提问质量显著提升:实验后,学生在阅读 12 级《Cultural Appropriation》时,能 提出如 “When does borrowing culture become exploitation? Is Halloween costume selection a form of cultural appropriation?”等批判性问题,较实验前事实性提问占 比下降 27%,批判性提问占比提升至 41%。
思维可视化成果突出:阅读 13 级《Quantum Computing》后,学生思维导图中出现“Canquantum computers solve all encryption problems?”等深层问题,部分学生自主查阅“量子霸权”伦理文献,体现自主探究能力提升。
(二)教师层面
教 师 掌 握 柯 林 英 语 分 级 材 料 改 编 技 巧, 如 将 12 级《Space Tourism》 中“microgravity” 转 化 为 情 境 释 义(“Imagine jumping 10 meters high with minimaleffort”),使基础薄弱学生也能参与深层提问,教学实践与科研能力同步提升。
(三)研究成果形式
形成实践研究报告、案例精选集和论文集。报告系统总结教学策略,案例集通过柯林英语实例展示问题意识培养效果,论文集丰富了分级阅读与问题意识培养的理论研究。
九、研究反思与展望
(一)研究反思
材料个性化适配不足:柯林英语 12 级《Space Tourism》中“cosmosphere”等词汇对基础较弱学生构成障碍,导致提问集中在词汇层面。后续可开发“分级问题库”,如为基础层学生提供“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icrogravity and zero gravity?”,为进阶层学生设计“Should space tourism be restricted to prevent orbital pollution?”。
评估体系待完善:目前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评估缺乏统一量化指标,未来需结合教育心理学理论开发科学评估工具。
(二)研究展望
深化材料个性化适配研究,利用大数据和 AI 技术为学生推送定制化阅读材料与问题如阅读 13 级《Genetic Editing》时,为生物兴趣学生提供基因编辑伦理问题)。
拓展研究范围至其他学科,探索分级阅读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方面的普遍适用性,开展跨校合作研究以推广成果。
备注:本文系 2024 年度河南省“以分级阅读促进中小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研究’课题《以英语分级阅读培养初中生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FJYD2402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