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藏族服饰的社会分层镜像研究

作者

白姣阳

四川音乐学院艺术学理论与管理学院

一、藏族传统三元社会结构:贵族- 僧侣- 平民

在藏族传统社会中,贵族、僧侣与平民构成了三元社会结构。藏族传统社会中的贵族阶层,是世俗权力与财富的掌控者。贵族多源自吐蕃王朝时期的世家大族、历代中央王朝册封的土司,以及因军功、政治联姻崛起的新兴家族。他们拥有广袤的土地、庄园与农奴,垄断商业贸易与稀缺资源,如藏东地区的德格土司家族,掌控着区域内的茶马贸易与矿产资源。贵族通过严密的宗法制度维系家族地位,在政治上行使司法、税收权力,甚至拥有私人武装。这种至高无上的地位,使其在服饰上追求极致奢华,使用来自中原的锦缎、中亚的丝绸等稀有面料,镶嵌珊瑚、绿松石、天珠等贵重珠宝,以彰显其财富与权力。

僧侣群体在藏族社会中具有独特的地位,是宗教权威与精神信仰的象征。藏传佛教自公元7 世纪传入西藏后,逐渐与本土苯教融合,形成了宁玛、萨迦、噶举、格鲁等教派。其中,格鲁派在清代获得中央王朝支持后,掌握了政教合一的统治权,寺院不仅是宗教活动的中心,还拥有大量庄园、牧场与属民,成为重要的经济实体。僧侣群体严格遵循佛教戒律与等级制度,从普通僧人到活佛、堪布,在袈裟的颜色、形制,以及僧帽、法器的使用上都有严格规定。例如,活佛可穿戴黄色绸缎袈裟,普通僧人则只能使用粗糙的赭色氆氇,这种服饰差异强化了宗教等级与神圣性。

平民阶层是藏族社会的生产主体,主要包括农牧民、手工业者和小商贩。他们依附于贵族庄园或寺院经济,以租佃、劳役的方式维持生计,承受着沉重的赋税与徭役。平民拥有的生产资料极为有限,经济活动以农牧业为主,如安多地区的牧民逐水草而居,从事牦牛、藏羊养殖;卫藏地区的农民种植青稞、小麦。在文化层面,平民受教育程度较低,信仰上依赖僧侣阶层的宗教引导。这种经济与文化上的弱势地位,使得平民服饰以本土生产的牦牛毛、羊皮等为主要材质,强调实用性与耐用性,装饰简单朴素,与贵族、僧侣的华丽服饰形成鲜明对比。

贵族、僧侣与平民构成的三元社会结构,通过政治权力、经济资源与文化话语权的分配,形成了严密的社会等级体系。而服饰作为这一体系的物质载体,从材质、工艺到穿戴规范,全方位映射并强化着这种严密的社会等级,成为解读藏族传统社会秩序的重要文化符号。

二、织物材质与工艺

藏族织物是社会资源分配的物质索引。贵族垄断锦缎、珠宝等稀缺物料,以金银刺绣、宝石镶嵌等繁复工艺构建权力物化符号;僧侣以赭红氆氇为基,通过素色粗布与等级化形制锚定神圣边界;平民依赖牦牛毛、羊皮等本土材料,以手工织就的实用主义服饰维持生存逻辑。三者从原料获取到工艺选择,均以非语言形式表现阶层差异,使织物成为社会结构的可视化载体。

(一)贵族服饰:稀有材质与权力象征

藏族贵族服饰以稀有材质为载体,构建起权力的物质象征体系。在面料选择上,贵族大量使用来自中原的锦缎、江南丝绸,以及中亚的织金锦等稀缺织物,这些“舶来品”的获取依赖政治特权与贸易垄断,其昂贵的成本成为财富与地位的隐喻。装饰层面,珊瑚、绿松石、天珠等珍贵珠宝被广泛应用于头饰、胸饰与腰带,这些宝石不仅价值高昂,更在藏文化中承载着神圣寓意,贵族通过佩戴权的独占,将宗教象征转化为世俗权威的背书。此外,贵族服饰常采用复杂工艺,如耗时数月的刺绣、金银丝线镶嵌等,繁复的制作过程不仅彰显其对稀缺劳动力的支配能力,更通过服饰的华美与独特性,在视觉层面强化阶层区隔,将权力具象化为身体上的可见符号。

(二)僧侣服饰:神圣材质与精神权威

在藏族传统社会中,僧侣服饰以神圣材质为媒介,构建起鲜明的精神权威标识。赭红色氆氇是僧侣服饰的核心材质,这一颜色在藏传佛教中象征着离欲与修行,其原料多为手工纺织的羊毛,质朴的质感契合佛教“苦修”理念,与世俗华服形成鲜明区隔。袈裟的形制同样蕴含深意,从普通僧人的“楚巴”到活佛专属的“班智达帽”,不同等级对应严格的穿戴规范,如活佛袈裟可用绸缎制作,且允许装饰宗教图案,而普通僧人仅能使用素色粗布,通过材质与形制差异固化宗教等级秩序。此外,法衣上的刺绣经文、加持过的护身符口袋等元素,将服饰转化为流动的宗教器物,穿戴者借此获得与神灵沟通的仪式性身份,使服饰超越蔽体功能,成为承载信仰力量、传递精神权威的神圣载体。

(三)平民服饰:实用主义与生存逻辑

藏族平民服饰深刻烙印着实用主义与生存逻辑,是其生产生活方式的直观映射。受制于有限的经济资源,平民服饰多就地取材,选用高原特有的牦牛毛、羊皮、氆氇等耐磨损、抗寒保暖的本土材质。如牧民的羊皮藏袍,厚重的皮毛既能抵御高原恶劣气候,宽大的袍身又便于骑马放牧时灵活活动;农区的氆氇长衫则设计简洁,“袒露一臂”的穿法既适应昼夜温差,又利于劳作时行动自如。在装饰方面,平民服饰多呈现去符号化特征,色彩单一、纹样朴素,极少使用昂贵珠宝,偶有的刺绣或配饰也以家庭手工制作为主,主要服务于加固衣物、悬挂工具等实用需求。这种服饰风格摒弃了象征权力与财富的华丽表达,以功能性为核心,是平民阶层在资源局限下,为适应高原环境、维持生计而形成的智慧结晶,清晰展现出其被排除在符号资本生产体系之外的社会位置。

三、穿戴规则和礼仪

藏族服饰的穿戴规则与礼仪是社会秩序的身体化实践。宗教场合以服饰区

隔神圣与世俗,节庆仪式通过华服展演固化权力差异,日常场景则以功能化着装适配生产需求。规则渗透于空间、身份、行为的交互中,以服饰为媒介实施隐性社会控制。

(一)服饰的场合性规训

藏族服饰的场合性规训通过严格的穿戴规则,将社会秩序内化于身体实践。在宗教场域,服饰成为神圣与世俗的边界标识,普通信众需着素色、去装饰化服装以示虔诚,严禁僭越僧侣法衣的专属形制与色彩,如赭红色袈裟仅为僧人所用,以此维护宗教权威的神圣不可侵犯性。节庆仪式中,服饰规训转向权力展演,贵族需穿戴全套华服出席,其繁复的头饰、镶嵌珠宝的袍服在公共场合形成视觉霸权,通过服饰的华丽程度强化阶层差异;平民虽也会穿着节日盛装,但材质与装饰仍保留实用性特征,暗含对等级秩序的默认。日常生活场景中,服饰规训体现为功能化区分,农牧民的藏袍便于劳作,商贩的短衫利于行动,这种基于职业与环境的着装选择,将社会分工与生存逻辑具象化。不同场合的服饰规训通过物质化的身体实践,持续再生产着社会结构与权力关系。

(二)配饰的等级密码

藏族配饰承载着严密的等级密码,通过材质、形制与佩戴方式,将社会身份差异外化为可见符号。贵族配饰以稀缺性与奢华感彰显特权,其头饰中的红珊瑚、绿松石多来自长途贸易,需耗费巨额财富与政治资源获取;镶嵌金银的腰带缀满宝石,工艺繁复耗时,仅贵族阶层可垄断使用,成为财富与权力的直观隐喻。僧侣配饰则侧重神圣性表达,如活佛的法印、僧帽上的金饰,象征宗教权威与精神地位,其使用严格遵循教派仪轨,普通僧人不得僭越。 平民配饰受限于经济与社会地位,多采用本土易得的材料,如木质、骨质饰品,或简单的银制小件,仅作装饰或实用功能。腰带多用粗布、牛皮绳,与贵族的金银镶边形成鲜明对比;女性头饰以简单发辫搭配廉价珠串为主,相较贵族“巴珠”头饰的华丽造型,凸显阶层差异。这些配饰通过材质贵贱、工艺精粗、佩戴权限的严格划分,无声却有力地编码着社会等级秩序,使身份差异在身体装饰中得以固化与延续。

(三)作为关系性物品的服饰

在藏族社会中,服饰超越蔽体装饰功能,成为构建与维系社会关系的“关系性物品”。贵族间互赠锦缎华服、镶嵌珠宝的配饰,本质是政治同盟的物质化表达,通过稀有服饰的馈赠,强化家族间权力纽带,巩固势力网络,这类服饰承载着地位对等的社交密码与利益交换逻辑。寺院向信众施舍经加持的僧衣残片、法衣边角,将宗教权威转化为可传递的神圣信物,信众佩戴此类服饰,建立起与神灵、寺院的精神联结,构建起“施与受”的信仰关系网络。 在平民社群,服饰作为关系性物品的特质同样显著。婚嫁仪式中,母族陪送的氆氇被褥、手工织就的嫁衣,既是物质财富的转移,更象征着家族对新人的庇护与祝福,承载着代际传承与姻亲联结的情感纽带;节庆时邻里间借穿特色服饰、互相协助装扮,通过服饰共享强化社区凝聚力,形成互惠互助的社会关系。这些服饰以物质形态为载体,成为社会关系的媒介与象征,在流动与交换中持续编织着复杂的社会网络。

总结

藏族服饰体系远非简单的穿着物,它深刻而全面地映射并强化了传统社会的内在秩序与分层结构。不同群体基于其社会位置、资源占有和精神角色,发展出截然不同的服饰表达:从材质的选择、工艺的精粗,到形制的繁简、色彩的象征,再到严格的穿戴规范与礼仪禁忌,每一个环节都无声地铭刻着阶层的印记与权力的逻辑。这些服饰的差异不仅直观地标识了个体的身份归属,更在宗教活动、节庆仪式和日常互动中不断展演和固化既有的社会等级与群体边界。同时,服饰也超越了符号本身,成为连接个体、维系社群、传递信仰和巩固联盟的重要关系纽带。因此,理解藏族服饰,实质上是在解读其传统社会复杂而严密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精神网络的核心密码。、

参考文献:

[1] 李立新 . 藏族服饰之配饰艺术研究 [J]. 国际纺织导报 ,2008,(06):62-64+66 .

[2] 邵卉芳 , 周铁锤 . 简论西藏藏族服饰的变迁 [J].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15(03): 54-59+63 .

[3] 央 珍 . 藏 族 服 饰 的 特 点 及 成 因 探 析 [J]. 文 物 鉴 定 与 鉴赏 ,2022,(01):135-137.

[4] 周尚娟. 甘南藏族服饰的多元文化因素探源[D]. 西北民族大学,2014.

[5] 蔡 雄 彪 . 浅 议 藏 族 服 饰 文 化 内 涵 [J]. 南 昌 教 育 学 院 学报 ,2014,29(06):30-32.

[6] 李玉琴 . 藏族服饰文化渊源探析 [C]// 藏学学刊(第 6 辑).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 .

白姣阳 汉族 四川广元人 研究生