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绘艺承传统:基于幼儿发展的大班美术文化浸润探索

作者

姜美玉

永安市贡川中心幼儿园

一、引言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民族的智慧、精神与情感。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起始阶段,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大班幼儿正处于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在大班美术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能够丰富美术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还能让幼儿从小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然而,目前在大班美术活动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仍存在一些不足,如何有效地将传统文化与美术活动相结合,成为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大班美术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培养幼儿的文化认同感

通过参与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美术活动,幼儿能够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从而在内心深处产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喜爱,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奠定情感基础 。

(二)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元素,如传统绘画的笔墨韵味、民间工艺的色彩搭配和造型特点等。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接触这些元素,能够拓宽审美视野,培养对美的感知、欣赏和创造能力,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

(三)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美术活动本身就是幼儿表达情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方式。在融入传统文化后,幼儿不仅能在美术技能上得到锻炼,还能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得到发展。例如,在制作传统手工艺品的过程中,幼儿需要与同伴合作,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社交技能。

三、当前大班美术活动中传统文化渗透存在的问题

(一)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挖掘不足

部分教师自身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在设计美术活动时,仅停留在表面形式,如简单地让幼儿临摹传统图案,而未能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背后的故事、寓意和文化内涵,导致活动缺乏深度和趣味性。

(二)教学方法单一

在渗透传统文化的美术活动中,教师多采用讲解示范、幼儿模仿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和互动性。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主动性,不利于幼儿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吸收。

(三)资源利用不充分

幼儿园在开展传统文化渗透的美术活动时,对周边的传统文化资源,如民间艺人、传统工艺作坊等利用不足。同时,在教学材料的准备上,也缺乏丰富性和多样性,未能充分展现传统文化的特色。

四、大班美术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与策略

(一)结合美术元素渗透传统文化

1. 绘画领域:在绘画活动中,引导幼儿欣赏中国传统绘画,如国画、年画等。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国画中独特的笔墨技法,如“墨分五色”,让幼儿尝试用毛笔、宣纸进行简单的水墨画创作,描绘传统题材,如梅、兰、竹、菊等,感受传统绘画的韵味。对于年画,教师可以讲解其吉祥的寓意和鲜艳的色彩特点,鼓励幼儿模仿年画的风格进行创作,表达美好的愿望。

2. 手工领域:开展传统手工艺制作活动,如剪纸、泥塑、刺绣等。剪纸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教师可以先向幼儿展示各种精美的剪纸作品,介绍剪纸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然后教幼儿学习简单的剪纸技巧,如对折剪、镂空剪等,让幼儿剪出传统的图案,如生肖、窗花等。泥塑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塑造传统的人物形象,如京剧脸谱人物、神话故事角色等,通过对人物造型和色彩的塑造,让幼儿了解传统文化中的人物形象特点。

(二)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1. 故事导入法:在开展美术活动前,通过讲述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故事,如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作欲望。例如,在进行以“龙”为主题的美术活动时,教师可以先讲述《叶公好龙》的故事,让幼儿了解龙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然后引导幼儿用绘画或手工的方式表现龙的形象。

2. 情境教学法:创设传统文化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感受传统文化氛围。如在开展“传统节日”主题美术活动时,将教室布置成节日场景,挂上灯笼、贴上春联,让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制作节日相关的美术作品,如中秋月饼、春节贺卡等,增强幼儿的体验感。

3.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例如,在欣赏传统建筑时,通过播放相关的纪录片,让幼儿了解传统建筑的结构、风格和文化内涵,然后引导幼儿用绘画或搭建积木的方式表现传统建筑。

(三)开展主题活动

围绕传统文化主题开展系列美术活动,加深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例如,以“中国传统文化之旅”为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包括“走进京剧”,让幼儿欣赏京剧表演,了解京剧脸谱的特点并绘制脸谱;“传统服饰秀”,引导幼儿认识汉服、旗袍等传统服饰的款式和图案,设计并制作简单的传统服饰;“民间艺术展”,组织幼儿制作剪纸、年画、陶艺等作品,举办展览活动,让幼儿在实践和展示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整合多方资源

1. 利用社区资源:积极与社区合作,邀请民间艺人走进幼儿园,为幼儿现场展示和传授传统技艺,如糖画制作、草编工艺等。同时,组织幼儿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文化馆、民俗村等,让幼儿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氛围,获取更多的创作灵感。

2. 开发家庭资源: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册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在美术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鼓励家长在家庭中引导幼儿关注传统文化,如和幼儿一起观看传统文化相关的节目、阅读传统文化故事书,共同制作传统手工艺品等,形成家园教育合力。

在大班美术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可以有效地将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活动中,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文化认同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未来,还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创新,让传统文化在大班美术活动中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彭娟. 非遗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探讨[J]. 中文期刊服务平台,2023.

[2] 王萌 . 传统文化资源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利用探究 [J]. 人人文库 ,2025.

[3] 胡蝶 . 布依族蜡染在幼儿园大班美术教育活动的应用研究 [J].51papers,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