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探讨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

作者

张春红

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育才学校 重庆 400041

伴随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里的重要性愈发明显,情感教育的意图是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成为全面成长的人才,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采选了大量饱含情感内涵的文学作品,为情感教育提供了多样的素材[1]。传统教学方法在情感教育这件事上有一定局限,很难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的积极性,人工智能技术的诞生为该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办法,依靠其特有的长处,人工智能技术可给学生营造更个性化、有互动性且充满情感的学习环境,进而更有效地达成情感教育目的。

一、人工智能助力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借助情感分析技术,准确把握学生情感情形

人工智能的情感分析技术可通过分析学生表情、语音语调、文本输入等多渠道信息,精准地知悉学生的情感情形,处于初中语文教学期间,教师可借助该技术,及时掌握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与共鸣情况,在讲解统编版教材中的抒情散文和诗歌时,借助情感分析工具实时探查学生的情感反应,若察觉部分学生在情感投入上不足,教师可恰时调整教学举措,好似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索作品中的情感点滴,也能分享自己读书的体验以触发学生的共鸣,从而更合适地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情感内涵,提升情感教育的针对性及实际功效。

(二)创建智能学习环境,增强情感体验

借助以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教师可构建多层次智能学习生态:通过 VR 全景建模技术,将《荷塘月色》中 " 田田的叶子" 与 " 渺茫的歌声" 转化为 360 环绕的视听场景,学生佩戴 VR 设备即可置身清华园荷塘,感受微风拂过荷叶的触觉反馈;运用 AR 图像识别技术,在讲解敦煌壁画相关课文时,学生扫描教材插图,便能触发动态飞天神女的立体投影,通过手势交互了解藻井图案的色彩构成与文化寓意。这种多模态沉浸体验不仅打破了时空限制,还通过体感反馈与交互设计,将文字符号转化为具身认知,使学生的情感共鸣深度与文学鉴赏能力获得显著提升 [2-3]。就以统编版教材中的一些经典篇目为例,就像《背影》《藤野先生》这些篇目,这些作品包含着丰富且细腻的情感。借助 VR 技术,学生好似身处作品描绘的情境里,亲眼看到人物的一言一行,切实感受故事的发展脉络,这种沉浸式学习体验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更真切地理解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和主题内涵,从而在情感层面遭受强烈的冲击与触动,切实提高情感教育成效。

(三)借助智能辅导平台,实施个性化情感教育

智能辅导系统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可依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兴趣爱好和情感特性,为其定制符合个性的学习方案与情感教育课程,处于初中语文教学期间,教师可借助智能辅导平台,面向不同学生情感发展的实际需求,发送对应的学习资源及情感引导材料。针对性格内向、情感表达比较压抑的学生,系统可推荐若干具有情感力量的文学作品,进而规划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和写作作业,引导学生慢慢敞开心扉,学会表露自己的情感,教师还能凭借系统的反馈数据,及时掌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状况,以便开展针对性的辅导及交流,助力每个学生达成情感健康成长。

(四)设计情感互动机器人,促进情感交流

研发专门的情感互动机器人,让其可以跟学生进行自然且流畅的情感沟通,在初中语文课堂里面,该机器人可以充当学习伙伴以及虚拟导师的角色,当学生对课文情感产生疑惑或共鸣的时候,他们可以随时跟机器人分享自己的所感所想,机器人按照预设好的情感分析模型与对话策略,向学生给予适宜的情感回应及引导 [4]。在学习统编版教材当中的戏剧单元时,学生大概会对剧中人物情感上的冲突和命运的起伏产生强烈情感震荡,情感互动机器人可跟学生深入探究剧中人物的情感世界,帮他们梳理情感头绪,增强对作品主题的认识,机器人在课后还可以跟学生持续保持情感交流,关注学生在学习及生活中的情感起伏,为他们给予持续的情感支撑与教育。

二、结论

人工智能技术为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开创了新的途径与方式,运用情感分析技术、营造智能学习环境、借助智能辅导系统以及创制情感互动机器人等方式,教师可以更高效地开展情感教育工作,助力学生更深入理解并感受文学作品里的情感意蕴,培育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未来的教育实践里,我们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长处,持续探索创新情感教育的模式,为学生的全面成长筑牢稳固的情感根基,同样需要留意的是,技术不过是辅助教学的手段,教师的引导与人文关怀在情感教育中依然占据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只有把人工智能技术跟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有机整合起来,才能切实达成情感教育的目标,培育出富有丰富情感与高尚情操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 查义钦 . 人工智能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以DeepSeek 在《经典常谈》教学中的应用为例 [J]. 读写算 , 2025, (17): 100-102.

[2] 高玉田. 依托微课资源提升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的路径探索 [J].学周刊 , 2025, (18): 91-93.

[3] 吕静 .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促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实践研究 [J].教育 , 2025, (15): 25-27.

[4] 常芳平 . 比较阅读法在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 甘肃教育研究 , 2025, (10): 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