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灌溉系统的优化设计与节水技术研究
李敏
山东省梁山县水利局 山东省梁山县 272600
1 农田水利灌溉系统现状分析
1.1 灌溉方式落后
目前,许多地区仍采用传统的漫灌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水资源浪费严重,而且灌溉效果不均匀,容易导致部分区域积水过多,而另一部分区域却得不到充足的水分。此外,漫灌还容易引发土壤盐碱化等问题,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1.2 灌溉设施老化
部分农田灌溉设施建设年代久远,老化失修,漏水、渗水问题严重,进一步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这些老化的灌溉设施不仅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还增加了灌溉成本,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益。
2 农田水利灌溉系统的优化设计
2.1 灌溉方式优化
2.1.1 滴灌
将水一滴一滴地直接输送到农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这种灌溉方式可以大大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渗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此外,滴灌还可以精准地控制灌溉量和灌溉时间,满足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要求。
2.1.2 喷灌
通过喷头将水均匀地喷洒在农田中。与漫灌相比,喷灌可以有效地控制灌溉水量和灌溉范围,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同时,喷灌还可以提高灌溉的均匀度,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2.1.3 微灌
包括微喷灌和小管出流灌等方式。微喷灌类似于喷灌,但喷头的出水量更小,灌溉更加精细;小管出流灌则是通过小管将水直接输送到农作物根部,具有节水、节能等优点。
2.2 灌溉设施优化
2.2.1 渠道防渗处理
对农田灌溉渠道进行防渗处理,如采用混凝土、塑料薄膜等材料,可以减少渠道中的水渗漏损失,提高水资源的输送效率。
2.2.2 管道输水
采用低压管道输水方式,可以减少水分在输送过程中的蒸发和渗漏,提高灌溉效率。同时,管道输水还可以避免渠道堵塞问题,降低维护成本。
2.2.3 智能灌溉系统
利用传感器、物联网等技术,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气象条件等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自动控制灌溉系统的运行。智能灌溉系统可以实现精准灌溉,最大限度地节约水资源。
2.3 灌溉管理制度优化
2.3.1 建立灌溉管理制度
制定科学的灌溉管理制度,明确灌溉时间、灌溉量、灌溉方式等具体要求,确保灌溉工作的有序进行。
2.3.2 加强灌溉技术培训
组织开展灌溉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节水灌溉技术的认识和掌握程度,促进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
2.3.3 建立激励机制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对采用节水技术的农民和农业生产单位给予补贴和奖励,降低其应用成本,提高节水技术的普及率。
3 农田水利灌溉节水技术研究
3.1 节水灌溉技术
3.1.1 膜下滴灌
在农田实践中,采用地膜覆盖并结合滴灌技术是一种高效的节水灌溉方式。在地表铺设一层塑料薄膜以覆盖土壤,随后在薄膜下方安装滴灌管道。这样的设计能够有效阻挡土壤水分的直接蒸发,使得灌溉水分能够更集中地供给给作物根部,显著提升灌溉水的利用效率。此外,地膜覆盖还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环境,有效抑制了杂草的生长,减少了因除草而需使用的农药量,同时也降低了化肥的施用量,因为土壤湿度的保持有助于作物更好地吸收土壤中的养分,进而促进了农作物的健康生长,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1.2 水肥一体化技术
该技术将灌溉与施肥两大农业管理措施紧密结合,通过现代化的滴灌或喷灌系统,将溶解有适量肥料的灌溉水直接输送到农作物的根部区域。这种精准的水肥同步供给方式,不仅确保了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及时获得所需的水分和养分,还大大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显著减少了因传统灌溉和施肥方式不当而造成的肥料流失和浪费现象。同时,由于肥料直接作用于作物根部,减少了地表残留,降低了对环境的潜在污染风险,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田间管理程序,节约了人力成本,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性和环保性的双重提升。
3.2 灌溉水回收利用技术
3.2.1 雨水收集系统
为了高效利用自然资源,设计了一套雨水收集系统,该系统巧妙布局于农田周边或上方。通过集雨面、导流渠及储水设施的组合,该系统能够有效汇集自然降落的雨水,并将其蓄积起来以备灌溉之用。这一创新举措旨在最大化地开发利用雨水资源,作为传统灌溉水源的有效补充,从而显著降低对清洁灌溉水的依赖,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
3.2.2 废水处理系统
针对农田灌溉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的废水,引入了先进的废水处理系统。该系统通过物理过滤、生物降解及化学沉淀等多重工艺,高效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重金属及其他潜在有害物质,确保水质达到再次灌溉的安全标准。这一技术不仅减少了宝贵水资源的无谓流失,还有效防止了含有污染物的废水直接排放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绿色循环与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
3.3 智能灌溉技术
智能灌溉技术是一种集成了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级灌溉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在农田中部署一系列高精度传感器和智能控制器,这些设备能够实时且准确地监测土壤湿度状况、气温、降雨量、蒸发量以及风速风向等多种气象条件。基于所收集到的详尽数据,智能灌溉系统内置的分析算法会进行快速处理,从而自动调整灌溉计划,包括灌溉时间、灌溉量以及灌溉方式等关键参数。智能化的调控机制确保了灌溉作业能够严格依据农作物的实际水分需求进行,有效避免了传统灌溉方式中常见的水资源浪费现象,如过度灌溉或灌溉不足,进而实现了水资源的最大化节约。此外,智能灌溉技术还能显著提升灌溉的均匀性,确保农田各区域都能获得适量且及时的水分补给,这对于优化作物生长环境、减少病虫害发生概率以及提升农作物整体产量和质量具有显著效果。
结束语
农田水利灌溉系统的优化设计与节水技术研究对于提高灌溉效率、降低水资源浪费、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优化灌溉系统设计和采用节水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灌溉效率,降低水资源浪费。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应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灌溉系统的优化设计与节水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动农业生产的绿色发展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政府、农业部门、科研机构和农民应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谢长玉. 小型农田水利灌溉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J]. 农业灾害研究,2023, 13 (01): 152-154.
[2] 任思达, 张广. 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运行维护及管理研究 [J]. 河北农业 , 2022, (10): 74-75.
[3] 杨家颖 . 浅析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的维护措施 [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 (11): 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